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的长河,华夏的文明至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起始,那时的古人们居住在洞穴之中钻木取火,以顽强的生命力和智慧繁衍生息,之后一场氏族部落之间的逐鹿之战爆发,华夏部落被统一起来,社会逐步向以农耕为主的封建君主制度迈进。
天下纷争,风起云涌,各路诸侯与政权此起彼伏,华夏一族历经世代的沉浮,始终保持其生机,并且几度成为世界的中心。时至今日,炎黄子孙们依旧在不断地奋发拼搏。
但一个人在充满变数的社会之上,究竟能走多远,这与其成长的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古人就曾留有这样一句俗语来提醒普天之下的父母,那就是“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但是这“彪”究竟指的是什么?又与家庭有何关联呢?
上古传说,生性残暴
其实这句俗语来源于上古时期的民间传说,在宋朝的书籍《癸辛杂识》中曾有记载“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在百姓们的观念之中,老虎一般会生一个幼崽,若是一胎生了三个,那其中必定会有“彪”。而这彪的性格如其名,非常的凶悍残暴,甚至会残杀同生的虎崽。
因此古人也曾有言“母虎携三子过河,凡四往,恐彪食其子”,简单来说就是母虎因为危害要带幼崽们一起过河,但是因为害怕“彪”吃掉其他的孩子,所以要在这河中来回的往复。由于彪这样的天性,很多的母虎将会将其抛弃,于是彪就会在森林之中越发养成孤僻残忍的性格,等到日后这本是同根生的虎也会成为彪相残的对手。
家庭教育,孩子品行
这样一个有深意的故事,不仅是在告诉世人“彪”的来源,更是以此来启迪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深思。“彪”同为孩子,因为天性的缺点,而被抛弃,最终酿成了一家人的惨案,其实这又与社会之中的父母孩子有何异呢?
对于家中所出之子,人们都希望能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品行,成就事业,光宗耀祖。但是这孩子的品行并非一出生就能优良,虽为血脉的延续,但是其性格定是会与父母设想的有所出入,而这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培育孩子修成正果。
被世人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主”的《颜氏家训》,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颜之推所著的传世名著。在书中他曾写道“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需早教,勿失机也。”在这位教育家看来,父母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要以言行来引导,早早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不要错失良机。
因材施教,重在引导
如同这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不同的人因为其成长环境和天性特点都会有所不同,父母不只是要重视对于孩子的培育,更是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千年前的儒家先师孔夫子与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就悟出了“因材施教”的道理。孔子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各有其特点,于是孔子就将其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这三类,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有所成。
对于父母而言,教育孩子不是空中阁楼,只掌握理论知识就足够。更不是不管不顾,等到对家业有损时就将其抛弃,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多将心思花费在孩子身上,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端正自身的品行举止来感染孩子,建设优良的家风日日熏陶,这样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将其引入到正道中去。
小结
古人常说的“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虽然是一则上古传说,但是运用于生活之中,却与我们的家庭息息相关。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不仅要做到生养的责任,更是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引导孩子性格的养成,不然等到孩子心性大变,成为家中的祸乱时,再过悔恨都是于事无补的。
孩子的到来,本是血脉的延续,家族的壮大,莫不要因为父母的轻心之举,而导致孩子一无所成,家业毁于一旦。对于古人的警醒良言,不仅要理解,更是要运用于实践中,才能发挥更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