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悠悠妈
公众号| 悠悠妈德国育儿
我总在文章里说“育儿不仅要低头看路,更要抬头看天”。前两周借着一本《人类简史》,不仅抬了头,还带大家看到了数百万年这样一个如此漫长的时间维度。
上| 终于破案了!八卦这件事,总叫人欲罢不能!
下|总跟你们聊育儿,聊教育,聊生活。。是时候该聊聊这个了!
从这么宏大的脉络来看人类的发展,就不难发现一个再清晰不过的道理:“讲故事能力”至始至终都是人类的最强竞争力,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依然是!
自打远古的祖先们发现了火,围坐在篝火旁起,故事就成为了人类最重要的时光,也让人类能够发展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成为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
总之,对故事的热爱,已经用了一百万年的时间,刻入了人类的基因里。
所以,当进入新东方的直播间,听着董老师不说商品,只有一段段山泉明月,穿过峡谷的风,仲夏夜的梦···却句句扣人心弦。让我进了就拔不动腿,心甘情愿做一下午的董老师粉!
新东方直播间里,十多万人在听董老师讲书,几万册书销售一空;东方甄选用6个月粉丝从0到100万,而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从100万到1000万。。这不是故事所带来的巨大力量,那是什么?!
当然,上篇也激起了大家的好奇“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讲故事能力呢?”
今天就借着大家的留言,再接着往下写吧!
如果把讲故事能力拆分来看,“故事讲出来”是最后的成果。但是很多时候追求结果,不能只看到结果。
就像你心心念念梦想要去罗马度假,可是只有当你看到去罗马要存多少钱,怎么办签证,什么路线去,这些具体可规划执行的步骤时,才更有可能梦想成真。
培养孩子的讲故事能力也是如此!
归根结底,讲故事是个输出。那如果都没有输入,孩子哪来的东西去输出?!
所以我要先来写输入,我觉得输入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来准备。
1、词汇量
想要讲出一个好的故事,当然需要有词汇量来做支撑,孩子的词汇量越丰富,就越能流畅清晰地表达。
扩充词汇量,我经常用到的一个方法可以理解为“搭脚手架”。
其实,育儿中不管是培养什么能力,我觉得都可以用“脚手架思维“来看待,就像搭房子一样,通过支起脚手架来,把房子一层一层往上盖。
词汇量的脚手架,我是这么搭的:
比如,悠悠说:“看那里有一只黑色的小猫。”我会重复:“哇,是耶,一只黑色的小猫,还毛茸茸的。“
这句回复里,首先是去对孩子表达的肯定,不打击ta表达的积极性。然后再多搭一点脚手架,引入一个新的词汇“毛茸茸的“。
不过可能有时候,父母也会词穷,并没有那么多的词去说给孩子听。这时,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高级词汇和书面表达的输入源,有很多日常口语对话不怎么用到的词,可以通过讲绘本得到输入。即使父母的词汇量有限,也完全可以用绘本来弥补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知识公式,叫“喜欢=熟悉+意外“。
这个公式又满足“85%规则”,就是85%熟悉的、已知东西,再加上15%意外的、新的东西,这样一个配比是人脑学习最有感觉的结合。
所以也别急着给孩子猛灌词汇量,其实灌也灌不来,孩子最多只能吸收15%的新东西,如果塞太多,反而大脑一下子当机了。
但是,如果父母把这种脚手架的方式内化成和孩子的互动模式,随时随地灵活用起来,还怕孩子的词汇量不会蹭蹭蹭往上涨么?!
2、逻辑关系
当然词汇量的积累有了,但是孩子有时候说个事情还是磕磕绊绊、结结巴巴的。
讲故事不是词汇量的堆砌,要把一个故事讲的清晰,还有很多的逻辑关系埋藏在里面。就像我平时给你们写文章,很多时候虽然看着就只是在叨叨叨,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都是有一条暗藏的线索,读起来才引人入胜。
词汇量固然重要,不过没有那些优美、高深的词,故事一样可以精彩绝伦。其实真正让故事有魅力的,是藏在每一句话后面的思维逻辑。
记得悠悠两岁多吐字都没那么清楚的时候,我很多朋友见到她,还没听她说几句话,就会夸小妞的思路清晰、逻辑能力好。
后来,我仔细去体会了悠悠说的话,发现朋友们之所以都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她特别爱用“连词”。
“妈妈,我想先玩一会儿游戏,然后再去吃饭。““阿姨,你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者也可以坐在椅子上。”
当然这也是可以引导的,悠悠还小时,我会特别注意使用“第一、第二”这样很简单的表逻辑的词。比如刷牙时,可以边刷边说出步骤:
第一、妈妈先把牙刷冲洗一下;第二、再把牙膏挤在牙刷上,挤一点点就好了;第三、悠悠张开大嘴巴,先刷下面的牙齿···
有了这些连词的帮助,其实悠悠在接收理解信息时,也更加容易些。
“语言即是思维”,这些连词能够帮助她去思考,成为她思维的一部分。所以表达的时候,自然而然也会爱用到了。
后来可以慢慢地再加上“首先、然后、最后“,”虽然、但是“,”因为、所以“···
有时候即便是同样的表达,如果加上这些表示逻辑关系的连词,整个意思都会清晰很多啊,有木有?!
