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房地产在动荡与挑战中推陈出新,也在摸索与改进中砥砺前行。2021年的土地市场尘埃落定。这一年对土地市场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2月出台的“集中供地”试点是中国土地出让史上意义重大的变革,全年市场则经历了上半年的过热到下半年速冻的急剧转变。
天津作为热点城市之一也参与其中,经历了年内三批次的集中供地并实现成交。房企参与度从上半场的“激昂”到下半场的“谨慎”……一系列变化,2021年的土市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壹.1036亿元 “量跌价涨”
据天猫好房天津站不完全统计,2021年天津可经营性土地供应139宗土地,较2020年增加19宗,供应总建面1599万㎡,环比上涨11.9%。
成交108宗地块,较2020年少11宗,成交总建面为1270万㎡,环比下降7.3%。
土地成交金额为1036亿元,环比增长12.3%,对比年初制定的计划,预算完成率仅7成。
全年共有45宗地块溢价,平均溢价率为6.5%(2020年溢价率为4.1%)。
2021年无延期,共流拍/停牌总计40次,其中流拍4宗地块,停牌共计36次。
在限价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双重作用下,2021年天津供地节奏保持平稳,成交面积、成交总体量略有收缩,同比下跌;但是成交总金额、平均楼面价均同比上涨,综合比较,2021年土地市场较为平稳。
贰.新增土储哪家强?
梳理品牌房企2021年在津拿地情况,金额方面,绿城、融创、中海分别以131.3亿元、118.2亿元、111.3亿元位列前三,新城、中交、旭辉、中铁、金地、中铁建、招商分列4-10名。
新增土地规划建面上,新城、融创、绿城分别以92.3万㎡、85.7万㎡、85.2万㎡的新增土储规模领跑拿地面积榜;中铁、中海、中铁建、万达、农垦、金地、龙湖分列4-10名。
叁.先扬后抑 房企分化
热度:先扬后抑
首次集中土拍16宗底价成交,29宗溢价成交,停牌13宗
第二次集中土拍31宗底价成交,9宗溢价成交,停牌19宗,流拍2宗
第三次集中土拍9宗底价成交,流拍2宗
天津总体土地供应小幅放量,成交略有收缩;三轮集中供地量、成交量递减,热度来看,首轮土拍热度最高,二、三批次集中土拍市场热度明显下降,溢价率大幅下滑、流拍率持续攀升。
总的来说,全年集中供地的热度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首轮火热后,在政策打压和企业自身现金压力之下,二、三轮集中供地陷入“冷静期”。
规则:从加码到放宽
首批集中供地结束后,天津对二批次供地规则进行调整,其中二轮供地规定最高溢价率不超15%、单宗住宅用地达到最高限价后采用摇号形式,同时挂牌部分地块捆绑自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第二批集中供地共推出18宗含自持租赁住房地块,有11宗成交,自持租赁租房3066套,自持租赁建面18.4万㎡。
第三轮供应地块均无自持租赁要求,竞拍门槛小幅放宽,但对于购地房企企业资格和资金等方面审查仍较为严格。
房企:热度高涨到回归理性
上半年土拍热度较高,平均溢价率超过10%。面对第一批集中供地,供求双方都在抢时间赶进度。尤其是房企端,考虑到后面两批次的土地很难实现年内上市,所以将重心更多地投入到首轮供地中。
自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资金环境明显收紧,同时7月末以来以22个集中供地城市为代表的重点城市纷纷调整了供地规则,尤其加强了对房企购地资金和竞拍资格的审查。房企拿地热情明显下降,二批次溢价地块占推出地块的比重大幅下滑;三批次地块均以底价成交。
首轮规模房企“抢跑”,二、三轮国企、央企托底
集中供地中,企业投资表现也大相径庭:首轮集中供地中区域深耕型房企、规模房企均表现较为积极,而第二轮、第三轮集中供地中不少民企“隐身”,国企和地方平台公司成为拿地的主要力量。
一方面受到“三道红线”等金融监管政策,2021年房企的融资现金流急剧收缩,“无钱拿地”,另一方面第二轮集中供地中各城市对拿地自有资金的审核加强,拿地门槛大幅提升。
此外,随着单宗土地出让金总额越来越高,今年集中供地以来,联合拿地的案例越来越多,以后还会进一步加剧。可以寻找与自身开发规模,操盘模式相近,诉求相对趋同的房企,联合竞买,分摊保证金方面的压力,也分摊开发的风险。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