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外,70周年生日快乐!

四川外国语大学

70周年生日快乐

从1950到2020,走过大半个世纪风雨,历经岁月磨砺,70周年,这个盛大的时刻,满腔的热爱只为你!

川外,祝你生日快乐

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高校中最奇葩的大学

四年前,走进烈士墓街道、绕过红岩魂广场,刚刚好像经过了一个门(or 收费站?):欢迎你,你已经草率地进入了歌乐山女子的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

但那个“你是不是在四川读书”的问题,真的不要再问了。

-男女比例1:7,人称歌乐山尼姑庵-

郑重声明:川外不在四川,也不叫川外,你可以喊它歌乐山皇家女子翻译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以喊它歌乐山尼姑奄

毕竟男女比例常年在1:7与1:8间徘徊,重庆各大高校女生Top1 battle中,wuli川外就没输过,就是这么优秀!

但这就苦了川外的男娃,下课10分钟跑遍整栋教学楼翻找奇数层藏着的男厕所,而川外女生,也早已习惯带有小便池的女厕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哦对了,要是你作为独一无二的男生被选进了学生会,千万不要自恋她们是看重了你的美貌,很有可能,只是看中了你的雄性劳动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小到10分钟就逛完-

说来真奇葩,承包得起整座山的扛把子学校,逛完校区竟然全程历时不超过10分钟

好在学校小的好处也很明显,从宿舍到食堂只要3分钟,从食堂到教学楼也只要3分钟,从教学楼到校门口美食扎堆的堕落街还是只要3分钟,在没有外卖的年代,生活半径虽小,幸福感却更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魔幻3D要把人整神-

但你千万不要被这幸福感的假象蒙蔽了,毕竟川外的魔幻3D早已盛名在外,就连无数沙坪坝出租车老司机都闻风丧胆:

小铁路从学校中间经过,校区一分为二,上山上课,下山吃食堂,再加上每次爬得脚杆打闪闪的的25°+夺命坡和彩云梯双倍加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川外读书,多半是要“废了”!毫不夸张的说,接触妹最高纪录是一学期就瘦了8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川外

你怕不是个假学校?

别的学校上热搜的都是“**明星”又来宣传啦,“**综艺”又在这里录了,而川外不一样,热搜,凭我自己真本事上

-建在4A级景区里的大学-

去年,川外凭借一条“川外宿舍床上惊现一条蛇”火出高校圈,这就只能说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川外其实是个背靠歌乐山,手倚嘉陵江的国家4A景区,自带森林负氧离子,生态环境堪比野外,怪不得集齐了乌鸦、黄鼠狼、喵主子、校草、下水道家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川外,你怕真的不是个假大学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卖部老板都是双语大神-

除此之外,你敢相信这里的苍蝇馆子是双语菜单!你敢信校内小卖部的老板随口就是一句:straw?

你敢相信煮米线的嬢嬢是德语系毕业的!真的很international呀~就连门卫都会四国语言,不晓得夸不夸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老司机的噩梦-

曾有江湖人士说:每一个经历过川外夺命坡的出租车司机,都像经历过一场瘟疫!随时会刹车,不小心会熄火,坡道起步分分钟成为老司机的噩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托儿车师傅们的口头禅都是:“你们勒些川外学生,打个车斗为了上个山!”遇上坡道起步熄了火,师傅就要开始碎碎念了。要是旁边有个从山上下来的师傅,就会看到他热情的摇下车窗扯起嗓子吼:“把空调关了撒,你个瓜娃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川外美食

你把我害得好苦

如果说是川外的环境让读书变成了修仙,那么在川外的觅食时间,最简单最快乐。

下课铃声一响起,姐妹们捞起书包就开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食堂,占位置的占位置,选菜的选菜,刷卡的刷卡,一个宿舍分工明确,在这里想减肥,不存在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紫薇堂-

川外米线哪家强?接触妹答个紫薇堂,没有姐妹反对的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0多年老字号,一进校就被学长学姐安利了N次。以前不以为然,后来才明白,我们钟情并力推它的理由,不仅有味道,还有川外情

排骨软糯耙活,米线吸饱了汤汁,微凉后“咻”地送入嘴中,软中带点韧劲,吃到一半就要喊嬢嬢再煮一份打包,给懒得出门的室友带回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思思刘小炒-

上山思思刘,下山紫薇堂,哦,胖姨餐馆已经没开了。山顶思思刘小炒,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兔子干锅、糖醋里脊和炸土豆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兔子肉娇嫩,土豆炸得金黄酥脆,苕皮、藕片、豆芽...份量还是那么足,不过价格又涨了10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糖醋里脊,里脊肉不算很嫩,酸酸甜甜吃起来很开胃。土豆条混着干海椒炒得焦脆,轻轻一掰就能听到脆响,沙绵和酥脆的口感很适合吹着龙门阵下着稀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食堂小火锅-

