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检80万份核酸样本!“猎鹰号”到底有多硬核?

1月8日,奥密克戎“突袭”津城,这个席卷欧美的新冠肺炎变异株,不仅传播速度快,还有很强的隐蔽性,想要攻克它,全员核酸检测迫在眉睫。

1月9日7时,天津市第一轮全员核酸筛查开始,一连两天,在全体市民不畏严寒的配合下,在医务人员通宵达旦的辛苦中,一支支装着待检样本的试管,被送入实验室中进行检测。

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检测压力不可小觑。为了提高检测速度,1月10日下午,经过不到24小时的搭建、调试和验收后,位于北辰区的天津商业大学体育馆内,“猎鹰号”五连舱硬气膜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猎鹰号”从全国调运了近100台检测设备,日核酸检测量最高可达80万人份。

“猎鹰号”五连仓硬气膜实验室

不到24小时建起“猎鹰号”

“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曾征战广州、南京、扬州、厦门、哈尔滨、银川等地的抗疫一线,依托这一科技抗疫利器,创下总检测量、单日最高核酸检测产能两个“全球第一”。

作为某医学检验集团的一家子公司,天津这家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建春并不是第一次见到“猎鹰号”,但却是第一次在“自家”门口搭建。

“一套五连舱硬气膜实验室,配有1个试剂准备区、2个样本处理区、2个扩增分析区。可实现从试剂配置、加样、提取、扩增自动化,全流程信息化。”

1月9日凌晨3点多,陈建春在市里开完会,一边给实验室负责人李行打电话,一边匆匆赶回了天津的中心实验室。

李行接到电话,知道是场硬仗,匆匆收拾了一些简单的衣物,召集同事,凌晨4点,赶到了中心实验室。原本的各项工作要布置妥当,联系其他区域调运硬气膜实验室和配套设备也很紧急。

北京离的近,沈阳设备齐全,那就先调用北京的硬气膜,硬气膜搭建起来,等沈阳的设备抵达时,就可以直接安装,这样更节省时间……一项项工作,要稳,要快。

1月9日下午,李行和工作人员从几个备选的搭建地址中,选择了天津商业大学体育馆,随即就在体育馆内进行环境的全面整理和消杀,划分出了人流、标本、垃圾、货物等运输通道。

正在搭建的硬气膜

“9日下午五六点钟,北京的硬气膜运来了,我们用了大约五六个小时把硬气膜搭建好。”1月10日一早,运送设备的大卡车抵达天津,提取仪、扩增仪、检样仪、离心机等大大小小的近100台核酸检测设备,一路由警车开道,被护送到了搭建地点。

又经过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后,10日下午5点,“猎鹰号”正式投入使用。而这时,距离硬气膜抵达天津,还不到24小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日检测量可达80万人份

“猎鹰号”硬气膜实验室结构包含1条通道、5个缓冲间和5个检测舱。

“5连舱相当于两套PCR实验室,整个实验室都要处于负压环境下。”李行说。样品通过传递舱进行传递,并进行消毒,全程零接触。同时,相邻的舱压力不同,来保证空气干净,避免污染回流。

当采集好的待检测样本由专人运抵检测站点后,技术人员会拆开包装,进行样本核数,然后扫描登记。登记好的样本,再送至样本处理舱后方的传递窗内,舱内技术人员会从另一侧窗口,把样本拿入舱内。过程中,还要伴随着多次环境的消杀工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样本处理仓的工作人员

样本进入舱内后,技术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会打开试管盖,用加样枪抽取样本,再加入到提取试剂中,然后放入提取仪中提取RNA,再送入扩增区进行扩增检测。

“我们在核酸采样的过程中,提取到的样本是微量的。”李行解释说,扩增检测使用的是指定的荧光定量PCR仪,通过仪器检测所得到的样本Ct值的大小,可以判断患者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简单说,就是让病毒在喜欢的环境中繁殖的更多,让我们能在微量的样本中,检测到它。一般这个扩增检测的过程要1-2个小时才能完成。”

“新的机器需要磨合,到11日晚上,我们投入使用24小时,检测量差不多达到了60万人次,这个产能提升速度已经算是很快的了。”陈建春说,“猎鹰号”日最高检测产能可达8万管,若按10混1采样方式,每日最高可检测80万人份,“再加上我们的中心实验室,在天津每日最高可检测11万管核酸样本,110万人次。”

穿三层防护服工作十几小时

“我们的设备和耗材,都足以支撑天津的二轮三轮核酸筛查。不仅如此,我们还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上百名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陈建春说,他们将人员轮班制。

1月11日夜里,体育馆内灯火通明,地上斑驳的消杀痕迹还散发着味道,大屏幕上播放着加油打气的防疫短片。

硬气膜实验室外,网络技术人员随时待命,结果复核人员眼睛盯着电脑屏幕,逐条核对,然后点击鼠标,将检测结果上传到核酸检测平台。

硬气膜实验室内,试剂准备舱和扩增分析舱的技术人员只需要进行二级防护,但样本处理舱内,要打开待检测样本试管盖,会形成气溶胶,为了安全,技术人员要进行三级防护,穿戴着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面屏和医用外科手套,完成开盖、取样、提取核酸等工作。

25岁的杨仙是样本处理舱的一名技术人员,因为曾经支援过南京、扬州等地的核酸大筛工作,她也成了第一批进入天津“猎鹰号”的人。

从10日进入硬气膜实验室,到第二天出来,她穿着防护服已经工作了十多个小时。

每一位样本处理舱的技术人员,在工作期间,是可以申请出舱吃饭、喝水、上厕所的,但因为防护服穿脱都比较麻烦,更浪费时间,大家饿了渴了都会先忍着,直到想要上厕所,忍不住了,才会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1日晚,杨仙又进入样本处理仓

杨仙说,他们知道市民们都在等着核酸报告,他们快一点,市民就能早一点看到检测结果。“我们都是90后,最小的是2000年出生的,刚大学毕业,大家其实都很辛苦,但也都很有干劲。”

其实,每一位参与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

到11日晚上,陈建春已经第4天没有回家,此前他已经三天两宿没睡过一个整觉了。

还有李行,从9日凌晨到11日下午,她只睡了不到6个小时。

11日晚上9点,在通道内脱下白大褂,在缓冲间内全身消杀,穿戴整齐后,又一个班次的技术人员走进了“猎鹰号”,关闭舱门后,杨仙向记者比了个胜利的手势,转身开始了又一个12小时的工作……

在天津,不舍昼夜工作着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还有很多,为了快速给出检测结果连明连夜的“杨仙”也还有很多。

1月12日,天津市启动第二轮全员核酸筛查,津南、西青、河西还计划开展三轮全员筛查,核酸检测工作的压力和考验也还在继续着……

津云新闻记者 鲍燕

来源:津云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