就像很多脱口秀演员能把故事讲的精彩绝伦,只要你仔细留意,就会发现他们在说到连词的时候,都会特别强调、甚至停顿一下,来突出故事的节奏。
3、点子
最后要说的这个输入,我觉得才是最关键的,故事创作都不是凭空出来的,孩子需要土壤。
想象力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去天马行空,孩子脑子里先有了东西,然后才能去变化、去创造。
当然多多给孩子读绘本、看书、看动画片都是不错的选择。悠悠看完一集动画,我有时候也跟她问问剧情,那小妞就得调动自己的小脑袋瓜,组织语言来告诉我。
不过,我相信最好的点子还是来自生活!
就像我们自己出门旅行一趟回来,或者遇到了什么特别的经历,也会话题不断,可以滔滔不绝说个没完。
孩子当然也一样,你得让他有想表达的东西和欲望,但这里不是说一定要带孩子走出去,去看世界、开眼界。
最好的就是邀请他们参与到生活中来,因为生活中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对他们都是新鲜的。
不要把孩子当成旁观者,认认真真地把他们当成家庭生活中的一员,很多事情都可以跟他们聊一聊。
就像我之前在《德国老师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竟是在课间休息时悄悄完成的》中写到的,每天的早饭时间,悠悠的班主任J老师都会事无巨细地啥都跟孩子分享。
聊学校发生的事情,聊社会上的新闻,聊大家在吃什么,哪些食物是健康的要多吃,哪些食物不健康应尽量少吃;聊班上哪个学生生病了,病情严不严重,什么时候会回来上学,甚至会聊她自己的生活。
以至于悠悠把J老师结没结婚、有几个孩子、圣诞节和谁一起过都搞得清清楚楚。
这也让悠悠每天放学回家,都有新闻想要跟我分享,感觉她像个小话唠,总有说不完的话。
接下来再写写输出~
其实输入够了,孩子自然会想到输出。有时候孩子不太爱表达,也不一定就是内向不爱说话,可能就是输入不够支撑输出。
输出如何提高?其实董老师在卖《刻意练习》时,也侧面地回答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看了那么多本书,从来记不住?
你看书的时候,有没有做笔记?
你做完了笔记,有没有试图把这本书讲给别人?
你在讲给别人的时候,有没有试图把这个书的逻辑理解清楚?
在理解清楚的时候,还有没有试着把一些有趣的例子融入进去?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当你开始尝试这么做的时候,你已经开始在刻意练习了!
是的,想要讲好一个故事,刻意练习是少不了的环节!对我们成人来说,想要提高任何一项能力,都需要如此
不过对于孩子来说,我觉得在刻意练习之前,还有一些更基本的、更简单的东西,值得去注意——就是给孩子多说的机会。
我更想强调的是尊重孩子的节奏,不能说按照我们的节奏来,不想听时,就让ta闭嘴;心血来潮时,又希望人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先别说鼓励孩子去表达,讲真,有时候能做到不去打击孩子的表达就很好了。其实,每个娃难免都有那种表达欲爆棚,缠着你要说个没完的时候,只不过正好咱没空。
就像悠悠有时候埋头在那里搭乐高,突然扯着嗓子喊起来:“妈妈,快来看我搭的。”
可偏偏这个时候我又赶着写好文章要准点发送,当然就觉得很烦呀。。。但转念一想不能打击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再忙也要放下手中的事情,冲过去。(当然,实在不行也可以跟娃说等几分钟,妈妈马上就来)
过去以后,我一般就是负责认真听,加吹彩虹屁,下面这些台词万能好用。
“哇,好有意思啊!(复述孩子说的),再跟我多说一点吧!““这个点子太酷了吧!(复述孩子说的)你是怎么想到的?““(复述孩子说的),我还想再多听一点!”
反正先把孩子说的简短复述一下,这样会让ta觉得你果然在认真听,而不是人在心不在。当自己感到被重视,ta也会更加重视起来。
其实,孩子多半一开始只是有个简单的想法,如果不是你问,ta自己都没有想那么多。不过只要你鼓励,孩子就越说越来劲儿,这个过程也是帮助ta整理头脑里的语言。
当然,搭乐高只是一个例子,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爱表达的方法。他们可能是自己演、画画、过家家,甚至是玩沙子玩泥巴···走进他们的小世界,好好地倾听吧!
至于我想说的原因呢,可能有点儿让你意想不到。。。
都说每个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就是在重新走一遍从单细胞开始的人类进化史。而当孩子走进幻想的世界,开始编故事的时候,可别觉得人家只是在胡思乱想。
那是ta来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时刻,在经历10万年前智人开启的伟大篇章,开始想象、创造故事了。
知道这个意义有多重大,说明前两篇有好好看;若不明白我在说啥,请翻看前两篇:
上| 终于破案了!八卦这件事,总叫人欲罢不能!
下|总跟你们聊育儿,聊教育,聊生活。。是时候该聊聊这个了!
好了,一打开话匣子又说了挺多的。
还有好些讲故事的心得,想想还是留着以后再慢慢来分享,今天到这就收个突如其外的尾吧。毕竟一篇文章也要满足85%规则,读起来才没那么心累,对吧?!
悠悠妈在德国
2022年6月20日
作者:悠悠妈,在荷兰留学遇见爱情,在沙特读研感受异域风情,在爱尔兰工作一人扛过孕期,在德国养育两枚混血女娃,姐姐“悠悠”7岁,妹妹“然然”10个月,爸爸马克思是外表爷们、内心细腻的德国社会学家。分享中西合璧家庭的有趣人生和文化碰撞,深度洞察德国教育。代表作《跟着德国妈妈学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