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以前,每年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需要老人们拿着手机刷脸认证。而日前在天津316万完成领取待遇资格认证的市民中,“免打扰”认证占96%。原来,人社部门联系了市委网信办、交通、医保等多个部门,通过抓取分析退休人员在交通出行、医保就医等领域的动态生活数据,使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认证,实现了“不打扰”服务。
“不打扰”背后是持续优化民生服务的有益探索,凸显让服务围着群众转的创新意识。“只要有一个人觉得不方便,就说明我们工作还有提升空间。”民生服务,目的就是把时间还给群众,将方便带给群众,减少不必要的办事成本。以往,群众办事,要往办事大厅跑,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来说,办事更费周章。如今,群众不仅不用“上门”办事,服务还能自动送上门。从零跑腿到送上门,实践说明,用心服务,不只在于把事情办成,还在于办事过程让群众舒心满意,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水平,从而拉近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打开工作新局面。
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水平,心中要有“数”。“不打扰”背后,有数字技术的加持。在信息时代,数字应用能够扩大高质量供给,让民生服务方式获得拓展和创新。比如,市民通过在线医疗平台问诊、挂号、预约检查,足不出户直接与医生对话;企业享受不见面审批,办事实现一次不用跑。“以前只知道银行有ATM机,没想到行政审批也能自助办。”不久前,一名市民通过天津网上办事大厅,在线完成了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领取事项后感慨道。加大数字技术、智能手段的民生应用,让民生服务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数字与民生深度融合,让群众获得最大便利。
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水平,还要手下有招,善于抓住细节,打破堵点难点。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建立在一个个细节之上,细微处流淌着民生温度,也蕴含着工作的突破口。高楼层水压低,怎么破?将水泵接到每一户居民家中;菜市场离家直线距离近,实际上走路却很远,怎么办?把蔬菜大篷车引进社区,确保全覆盖。既创新技术,也放大视角;既在细处小处发现问题,也要以精细作风解决问题,多些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多些更进一步的主动作为,群众的心气顺了,社会发展也会焕发出更大活力。
【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