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考试,都会有学生超水平发挥,自然也会有人发挥失常,高考自然也不例外。而高考一旦失误,其后果很少有人能坦然面对。
其中,最特别的是卡在211和一本之间的学生,选择更是极为困难。处于这个层面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和学霸又有一定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这些学生基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还行,但在灵活运用方面的能力欠佳,能否考出好成绩,试卷的题目是否对路极为关键。
如果正常发挥,自然211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一旦题目不怎么对路的话,有完全可能直接跌到一本线附近。
小李是某个高考大省的考试。按照学校的排位,不出意外的话,他能够考进211高校。然而,今年由于数学试卷难度加大,小李没有发挥好。
查分后,小李的高考成绩仅仅超过一本线17分。很明显,按照这个分数,211几乎没有任何的希望。
对此小李自然很不甘心,他开始考虑复读的事情。然而,他的班主任老师却有不同的意见,老师希望他与其选择复读,还不如在志愿填报上花功夫。
211的水平,仅仅超过一本线17分。很明显,小李在高考中出现了极大的失误,那为何班主任老师却并不赞同复读呢?主要从这3个方面来衡量。
l失误究竟有多大
要选择复读,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这次失误有多大。通常情况下,211和一本之间,至少有50分左右的差距,这个差距并不小。
很明显,即使一门科目考试出现失误,也不可能出现这么大的分差。多数情况下 ,是有几门同时出现失误,或者考生心态崩了造成连续失误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然而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个211的水平是怎么衡量出来的,是平时的最高水平还是平均水平,这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是后者,那么学生出现了极大的失误,且是多门科目同时出现问题,如果是前者,那根本就不算失误,所谓211 水准只不过是考生的自我感觉而已。
l有多少涨分空间
如果学生真的有211的水平,那么同样要仔细衡量一下,自己究竟有多少提分的空间,从哪些科目中获得这些分数。
真实水平在211左右的学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他们的分数其实基本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提分空间其实非常有限。
能够考上211高校的学生,通常情况下一定有几门科目是强项,也有几门科目相对较弱,如果没有短板,那就是985的水平了。
他们稳定发挥的前提是强势科目不能失常,弱势科目不能太拉跨,这个要求其实并不低。50多分的差距,没那么容易追平。
l是否足够自律
复读和正常高三完全不同,复读没有老师盯着,学习氛围也和正常高中完全不同,复读注定是孤独的路,要求学生有极强的自律。
很多复读生宁愿花费不菲的代价,去毛坦厂复读,根本原因就是知道自己自律性不够,希望借助学校的力量逼迫自己努力。
然而,学习是需要内驱力的,仅靠外界的压力逼迫自己学习很难获得良好的效果,复读的成功率也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没有足够的自律程度,复读就是一场灾难,有相当的可能复读之后的结果还不如第一次高考。复读是有成本的,特别是时间成本极为昂贵。
写在最后:
是否选择复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的均衡。选择复读,必然是因为复读比直接报考志愿能够得到的利益更大,哪怕付出昂贵的时间成本。
既然是利益的均衡,那么就非常忌讳主观臆断,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从而来理性判断是否需要复读。
失误很大,至少有30分以上的失误分数;提分空间很大,同样至少有30分以上的机会,且这两个条件必须至少具备一个且极端自律,才考虑复读的可能。
显然,小李的情况并不属于这两种,他自己觉得是失误,可是在老师眼里,他就是这么个水平。这种情况选择复读自然不是什么好主意。
复读是一种补救措施,既然是补救,那么复读之后的结果必然要比现在的情况更好,不然复读就没有任何意义。
是否要选择复读,本质上就是客观地衡量复读后能够获得的利益。只有大概率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时,复读才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