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逝世46周年,谨以此文纪念我最敬爱的周总理。
他是将士摇篮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是早期共产党的最主要领导者、是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奠基人、是毛泽东主席最亲密的伙伴、是新中国第一位总理、是让中国声音出现在世界舞台的第一人。
本文分青年才俊立志报国、战争时代纵横捭阖、外交战场扬眉吐气、人民总理苦撑危局、钟情挚爱此生如一、伟人仙逝举世悲痛等六个章节从周总理青年立志到纵横军事战场再到外交战场以及感情生活等方面粗略地涵盖了周总理的功勋一生。
青年才俊立志报国
少年周恩来在东北奉天
20世纪初的东北奉天处于被日俄两方势力争夺的至暗时刻,少年时的周恩来在这里深深体会到了“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也就是在这里,革命的种子深深埋在了周恩来的心中。
1914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和剧团人员合影(左后)
周恩来和南开学校部分同学的合影(最前排)
南开学校的周恩来
在天津南开学校,周恩来认识了一批爱国人士,这段经历更加加深了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在这里,十三岁的周恩来暗自写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而他也一直尊崇着自己的这句格言,以特别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
编辑搜图
1917留学日本合影(后排右一)
1917年至1919年,周恩来赴日本明治法律学校学习。1919年3月,19岁的周恩来为了中国的反帝反封建大业,毅然决定放弃在日本求学的机会,归国加入革命。回国前夕,他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9年“五四运动”时的周恩来
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将来革命战争中的优秀队友,也是在这里,年轻的周恩来初显光芒。
编辑搜图
1920年周恩来在法国
编辑搜图
1920年周恩来在法国
编辑搜图
周恩来同入党介绍人在柏林万赛湖的合影
编辑搜图
1924年周恩来在旅欧青年团的合影(前排左四)
从1920年到1924年,周恩来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柏林大学考察学习。学习期间,周恩来结识了邓小平等终生革命好友,中途(1921年)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后来的两年中,年轻的周恩来先后被任命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主要负责人,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等职务。可以说此时的周恩来已经是彼时中国的革命新星了。
战争时代纵横捭阖
编辑搜图
1924年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
历史上的周总理确是能文能武。如果说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只是一介书生,那黄埔军校就是周恩来戎马生涯的起点。
编辑搜图
1924年黄埔军校的周恩来
1927年,周恩来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又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筹划了“八一南昌起义”,在这段时间内,周恩来已经是中共中央工作的主要主持者。1928年的六届一中全会上时年30岁的周恩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
是时,年轻的周恩来总理统筹了上海及各地区的武装斗争和秘密工作。因为战斗需要,1931年底周恩来离开了上海到往江苏等地,指导当地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工作。
编辑搜图
1932年周恩来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
编辑搜图
1935年周恩来在陕北
抗战初期的红军队伍还很羸弱,国民党多次派兵围剿红军部队,从1934年开始,周恩来同红军队伍开启了漫长的长征,这中间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如果仅仅只是个人能力出众,周恩来总理定不会让众人铭记于心,1935年遵义会议上,周恩来身先士卒,站出来强力支持毛泽东主席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起到了关键作用。若不是周恩来的支持,或许整个战局都会发生变化。
编辑搜图
1936年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西安事变”发生后,因为其出色的外交纵横能力,周恩来全权代表中共中央,和秦邦宪、叶剑英等人去西安与蒋介石谈判,促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的达成,毫不夸张的说,周恩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最主要奠基人。
编辑搜图
1937年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周恩来
编辑搜图
1938年周恩来在武汉
编辑搜图
1938年周恩来在重庆
编辑搜图
1939年,视察工作的周恩来
编辑搜图
1939年,周恩来在延安不幸坠马受伤
编辑搜图
