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25日,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临时办公地点设在香山,毛泽东也搬进了双清别墅,在这里,主席不断接见各种人物。5月份的一天,毛泽东要在双清别墅见一个非见不可的人,他的小老乡黄克诚。
1949年5月,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
治理天津不负毛主席所托
黄克诚在1955年授衔时,位列十大大将第三位。虽然说在名气、履历上或许比不上陈赓、王树声、罗瑞卿等人,但黄克诚极具战略眼光。在抗战刚刚胜利的时候,黄克诚便向毛主席提出了抢占东北的战略方针,并主动请缨,亲自率新四军第三师赶赴东北。
正是有了在东北的出色成绩,当毛泽东在物色接管天津这座华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的人选时,亲自点将黄克诚。在天津,黄克诚不负主席所托,短时间内将城市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快消除了战争痕迹,全面恢复生产,开始进行城市管理与建设。
说实话,黄克诚这个工作不容易。首先,我党革命多年以来,大都在战场上奋斗,所治理的地方也仅限于根据地或是苏区,还没有过管理这样大城市的经验。其次,天津是通过武力解放的,城市设施被轰炸损坏不说,战争造成的动乱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够消除的。更别说,还可能存在国民党残余势力随时造成的破坏。
黄克诚将军
毛泽东对黄克诚在天津的工作显然是很满意,在收到他的工作报告后,特别召他到香山当面汇报。主席认为黄克诚总结的这些经验教训对以后新解放的城市搞好军管很适用,希望了解得更透彻些。
毛主席再度点将:你去我放心
黄克诚来到双清别墅,看到毛泽东伸过来的手,心情颇为激动,紧紧握住。黄克诚还在湖南第三师范念书的时候就颇为崇拜毛泽东,虽然后来在广州的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听了毛泽东的演讲,后来又跟着朱德上井冈山,一路追随毛主席。但是,跟毛泽东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黄克诚还是第一次。
相互寒暄过后,毛泽东便坐下来认真地听了黄克诚的天津工作汇报,表示大加赞赏。紧接着,毛泽东再次点将黄克诚,告诉他中央已经决定让他去主持湖南的党政军工作。没等黄克诚回答,毛泽东又说道:
“是我点名让你去的。你有天津的经验,又是去我们的家乡,风土人情熟悉,你去我放心。”
毛泽东与将军们在一起,右一为黄克诚
黄克诚参加革命以来,已经20多年没回过家乡了,此时听到毛泽东的话,多少有一丝游子还乡的兴奋。但是,他对于接下来到湖南的工作也没有底,毕竟湖南跟天津不一样,也不能照搬天津的经验。虽然表了决心,要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日子,黄克诚还是请示了毛泽东,工作究竟该怎么做。毛泽东笑道:
“怎么做?遇到问题多思考多商量,多请示多汇报。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情况执行政策,探一条新路子出来。总之,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干!”
当天,毛泽东还留黄克诚吃了一顿便饭,两个炒菜一个汤,外加一碟霉豆腐。饭桌上,毛泽东又一次称赞黄克诚是开创新局面的一把“刀”,在天津快刀斩乱麻,四个月就稳住了这座华北最大的城市。
湖南太重要了,近代有“得湖南以挽天下”之说,但也是土匪最多、反动势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如今是我百万大军解放大西南和两广的必经要道,中央当然要把最得力的领导干部放到湖南,把这把“刀”放到湖南。
回到湖南,先立两条家规
开国大典过后,黄克诚怀着高兴的心情,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出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兼湖南省军区政委,主政即将和平解放的湖南省的工作。
按照中国传统思想来讲,黄克诚这绝对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了。但他不但没有衣锦,甚至到1952年调离湖南,去北京中央军委任职,在湖南3年都没回过永兴老家。为此,毛泽东还特别“命令他”,他赴任北京之前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随着黄克诚一道回湖南的还有他的夫人唐棣华以及他们的三个儿女,6岁的大女儿黄楠、5岁的大儿子黄煦以及1岁的小儿子黄晴。一到湖南,工作还没开始,黄克诚就先给家人定了两条家规:
一、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二、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
