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新年伊始,奥密克戎开始在国内引发本土社区传播。
1月8日,天津出现本土奥密克戎病例。随后外溢至河南省。1月9日,河南省疾控中心实验室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河南安阳2名病例与天津本土疫情属同一传播链,感染者携带的新冠病毒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这是在我国本土首次发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跨省传播。另外,1月12日7时,大连市甘井子区在对天津市返连管控人员进行例行核酸检测时发现2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13日,据第167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1月13日14时,天津共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6例,本土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22例。据12日天津方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通报,目前共出现11起家庭聚集疫情。
天津成为继陕西、河南后国内又一个疫情焦点地区,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遭遇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地区。
随着传播力强、能引发重症和死亡的奥密克戎在我国多地出现,除了通过核酸检测早发现外,包括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等在内的专家都强调,加强针在抗击奥密克戎过程中仍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采用“序贯”免疫作为新冠疫苗的加强接种策略。
奥密克戎毒性是否减弱?
据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消息,根据现场流调信息梳理本轮疫情传播链条发现,本起疫情主要以在校学生及其家庭、津南区某场葬礼活动的相关人员以及上述人员波及的社区为中心。另外,1月11日的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疫情感染来源尚未查明,疫情发现时已发生隐匿社区传播,但已发现的感染者间传播关系较为清晰,当前疫情防控狙击战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据公布的数据来看,初期感染者以孩子居多,且传播已超三代人。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介绍:“在疫情初期,孩子的占比较高,随着疫情的进展,社区青年人、老年人的比例逐步升高。这说明,奥密克戎病毒株是对全人群易感,并不是只对孩子易感。”
奥密克戎,被不少西方媒体认为是目前全球存在的最危险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向194个成员国发布该毒株的技术简报中,将“奥密克戎”毒株的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该变异株有多达50多处变异,数量相当于德尔塔(Delta)的2倍。在最受关注的刺突蛋白上有大约32个变异,多个关键变异可能导致病毒传染性和逃避疫苗免疫的能力大大增加。
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德尔塔毒株流行率开始下降,而在过去30天搜集的357206份病毒基因序列样本中,58.5%的样本为奥密克戎毒株,奥密克戎毒株正在迅速取代其他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毒株。世卫组织的病毒专家认为,这种翻倍式的突变让奥密克戎比以往具有更高的传播力或致病性,可能降低目前诊断、疫苗和疗法的有效性。根据多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强的特点,但目前引发的症状相对较轻。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官员阿卜迪·马哈茂德1月4日对外表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奥密克戎毒株引发上呼吸道感染,与其他引发严重肺炎的毒株不同。“但我们仍需更多研究加以证明。”这名官员同时补充。
尽管已有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感染病例症状总体较轻,考虑到疫苗大规模接种、部分感染地区年轻人口多等因素,目前还不能完全得出病毒毒性减弱的结论。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月6日公开表示,尽管奥密克戎与德尔塔相比,引发重症的风险显得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应把它归为“温和”一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对外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不同的国家目前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认为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的观点目前尚无科学依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与其他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隐匿性、传播力更强,体现在天津一发现就已传播三代。感染者症状相对轻,重症较少。具体表现为:上呼吸道的症状较重,咳嗽、咽痛较多;部分病人有发烧症状,以中度发热为主,38摄氏度、38.5摄氏度;消化道症状比较少,以往是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较多。
专家建议可优先采用序贯接种方案
从全球范围内看,不论如何变异,奥密克戎始终还是新冠病毒,传播和致病机制依旧在已认知范围内。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明显高于德尔塔病毒,集中暴发的冲击力较强。因此,国内必须“严阵以待、密切观察、随时迎战”。