1940年伤愈的周恩来在锻炼臂力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战在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上,来回奔赴于延安和国民党控制区域中,一路危机重重,周恩来却能在此危局中周旋开来,能力可见一斑。
编辑搜图
1943年周恩来在延安
编辑搜图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周恩来
编辑搜图
1946年周恩来在南京
编辑搜图
194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合影
编辑搜图
1946年,周恩来同叶挺之女的合影
编辑搜图
1948年周恩来在西柏坡
编辑搜图
1949年,周恩来主持政协筹备会议
从革命运动参与者,到起义战争的组织者,再到革命战争的领导者,这其中周恩来经历过多少枪林弹雨,若不是因为他,新中国的诞生之路定还要经历众多挫折。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不会有新中国
外交战场扬眉吐气
新中国不光要站起来,还要走出去,而周恩来总理就是新中国第一个在外交战场上走出去的人,也是他成功地把中国推上了世界的舞台。
编辑搜图
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的周恩来
1954年,周恩来代表新中国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他的步履坚定,神情沉稳,形象英俊,让西方国家为之震动。
编辑搜图
1954年周恩来出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编辑搜图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编辑搜图
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周恩来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至今都被奉为国际准则。
编辑搜图
1956年,周恩来与彭德怀在北京机场迎接老挝首相
编辑搜图
1957年,周恩来拜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编辑搜图
1960年周恩来访问缅甸
编辑搜图
1960年周恩来访问越南
编辑搜图
1972年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
编辑搜图
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
编辑搜图
1972年,周恩来和毛泽东会见访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编辑搜图
周恩来最后一次会见外宾
人民总理苦撑危局
周恩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人民总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民众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表达着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
或许所有的赞扬的词句都无法表达心中的这份情感,而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世界都在对他表达着敬重。
周恩来是联合国为我国降半旗第一人。国家不理解不接受,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会场所有人都鸦雀无声。
编辑搜图
建国初期的周恩来
编辑搜图
1950年
周恩来总理在国庆节大会上发言警告:“中国人民对美国侵略朝鲜不能置之不理。”
编辑搜图
1950年周恩来、刘少奇在政协会议上
编辑搜图
1950年周恩来、朱德在政协会议上
编辑搜图
1952年,周恩来和毛泽东
编辑搜图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周恩来独自思考
编辑搜图
1961年周恩来在河北农村
编辑搜图
1963年周恩来在昆明
编辑搜图
周恩来和贺龙
编辑搜图
1961年,周恩来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
编辑搜图
1964年,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编辑搜图
周恩来与邓小平
编辑搜图
1966年
周恩来总理的伙食,一碗米饭,就着两碟简单的小菜,让人心疼不已。
编辑搜图
1972年,周恩来抱病送邓小平参加联合国会议
编辑搜图
1974年
周恩来手术后不久,主持1974年国庆招待会
编辑搜图
1974年,周恩来抱病作报告
钟情挚爱此生如一
周恩来的爱情故事也是为人津津乐道,他这一生只有一个挚爱,名字叫邓颖超。
1919年,这位“女界爱国同志会”演讲队长和《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主编在五四运动上相遇,而革命的爱情种子慢慢在两人之中萌芽,爱国运动中两个人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冲锋在前,慢慢的让两个人产生了好感。
后来周恩来去了欧洲留学,而邓颖超继续在国内组织爱国运动,虽然相隔云山万重,但却从未间断彼此的联系,这段异地恋在书信中逐渐展开,也就是在这种纯真的、志同道合的通信中定情的。
1925年,回国后一年左右,周恩来和邓颖超“临时结了个婚”,在广州一间极其简朴的小房子里,他们结成了一对同心同德、患难与共的革命伴侣。
周恩来很爱小孩子,可是周恩来夫妇俩一生都没有自己的孩子。其实,他俩婚后不久,邓颖超就怀孕了,当时周恩来忙于各种事务东奔西走,而且一直不在身边,邓颖超思虑再三就打掉了胎儿。周恩来知道了此事后,发了很大的火,责备邓颖超考虑的太不周全,那是周恩来一生中少数的几次发火,邓颖超也十分委屈和后悔。
