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让我又爱又恨。
我爱天津的老建筑,天津人的幽默,五大道的幽静,华贵(当然,是没有游人的时候)。这个老城,弥漫着历史悠久的老味道。
开车去天津五次,一次被当场拦下,两次被探头拍,罚款必须回天津交……每次开车到天津都提心吊胆。无论国道还是市区害怕再中“埋伏”。
吸引我的天津五大道
即便如此,天津的老洋楼,有故事的名人旧宅,孙中山曾下榻过的张园,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设计的“奇丑无比”的著名的“疙瘩楼”,德式风格的袁世凯旧居,还有寓意末代皇帝溥仪要“静观变化,静待时机”的静园……还是吸引我一次又一次来到天津。
天津著名的五大道位于市中心的和平区,共22条路,总面积1.28平房公里,最著名是常德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这五条大道别说在天津有名,就是在全国这也是响当当的“最完整洋楼建筑群”。它的珍贵在于每栋和每栋间,外观设计完全不同,洋洋洒洒两千多栋各式小楼把我们熟知和不熟知的西洋建筑样式几乎都包括了,后人称它“万国建筑博览苑”。
漫步其中,两旁绿树成排,午后闷热,树荫下竟有微微小风。离开游人最多的几条巷子,五大道的其它地界是幽静、缓慢的。深深的小街,市井沉沉,有一份转身离开那纷繁热闹的淡然。
天津五大道历史
时光倒回百年前,五大道地区最初只是天津城南的一片水洼荒地。“二十间房”、“六十间房”这朴素的称呼是当时简陋窝棚的名字。自从1860年被划为英租界,很快,天津最早的小洋楼陆陆续续从这里盖起。
许多清朝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因时局动荡,从北京搬到租界。这里曾留下无数富商、名流、政界要人的足迹。北洋政府总统、总长、督军、等各界名人,下野后都到这里蛰伏,力图东山再起。一时间五大道成了“国中之国”。时局不稳,租界就是避风港,是卧虎藏龙之地。
在这些形态各异的洋楼中,有一座别墅盖的最早,历史最长,住过英国商人达文士的“达文士楼”。这座最老的洋楼坐落在五大道中修的最早,最宽,也是最长的马路——马场道上。
马场道121号,“达文士楼”是典型的西班牙式花园别墅。据说达文士青年时曾到过西班牙,对当地建筑情有独钟,因此它把这洋楼设计成西班牙式。今天眺望这所老宅,白墙,红顶,曲线多变的屋顶造型,满满全是西班牙大海式的浪漫。
五大道地区的洋楼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共有2000多,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在最典型的300多栋建筑中,有英式89所、意式41所、法式6所、德式4所、西班牙式3所、还有很多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
中西合璧式洋房——庆王府
这么多建筑中,最著名的中西合璧式洋房就是和平区重庆道55号的庆王府。
庆王府共有两座,北京一座,天津一座。北京的庆王府在定府大街路北(今定阜街3号),是奕劻以历年聚敛的财款按王府规制修建的。到了清末,时局动荡,王公贵族们纷纷躲出京城,以观动向。奕劻与载振父子带了巨款避居天津,住进租界。天津的这座庆王府就是1925年,载振迁居天津时购买的前清太监小德张(张祥斋)的别墅。
站在天津庆王府门外,灰色大门异常高大,石雕简洁,克制。这么理性肃穆的西式门楼,让人完全想不到,寓所内生活的纸醉金迷和奢侈无度。
据说载振一家在这里生活的锦衣玉食,一如王府旧制。直至1947年载振去世。他死后大宅传给三个儿子,解放后名噪津门的庆王府被收归国有,成为天津人民政府外事办公所在地。如今庆王府买票可以进门参观,人们终于可一饱眼福,观看王府的庭院深深……感受那段的荣辱兴衰,世事沧桑的历史。
俯瞰天津城,在迅速拔地而起的高楼里,城中心的这片低矮的别墅群显得沉静优雅,不紧不慢,仿佛与这个急匆匆的时代毫不相干。这里,随便哪一座小楼,都有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间长见的多,自然会带出从容不迫的气质。
今天,游客穿行其间,走马观花,手机拍过照片就算到此一游。
与这些老房相比时代走的太快,快的像597米直飞冲天的高银大厦,像夜晚璀璨美丽的“天津之眼”摩天轮……每个时代都有它独有的标志,今天我们享受高科技生活的同时,在天津,还能一睹记录时代脚印的“五大道”,回首过往岁月的粗粝和温柔。绿荫下有的小楼华丽漂亮,已修葺一新,有的仍斑驳陈旧,一片凄凉……然而它们的沉静和从容却是相同的,因为每一栋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的背后是一整段时代的记忆。
本文由包子和馄饨的旅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