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们是逆行者,用逆行的担当铺就别人幸福的路,;也有人说,他们是一盏灯,燃烧自己释放希望的光,挺直身躯擎起领航的塔。面对津城当前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今天清晨,河北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再一次在寒夜中逆行而动,奋战在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当中。他们放弃与家人的相守时光,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一线,不畏严寒,不言艰辛,用奉献守护全区人民的幸福安康。
七天转战四地的“白衣天使”
从支援津南区抗击新冠疫情,再到三轮全员核酸检测,七天转战四地筛查人数超三千人,对于河北区月牙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肖艳来说,这个星期真的有点忙。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任务,喝一口热乎乎的开水,捏一捏酸痛的手臂,成为肖艳最放松最享受的时刻。
在丹江里小区筛查点,打开包装,举起检测棒,随后放入试管,双手涂抹消毒凝胶,再进行下一个,低温寒风中,肖艳这样的动作连续四个多小时一直重复着。“最难受的是用消毒凝胶涂抹双手的时候,天气寒冷再加上凝胶自带的冰感,每次消毒就像抱着冰块一样扎手。”双手冻僵了,五个手指伸展几下,双脚冻僵了,在原地跺几下步,这成为肖艳和同事们在检测间隙最好的取暖方式。
肖艳告诉记者连续多天进行核酸采样工作,虽然很辛苦,但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赞扬,天气很冷可心中是暖暖的。“最让我欣慰的是做核酸检测的孩子们,他们在家长的教导下都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几乎没有遇到由于紧张害怕哭闹不停,影响采样进度的现象发生。”
说起孩子,肖艳也想起暂住在父母家的一对子女,由于工作任务非常紧张,她已经六天没有回家,只能工作结束了用视频连线的方式,和孩子们说说话。说着肖艳的手机振了一下,视频中两个孩子也模仿着肖艳,用棒棒糖来互相做着核酸检测,“妈妈,我们也学会了,等长大了,我们也来帮助你工作。”
连续的工作任务让肖艳倍感疲惫,不过隔着口罩和防护面罩,依然能够感受到她言语间透露的乐观。“我从小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护士,一名能够救死扶伤的‘天使’,自从穿上这身白衣就切身体会身上所肩负的职责,现在全市有无数像我一样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会很快消失。”
抗击疫情中的医护“夫妻档”
一个是鸿顺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师,一个是天津第一医院的主治医生,王海静和胡泊是夫妻,是同事,也是抗击疫情工作中的战友。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工作任务中,他们伉俪二人分别担负入户进行核酸采样,在集中核酸采样点保障运行的一线工作,为大家、舍小家,在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奉献着力量。
寒冬腊月天,王海静和同事们穿梭于社区之间,每天要入户核酸采样50家以上,高密度的爬楼再加上厚重的衣服和防护服,让他们的身体很快达到极限,累了就坐在楼梯间休息下,累的不想说话,从防护面罩透出的一个坚定眼神,都是给彼此最大的鼓励。“入户核酸采样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足够的耐心,容不得丝毫差错。”王海静告诉记者入户采样前必须要核对好被采样人的信息,尤其是地址和电话号码,而且申请入户核酸检测的人员多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群体,如何最稳妥、最精确的进行采样,必须提前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
“我是一个睡觉比较深的人,采集核酸工作要比平时上班更早起床集合,没想到我丈夫不怎么会做饭,这些天他起的更早并还准备好我喜欢的早餐。”更让王海静感动的是,在得知妻子要深入一线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后,本可在医院坐诊治疗的丈夫胡泊,也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要求加入抗疫的队伍中去,用实际行动支持妻子的工作。
“请大家提前把身份证拿出来,方便我们用手机录入信息。”来到胜景花园小区采样点,胡泊正在紧张忙碌着。他发现信息登记录入环节速度较慢,发现问题后立马想出办法,胡泊临时充当起录入员。“里面电脑录入的同时,外面再安排两三名工作人员用手机录入,增加录入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胡泊的现场协调下,核酸采集提高了效率,缩短了居民们等候采样的时间。“从信息登记、核酸采集、样本保存、送样本,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很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布置力量,合理设置采样点位,才能确保样本采集准确高效。”作为一名“理工男”,胡泊对如何提高效率有着自己的见解。
“完成采样任务后,会前往第一医院的检测基地把采样送过去,偶尔也会见到他,但我们没有说过话,最多是相互眯一眯眼。”王海静笑着告诉记者。
战“疫”有我,请大家放心!
“非典”时她进过红区;两年前,她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支援;面对津城本轮新冠疫情的搅扰,天津市第二医院副院长张文娟再一次披挂上阵,带队前往津南区支援抗疫,三次全员核酸筛查中,坚守在一线进行核酸采样,连续七天没有回家,每天睡眠不足四个小时,组织保障全院医护人员在各筛查点位有效开展工作。“战‘疫’有我,请大家放心!”张文娟语气坚定。
清晨不到5点,张文娟比其他同事来得都要早一会儿,清点核酸采样物资、查看帐篷安装摆设、核对采集人员数目……,“看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大风,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将设立的临时帐篷再钉牢一些。”在第三轮全员核酸筛查中,天津市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全区100个点位上同时开展工作,张文娟辗转于各重点检测点之间,协调处理相关事务。
“这些天,很多医护人员都是已经参加了连续三次的紧急全员核酸采样任务。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在核酸采样‘车轮战’中,没有一个人倦怠,我们都深知,必须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张文娟同时说,当好一名医护工作者,要有勇气和魄力,更重要的是眼尖、心细,尽可能从细微处注意,既保证采样工作的平稳运行,更能在工作中保护好自己。
上阵母子兵,张文娟的儿子,也是河北区的一名医务工作者,正在集中隔离点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在疫情面前,这对母子兵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着。身教胜于言传,儿子常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由于长时间佩戴护目镜会有雾气,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的采样工作,张文娟告诉大家可以试着将少量洗洁精原液轻轻涂抹在镜片内侧,再自然晾干,这样再佩戴上,即使产生哈气,镜片依然会保持清晰透明。“这是我两年前,在武汉志愿疫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还排成了视频分享给了其他医护人员,让大家在工作中不再受到雾气的困扰。”
除了业务精湛,张文娟也更善于与人沟通。“小朋友,不要害怕,只是稍微有一点痒,到时张开嘴几秒钟就行了,相信我。”现场,张文娟发现一名孩子在排队时面露难色,有些抵触情绪,她主动上前几句话的沟通就让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连续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让个别医护人员情绪产生波动,张文娟都看在眼里,每到换班休息的时候,她都会去过和同事们说说话,谈谈心,尽可能让他们缓解压力。
在工作中,张文娟总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她觉得这样她才安心,同事们也时常说起:“有张院在,我们才放心。”
记者:寇益
编辑:王琳 王璐
审核:董岩 蒋丽莉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