在邓颖超第二次怀孕后,就很珍惜这次机会,夫妻二人很高兴。可惜的是邓颖超遇上了难产,整整三天三夜,终于把宝宝生下来了,但是不幸的是刚生下来就夭折了。这次难产对邓颖超造成了永久性伤害,从此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而周恩来也永远都没有了孩子。
经历过这些事后,两个人感情更加深厚,后来的日子里,周恩来刻意避免提及关于孩子的事。对于周恩来来说,这可能是他这辈子唯一的遗憾了。
编辑搜图
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广州结婚合影
编辑搜图
周恩来和邓颖超
编辑搜图
1926年周恩来和邓颖超
编辑搜图
1938年,周恩来邓颖超和美国作家的合影
编辑搜图
1940年,周恩来夫妇和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
编辑搜图
1940年于重庆
编辑搜图
1946年于南京
编辑搜图
1946年在延安
编辑搜图
1946年于南京
编辑搜图
1950年于中南海
编辑搜图
1950年,结婚25年纪念
编辑搜图
1951年在大连
编辑搜图
周恩来邓颖超广州合影
编辑搜图
1955年在长城
伟人仙逝举世悲痛
国际友人眼中的周恩来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编辑搜图
周恩来
斯大林和米高扬:“你们在筹建政府方面不会有麻烦,因为你们有现成的一位总理,周恩来。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
前苏联总理柯西金:“像周恩来这样的同志是无法战胜的,他是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家。”
英国前外交大臣艾登:“你们早晚会知道,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前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吧。”
编辑搜图
周恩来
印度印中友协会长:“世界上的领导人,能多一些像周总理的,世界和平就有希望了。”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夫人杰奎琳:“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周恩来是我唯一的偶像!"
对手国民党政要眼中的周恩来
李宗仁:“周恩来作为国共和谈的首席代表,高瞻远瞩,立地生辉,抛开国共两党各自的信仰不说,仅以有这样的杰出领袖人物来看,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也是天经地义的,顺乎情理!”
阎锡山:“周恩来乃神才也!周恩来先生的确是个大人才,我在国民党里没见过,国民党里没有这样的人才。"
张治中:“我的一切进步与我的老朋友周恩来的帮助、教育是分不开的,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情怀,他那广泛团结人的思想是国人学习的楷模。”
冯玉祥:“极精明细密,殊可敬可佩也!”
古耕虞说:“国民党把我往外推,中国共产党把我往里拉,其代表人物就是周恩来”。“是周恩来的力量,使我改变了对国共两党不偏不倚的立场,逐步靠拢中国共产党!”
重庆谈判时国民党内传言:得周恩来者得天下,委员长若有周辅佐,何至于有今天的局面!
名人眼中的周恩来
两弹元勋钱学森:“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相信周恩来才相信中国共产党的。”
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中国共产党因为有周恩来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周恩来而增强了自豪感。”
著名作家冰心:“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毛泽东主席:“对周恩来的任何攻击,必将遭到人民的坚决反对!"
北大校长马寅初:“周恩来总理是最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员。”
地质专家李四光:“周恩来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胸怀宽阔,不计恩怨,广交朋友,用人唯贤,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为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大批人。”
编辑搜图
1976年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
编辑搜图
邓颖超手捧周恩来总理骨灰盒
编辑搜图
1976年
十里长街送周总理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人……
周恩来辞世的当天,邓颖超同志向党中央提出了周恩来生前的最后一个请求:骨灰不保留,要撒掉。
1月15日下午,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在人民大会堂的西大厅,周恩来的骨灰静静地放在那里,上面覆盖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默哀仪式结束后,邓颖超轻轻打开骨灰盒,用她那颤抖的双手抚摸着骨灰,两眼含着泪水说:“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在场的人立即爆发出一片痛哭声。
应周恩来生前要求,周恩来总理的全部骨灰被撒到了四个地方,每撒一处都有一定的含义:
第一把骨灰撒北京 与首都人民心连心
第二把骨灰撒密云 难忘治水为人民
第三把骨灰撒天津 津门起步闹革命
第四把骨灰撒滨州 亲山亲水报母亲
编辑搜图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