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帮扶 拓宽发展路——天津市蓟州区帮扶古浪县记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王煜宇 通讯员 董海霞

古浪县曾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在推进脱贫攻坚战中,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天津市蓟州区和古浪县于2017年“结成对子”,取得了累累帮扶硕果,两地也结下了深厚的山海情。

相望 传递蓟州温度

常言道,“输血”管一时,“造血”才能长久。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蓟州区针对古浪县倾其全力开展了“造血式”帮扶。

援建“互联网+医疗健康”流动医院助力古浪镇卫生院疫苗接种工作。

李纪伟是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来到古浪之后,一边克服着自身严重的高原反应,一边结合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将他所掌握的诊疗技术普及教学。他从全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为古浪县医疗技术注入新鲜的血液,将先进经验留在当地,惠及百姓,做到人走技术不走,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医疗帮扶。

在帮扶过程中,蓟州区聚焦古浪民生领域短板,持续推进医疗专家组团式蹲点,选派骨干专家远赴古浪开展帮扶工作。今年,蓟州区先后选派43名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古浪县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工作,蓟州区人民医院在古浪县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帮扶协作单位”,建成远程会诊网络,广泛开展远程会诊业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千里之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如雪中送炭,为古浪加快弥补医疗卫生整体滞后局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助 彰显蓟州力度

“以前,为了照顾家庭,不能外出。现在工作的纸箱厂,离家也近,待遇也不错,钱赚到手了,家庭也照顾到了。”

古浪县干城乡爱民新村村民王小琴是此次帮扶过程中的受益群众之一,因为工作踏实、肯吃苦、掌握技术快,几个月后,他不仅有每月3600多元的稳定收入,还成为模切机长。有了稳定的致富产业,掌握了继续增收的技术,像王小琴一样的群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精细包装车间”演奏东西部帮扶协奏曲。(资料图)

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古浪县在脱贫攻坚的最艰难时刻,盼来了蓟州区的帮扶队。 企业的引入,为本地群众务工提供了就业绿色通道,既实现了“授鱼”,又实现了“授渔”。

为了解决就业,天津市协助古浪县健全劳务供需精准对接、外出就业“点对点”服务工作机制,优先组织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返岗就业,“实名制”输转劳动力8.8万人。完成就业技能培训710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3862名,转型认定乡村就业工厂和帮扶车间60家,吸纳1882名群众就近就业。

近年来,为了帮助古浪县打造特色产业,蓟州区想尽办法帮、出尽实招扶。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协作的主攻方向,立足古浪县“牛羊鸡(鸽)菜果菌薯药”八大特色主导产业,做到能帮尽帮。持续推动两地干部人才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

从“输血”到“造血”,从组团式单向帮扶到找准优势资源互补,蓟州区与古浪县的深厚情谊不断升华。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