张文宏认为,部分国家之所以“硬闯”这波疫情,且病死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其底气主要来自较高的新冠疫苗接种率。疫苗在防治重症、降低死亡率的作用上依旧发挥着强大的力量,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何大一团队的研究显示,疫苗接种者的中和抗体均出现了抗奥密克戎有效性明显下降的现象。张文宏也列举了中国香港团队的成果,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两针疫苗接种者发生了显著的逃逸,两针疫苗难以阻挡传播。
为此,张文宏主张接种加强针,并指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研究团队的研究也表明疫苗第三针接种所产生抗体可对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变异株产生中和作用,具备降低重症病例发生的潜力。已经发表在《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上的相关论文显示,在两针灭活疫苗的基础上,同源和异源的第三针加强分别将人体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中和能力提升了8.07倍和15.87倍。
曾光则建议优先采用序贯接种,即加强针疫苗与基础针疫苗采用“混打”方案。
张文宏举例称,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加强接种、序贯免疫方面都已经取得非常好的科学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未来如何在高风险人群中大规模强化免疫带来新的机会。
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团队日前公布的研究数据来看,志愿者接种两针灭活疫苗后,若再接种一针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作为加强,14天后中和抗体水平升高约78倍;若第三针仍用灭活疫苗进行加强,中和抗体水平升高约15.2倍。可见,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可显著提高中和抗体水平。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消息,全球新冠重症病例中,90%的患者未接种新冠疫苗。同时,在已接种疫苗的群体中,奥密克戎引发重症的风险显得较低。接受采访的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奥密克戎携带大量的刺突蛋白突变,可能导致其逃避疫苗免疫能力增强。不过,部分研究已发现,接种新冠疫苗或者在过去6个月内感染过新冠肺炎的人,体内仍有较多T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可阻击奥密克戎并保护人体免遭重症。
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采用“序贯”免疫作为新冠疫苗的加强接种策略。美国FDA已批准使用不同种类疫苗作为加强剂的混合接种方案;巴西卫生部表示,可采用强生腺病毒载体疫苗或牛津阿斯利康腺病毒载体疫苗作为加强免疫;智利接种两剂灭活疫苗的人群于去年8月起可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作为加强免疫;阿根廷卫生部在其官网推荐,康希诺生物的腺病毒新冠疫苗克威莎可作为加强接种疫苗,降低重症的发病率。
吸入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原性高
肌注新冠疫苗数据表现佳,吸入用新冠疫苗数据更亮眼。
日前,《柳叶刀》杂志预印版平台SSRN在线发表,由康希诺生物研发的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序贯加强的研究数据证明,在已完成2剂灭活新冠疫苗接种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以1剂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克威莎做异源加强,安全、且免疫原性高,比用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可诱导更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安全性数据显示,以吸入用新冠疫苗做异源加强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以灭活疫苗做同源加强。加强接种后28天,吸入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同剂量吸入组均无临床显著的肺功能异常发生。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小,对老年人和小朋友更友好。
免疫原性结果显示,吸入加强后28天可达到高峰,中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加强后28天较灭活同源加强组高10.7倍。
早期研究发现,接种疫苗后产生的高水平中和抗体意味着高保护效率。此次公布的数据证明了,以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为灭活疫苗异源加强的免疫程序,所激发的中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接种mRNA疫苗或其他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充分说明了这一免疫程序的巨大优势。
除了高水平的中和抗体,相较于灭活疫苗同源加强,以吸入剂型异源加强,还可诱导显著的细胞免疫反应,弥补了单纯接种灭活疫苗的不足。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特色的杀伤性细胞免疫反应,有利于清除病毒,防范重症发生,可为接种者提供更完善的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吸入用新冠疫苗对突变株也具有高水平的交叉保护。据此前的报道,接种2剂灭活疫苗后序贯加强1剂吸入用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相较于原型株仅略有下降,较接种三针灭活疫苗接种后的中和抗体滴度高10倍。
日前,世卫组织称证据表明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主要影响上呼吸道,而建立呼吸道黏膜免疫对于抵御新冠病毒感染,甚至是阻断或降低传播尤为重要。吸入用新冠疫苗通过模仿病毒的自然感染来训练机体的免疫记忆功能,不仅可激发体液及细胞免疫,还可高效诱导黏膜免疫以达到三重全面保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