1950年,黄克诚和家人在长沙合影
黄克诚回湖南一年多后,老家的亲人一直没等到他回家,哥哥黄时玑在1950年初冬决定去长沙看看弟弟。黄克诚已经20多年没见过自己的亲哥哥了,这次见到,明显感到哥哥衰老得厉害,身子骨太弱了。
这些年,哥哥家里一贫如洗,又遇上连年饥荒,日子过得太苦了。这次来看当大官的弟弟,身上也只是穿着一件破棉袄,坐在冬天的火炉边,就感觉透风似的。哥哥也没有跟黄克诚提什么要求,只是提出要是有一件皮袄就好了。
在那个年代,湖南的冬天真的是冷得透骨,下一两场雨雪后,房檐下面的冰锥子能有一尺来长。即便到了21世纪初的那几年,农村小孩子到冬天,手上耳朵上完全不生冻疮的,还是少之又少。黄克诚看着哥哥直打哆嗦,瘦小的身板简直要冻僵了,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即便如此,黄克诚也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在当地搞一件当时还很稀缺的皮袄,而是给时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的王平写信,请他帮忙买件皮袄,哪怕旧的也行。王平驻地在张家口,那地方买皮袄应该方便些,也会便宜一些。皮袄买到了,黄克诚如数付了钱。
黄克诚给哥哥买了皮袄,自己身上却还穿着苏北抗日时穿的毛衣。据唐棣华透露,黄克诚对别人大方,可自己花钱却是有名的“抠门佬”。不过,黄克诚的“抠门”却是出了名的,精打细算的省钱功夫,曾被刘少奇称为“经济学家”。
当年在新四军中,全军7个师,黄克诚的第三师人最多,花钱却最少。当时,黄克诚看着自己的军帽帽箍是双层的,愣是琢磨了好一阵,让妻子唐棣华给他改成单层的,试用过后马上推广到全师,之后还改良了军服,省下来一万多米的布料。
抗日战争初期,黄克诚(左一)同邓小平(左二)、傅钟(左四)等在一起
来到湖南,黄克诚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1949年的饥荒,当年遭遇严重水灾,很多农田颗粒无收,老百姓不得不靠讨饭维生。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囤货居奇,垄断粮食。这些商人在旧社会习惯了这种操作,很快就出现粮价飞涨,人心不稳。
这样的局面,黄克诚接管天津时也曾出现过。当时一位市民对解放后物价上涨尖锐批评,并列举了天津解放后同沧州市解放后物价对比,与国民党时期物价对比。黄克诚得知后,在《天津日报》第一版原文照登。
到湖南第二天,黄克诚就上街私访,他一向主张处理问题要有调研研究,不能拍脑门做决定。这次在长沙街头,看到的景象让黄克诚满心忧虑,回到家正好看到儿子黄煦在争警卫员的黑面馒头吃,他大为光火,劈头盖脸给儿子一顿训。
1950年,黄克诚在长沙举行的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上讲话
饥荒问题需要紧急处理,但在当时的湖南,最紧要的还是剿匪。蒋介石的残余势力虽然大部都逃到了台湾,但国民党在临走前疯狂扶持各地土匪,纷纷委以重任,继续在新中国捣乱。湘西雪峰山的土匪司令易朗照就是这样一位。
易朗照被蒋介石任命为“华南反共救国军司令”,听上去名头很大,但实际上还是个土匪。可易朗照却不这么想,在他看来,当上了“司令”,那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而且正好赶在他四十岁生日这天,双喜临门,值得庆祝。
为了大搞排场,易朗照还计划邀请各路土匪齐聚,美其名曰“共庆共商大会”,打算在重阳节这天商讨“反共大计”。可是这土匪心里又发怵,怕解放军突然杀过来。黄克诚得到这个情报后,决定帮易朗照打消疑虑。
重阳节前三天,雪峰山附近的剿匪部队突然全撤走了,还放出消息来称要去参加抗美援朝。易朗照一看就美了,赶紧通知各路匪特头目,足足有1000多人在重阳节这天到了雪峰山,毫无顾忌吃了个酒醉饭饱,沉沉睡去。
大约在天似亮似不亮的时候,黄克诚一声令下,埋伏在铁山庙附近的剿匪大军,迅速将铁山庙团团围住,仅三天时间,土匪大部分被歼,连化装商人逃到千里之外的“少将师长”易朗照,也被生擒归案。
黄克诚在湖南主政3年,遵照中央规定的政策,在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调整城乡关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完成了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镇反、“三反”、“五反”等一系列工作,消灭了封建势力,根绝了百年匪患,发展了生产,培养了大批人才,安定了社会。湖南人民安居乐业,一个崭新的湖南,展现在世人面前。
黄克诚,成了新湖南的奠基人!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黄克诚治湖南,却是在家门口三年而不入,相比大禹,不遑多让。毛泽东在命令他离开湖南前回老家看一看时,说了一句“不要像我,现在想回去看看都难了”。哪一个不是为了革命、为了国家牺牲自己的英雄呢?谨以此文向所有心里只有人民,无私奉献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