还有食堂二楼的小火锅,那个从称称、收钱、煮菜一条龙服务的小姐姐,是整个食堂最好看的(这一条不接受反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肉丸子个头很大,各种配菜可以自己挑选,不过最好喝的还是那一口辣辣的火锅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快乐食间-

有种痛叫做一毕业学校就装修。接触妹错过了新校门、新游泳池、新图书馆,但好在,好在没错过wuli川外人的美食天堂——快乐食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锦绣楼负一层、山下旧食堂升级成快乐食间后,兔子瞬间感觉川外的档次上去了,朋友圈、QQ空间被刷屏,川外终于也成了别人家的大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似高档餐厅的蛋包饭,也没有—切蛋皮就“哗”地满盘金黄的特效,但13元/份的餐食,两荤两素还有炒饭,在外面是怎么也吃不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香酥的蛋皮裹着阳光色的炒饭,黑椒鸡排酥嫩无比,蘸上番茄酱的酸甜,就像给味蕾打了兴奋剂,涎水直滑蜿蜒而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堕落街韩国料理-

除了食堂,还有下课铃一响,川外娃儿百米冲刺速度奔向的堕落街,光是想想那人潮涌动的场景,就知道川外学生有多爱它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家叫韩国料理的韩国料理,在川外“堕落街”开了快9年,早已成为这里人气最高的苍蝇馆子。

以至于无数川外人都对它无比信任:我在这家吃了4年,闭上眼随便点都不得拐,好吃又便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它家部队锅是接触妹见过最划算的,各种荤素搭配多到都要pu出来咯,酸辣甜三味都恰到好处,每次都要泡上三碗白米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川外四年养的这身肥膘,都是美食害了我!

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

就是在川外读了4年书

第一次进川外时,看到停车场边边那个像收费站一样存在感极低,毫无灵魂,和international点边都不沾的就是大门时,我内心慌得一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想到别人家学校的日常对话是“我去A区上课”“我去B区吃饭”,作为川外学子的日常是“我待会儿要上山上课”“我中午要下山吃紫薇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害,在川外读书生活到底有多费劲,没有读过川外的人不会知道。

第一堂课的自我介绍,低到脑壳望一圈,才发现全班就一个男生的梗真的发生在你身上了,从此男班花、班宠儿万千宠爱集一身,当然,从此四年8学期,根本不敢逃课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自此,川外光荣地被封为沙区女子职业技术专修学院,被女神包围的川外男生不要太幸福!

川外虽然有槽点,但对于每个川外学子来说都无比珍贵,你可以调侃它,但绝对不能当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川外,我想对你说

匆匆几年,好吃的还没吃够,想留的也没留住,忽然之间就说了再见,再回首却仿佛昨天一样深刻!

@better me

忽而忆起高考后填志愿时的自己,不愿离渝,醉心英语,于是毅然选择了川外。一眨眼三年半过去了,早已习惯于夺命坡的刹不住车,彩云梯的喘不上气,早已沉醉在歌乐山葱茂苍翠的群峰,烈士墓红岩色彩的历史,早已迷恋上川外的外语氛围,老师们出众的学术水平和敬业精神。很幸运青春有你,让我遇见了现在的自己。 生日快乐,亲爱的母校

@刘雪芳

毕业后很多次路过烈士墓,回去看看的心思便更坚定一分,可到现在都没有回去过。是的,生活的琐碎和工作的忙碌让我很难抽身,但是,我一定会再回到学校,哪怕只是去转一转,看一看。来日方长。

@krismile

作为20级的新生 很高兴能见证川外的七十校庆!我们是应该是历年来最特殊的一届新生吧 疫情的出现 高考的延期 校庆也因此延后 但我感觉很幸运 最后能加入川外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能在川外成立七十周年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做一名小小的见证者与参与者!I love SISU.

@Lily

我的大学,一座在高山上的大学,一座前身是军校的大学,一座到处是朗朗念书声的大学,一座美女如云的大学!此刻我的大学高光时刻如电影片段回放,想起远别家乡求学面朝长江的奔涌泪水,想起每天几次上山下山奔波求学的时光,想起汶川大地震全校友卷铺盖睡操场的壮观景象,想起常常沉浸图书馆无法自拔对文学作品的陶醉,想起起早摸黑披星戴月追求知识的坚定信念,想起晨光树林中自由放声朗诵外语的浓厚学习氛围,想起追梦赤子心拿到出国留学机会的勇气和自信。感叹时光如梭,年轻真好。离校快十年,工作快十年,愿自己不忘初心,依然有梦有爱地活着。祝母校70岁生日快乐!

看到这里

接触妹早已止不住热泪盈眶

在川外时不觉得她有多好

毕业了才觉得她哪儿哪儿都好

要问这辈子最好的决定是什么

那我一定会说有幸成为川外人

川外,70周年生日快乐

今日话题

# 你对川外的记忆#

- END -

编辑:浪浪 图片:有点牛、巴适重庆

责编:陈浪 主编:李端姬

川外学子,扎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