元旦假期想外出?京津唐这样规定!

唐山

事关“两节”疫情防控

唐山疾控发出最新提醒

目前,我国总体疫情形势保持平稳态势,整体呈现局部高度聚集,全国多点散发的态势,元旦春节疫情传播风险始终存在。陕西西安疫情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有病例外溢至省内和省外的情况。风险人员排查和管控措施需进一步加强,后续疫情社区传播风险仍较高。

自12月9日以来,陕西全省已经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137例,最近5天,西安市每日新增病例数持续超过150例。该疫情已经波及5省8市,相关病例达1169例,成为继此前乌鲁木齐疫情、石家庄藁城疫情和黑龙江绥化望奎县疫情之后的第4起千例以上疫情,即将成为仅次于武汉疫情的第二大本土疫情。截至2021年12月30日,国内有2个高风险地区,分别是: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长安中路33号长安大学校本部住宅区和北院宿舍区(12月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12月24日)。

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势必增加、聚集性活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对此,唐山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朋友:

01 出行尽量避开疫情相关地区。

请市民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相关地区。如必须前往,请全程做好个人防护。倡导市民在唐过节,非必要不出唐,坚持非必须不出境;机场、车站、道路卡口等交通枢纽,各宾馆、酒店、民宿等单位加强排查管控,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查验核酸证明等各项防控措施。

02 以下人员来(返)唐须主动报备。

近14天以来,有西安市、咸阳市、铜仁市、昆明市、运城市、渭南市、周口市、黑河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防城港市、东莞市、绍兴市、宁波市旅居史的来(返)唐人员、14天内有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或有本土感染者发生但暂未划定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旅居史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备,并尽快开展核酸检测,按要求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03 从外地返唐后做好健康监测。

从外地返唐后,做好14天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立即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知流行病学史。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04 个人防护不可松懈。

广大市民朋友要做好个人防护,自觉遵守防疫措施,在商场、超市、酒店、影剧院、体育场、公交车、机场候机室、道路卡口等公共场所,配合做好戴口罩、验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措施。进入公共场所时,要坚持全员健康码扫码登记入内,保护您和家人的健康。

05 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员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及早完成全程接种,保护自己和家人,尽快建立全民免疫屏障。

06 严格落实个人防控责任。

因瞒报、虚报或未按规定落实防控措施,引发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风险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予以追责和处罚,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天津

重磅!天津两节防疫政策来了!来津离津有大变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定不移做好“首都护城河”,确保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确保安全有序度过“两节”假期,现就进一步强化天津市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旗)和陆路边境口岸城市(与香港、澳门有口岸相连的除外),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我市发生本土疫情期间,严格落实涉疫区域人员“非必要不离津”。在此基础上,大力倡导非涉疫区域人员“非必要不离津”,自愿在津过年。

减少人员聚集性活动。“两节”期间,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严控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体育赛事等聚集性活动,压减线下活动,倡导线上团拜。严格执行本土疫情所在地市人员不得参加集体活动,14日内具有我市域外旅居史人员须持抵津后活动前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参会,即查验行程码发现“*”人员不得参加,显示“天津市”以外地区人员查验有效核酸阴性证明。公园景区坚持“限量、预约、错峰”,市场、商超、餐饮机构、宾馆酒店和文体场所落实好测温扫码、通风消毒、佩戴口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民间集会、丧葬嫁娶等管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危人群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游与聚集。

实施“两节”期间来返津核酸查验。20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天津市实施全部外地来返津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制度。全部进津通道(含交通场站)开展公示告知及核酸查验工作,选定独立区域设置临时核酸采样点及采样等候区,采样后登记离开。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测温验码、有效距离、通风消毒、垃圾废物规范处置等措施,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优化信息录入、无接触收费、群体混检等措施。日常通勤人员执行原流动政策,由其在津单位所在地防控指挥部出具通勤身份证明,异地工作通勤人员由其在津现住址所在地防控指挥部出具通勤身份证明,外地通勤码信息允许互认。

