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试就不学了?”这个句话是一位网友在评论我写的一篇关于体育、音乐、美术等进入中考尤其是体育分值跟语、数、英同分设计有不同看法的文章《体育已加入中考豪华套餐,接下来音乐和美术会远吗?》时的评论。
首先关于加强、重视体育和美育的改革初衷我是非常理解并且支持的!
尤其是随着社会对学历、文凭的重视提高,很容易出现为了考而学的问题——考试才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结果就导致了很多孩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应试上,这些孩子为了成绩,不得不牺牲掉各种兴趣、特长的发展时机,甚至还牺牲掉了健康。
别的不说,看看当下孩子们的近视率、肥胖率就行了。
这种“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忽视掉孩子们的综合发展,特别是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也看到了有一些学校只重视会考的文化课,而对一些所谓的副科例如体育、美术、音乐、品德等等课程尽管都“开”了,但在实际中都被改成了其他主科学习。
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已经发展在体育、美育等方面有高水平教学了吗?
先不说所有学校,就算是大部分学校恐怕都达不到这个水平吧?
这种情况下把这些科目纳入到中考这种非常重要的考试中去,这对很多家庭、很多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先说孩子:
不同的孩子在某些兴趣、天赋方面是一定存在或好或差的,无论是体育还是美术又或者是音乐等等,这些东西真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有天赋的。我们的初衷难道是为了强制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吗?
肯定不是的,这样的强制教育只会让那些并不喜欢这些东西的孩子变得更加讨厌这些东西——这点在文化课学习上其实就已经普遍存在了,孩子某一科成绩不好、出现偏科问题往往是非常难以解决的,很多学生直到高考结束都未必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而且这东西有影响吗?
我喜欢听音乐,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的时候都不同的音乐都会给自己不同的影响,但是我连五线谱都不认识,影响我欣赏吗?
我画不好画,但是不代表我欣赏不了哪些作品更加吸引我。
我体育成绩很差,但是我身体素质未必不好,我只是爆发力不够好,或者我的耐力不够强,不够“好”到考100分,不够强到考100分而已。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所以从学生角度去看,我真的认为只要把师资配备好了,把课开足了,然后鼓励学校开展各种不同的社团,多组织一些能够让所有人参与的文体活动,这就基本上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
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难道还有比父母更关心的人?
导致很多父母无法兼顾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不考吗?错了,是因为文化课的考察难度在不断提高,而孩子们的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强——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各个地方的重点高中有什么变化?
反正从高中毕业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所谓的重点高中还是那点。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优质的教育资源就那么多,供不应求必然导致了竞争的加剧,进而使得学生们的各种负担加重。
除非你说中考不考语、数、英、史、地、生、物、化等那些科目,然后替代成体育、美术或者是音乐、信息啥的,否则这不过就是在孩子们已经背着的大山上再加块石头罢了,不是吗?
我们到底是要把孩子们从繁重的负担、压力中拽出来,还是把他们再推一步?
再说家庭:
人们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提出来很快就会应运而生各种体育、美术教育机构了,而且都是针对中考的。
并且很快就有人贴出表示有机构已经挂牌了……
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机构必然会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市面上。
很多人很奇怪、不理解,说自己练练不就行了?干嘛非要去机构呢?
你忘记了,加入中考的本身考察方式其实也是“应试”模式的……
而且如果你稍微了解一下的话就会知道无论是体育还是美术又或者是音乐等等,专业的训练会比你日常自己练效率提高无数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各种文体类的考级,自己练和去专业机构或者找专业老师指导,这两者的差距是巨大的。
而且你需要知道,文化课的考察是不变的,所以你还需要继续把时间投入到文化课学习,那么你会怎么选择?
我想多数父母宁愿多花点钱送孩子去有效率学习一下、补一下、练一下,也不会舍得拿出时间来每天自己多练练吧?
这就是现实的矛盾——除非孩子是在寄宿学校就读,否则家庭在这些方面无疑都得承受一定的经济负担、精神压力。
所以我们再来看“学生不考试就不学了”这句话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乍一看一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理论上讲,不仅仅是这些科目,有太多的科目难道我们学习真的就是为了考试?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的却很残酷——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还真的是这样……
信不信如果说中考不考英语了,很多教育机构就得关门歇业?信不信说中考不考数学了,不但一些机构很肯定关门,很多孩子对待数学这门课的态度一定会直线下降……
其实看看现在的体育、美术、音乐、信息等课程就行了,不考就一定会变成这样。
但是考与不考的学法是天差地别的,而因此带来的各种负担和压力也是大不同的,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