相关疫情防控政策将根据国内和我市疫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请广大市民及时关注,并主动配合。

北京

权威发布|北京调整疫情防控措施!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发布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关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节期间首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措施: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仍在高位运行,奥密克戎变异株持续蔓延,极大增加了疫情不确定性。同时,岁末年初,境外回国人员将增多,国内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进出京将迎来高峰期,疫情传播风险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立足首都安全和市民群众身体健康需要,坚持科学精准,不搞“一刀切”,不层层加码,在减少人员流动、减少人员聚集、加强服务保障方面对首都防控政策措施进行了调整,让留京、离京的市民群众都能安心过好年。

01在减少人员流动方面

一是提倡市民群众就地过节,特别是不前往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县,非必须不前往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如本市出现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为严防疫情传播风险,所在区人员非必要不出京,所在街乡镇人员限制出京。

二是对高校学生、务工人员等具有较强出京需求的群体,做好运力保障,推行有组织购票、“点对点”运送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安全便捷出行。

三是鼓励有生产任务的在京单位推行弹性休假,合理安排调休倒休,引导所属人员错峰离京返京。

四是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县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14日内有陆路边境口岸所在县旅居史人员非必须不进返京。

五是严格控制在京举办全国性会议、培训等活动。有来京人员参加的,主办单位要加强远端筛查,人员闭环管理。

六是加强进出京旅游管理,“自驾游”要谨慎选择目的地,暂不恢复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继续暂停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七是有序安排师生离返京工作,组织师生错峰放假离校、错峰开学返校,假期坚持少聚集、少走动、少扎堆。

02在减少人员聚集方面

一是按照“非必要不举办”原则, 严控庙会、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大型活动。

二是倡导线上团拜,最大限度压减线下年会、茶话会、联欢会等活动场次和规模。

三是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提倡家庭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

四是坚持“限量、预约、错峰”要求, 按75%限流开放公园、景区、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美术馆、网吧等场所,因地制宜控制瞬时流量。社区棋牌室继续暂停开放运营。

五是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机构、宾馆酒店等严格落实测温扫码、通风消毒等疫情防控措施,做好有序排队和场内外客流疏导,适时采取限流措施,防止扎堆聚集。

六是宗教活动场所采取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入场检查、分时限流等措施,压减觐香、祈福等活动,严防人员拥挤。

03在最大限度防范疫情传播风险的基础上,统筹安全与民生需求,全力加大节日服务保障力度。

一是不断增加市民核酸检测服务供给,扩大24小时核酸检测点覆盖面,动态更新发布检测电子地图,让市民群众少跑路少等待,尽可能满足“应检尽检”“愿检尽检”需求。

二是继续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加强免疫, 提高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稳妥开展3—11岁人群疫苗接种,保持节日期间疫苗接种服务不断档。

三是加大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节目投放,创新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线上参观、游览形式,增加冬奥知识宣传、冰雪项目体验、体育赛事直播等内容,丰富市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

四是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畅通物资供应绿色通道, 确保价格稳定、供应充足。

五是视情增加公交地铁车次、开行假日专线,科学控制满载率,便捷市民群众安全出行。

六是各高校、用工单位等方面要提前掌握留京人员信息,做好生活服务保障和人文关怀,确保留京群体度过一个平安温馨健康的节日。

七是继续发挥“北京12345”微信公众号、12345市民服务热线作用,方便市民群众随时获取首都防疫政策及相关便民信息, 对市民群众反映问题做好接诉即办。同时,各区各相关部门也将进一步推出便民措施和节日活动,让大家在京过好年。

请广大市民朋友放心,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做好“两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筑牢首都安全屏障,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也提示广大市民朋友,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解支持配合做好节日期间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共同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宁的“两节”假期。

来源‖唐山疾控 天津疾控 北京发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