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七月,对于家里有考生的人来说,每一天,都如同在烈日下炙烤。
成绩揭晓,几家欢乐几家愁,高分的喜不自胜,信心满满;低分的唉声叹气、忧愁满满。再理智的人,都无法做到淡然处之,当情绪掩盖了理智时,“家庭战争”便一触即发。
其实,真正睿智的父母,在孩子中考成绩揭晓之后,更多的不是责怪孩子、悔不当初,而是反省自己,找出症结所在,并就此改正,鼓励孩子知耻后勇、再接再厉,续写传奇。
01
身教终于言传,父母是孩子的模板,想要孩子优秀,先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便有什么样的孩子。
一个不爱读书的家庭,很难孕育出带着书卷气的孩子;
一双爱玩手机的父母,很难让孩子主动拥抱学习;
一个没有烟火气的 房子,很难让孩子热爱生活。
太多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期待通过他们为自己圆梦。
所以,对孩子的要求是按照理想中的样子:完美无缺,样样都行。
而对自己的要求则是尽力而为,没有做到也就算了。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还一个劲地强迫孩子做到。这种要求,本身就充满了悖论,也违背了人之常情,当然不会被孩子接受了。
所以,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
如同新闻里报道的消息,一些陪读妈妈,不顾零基础、年龄大,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学习上的种种苦,都统统“拿下”,甚至以优异的成绩叩开心仪大学的门槛,或者比儿子女儿还更先一步考上研究生。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在孩子求学的路上,要找准“家长”定位,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越位、不错位,在让自己变得优秀的同时,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才能引领他们勇攀高峰。
02
做人是比做学问更重要的事,健全的人格比单纯地拿高分更重要。
一个教师朋友讲述了一件让他感动不已的小事:开学之初选班长,全班同学将选票投给了一个学习成绩倒数的男孩,理由是“他对谁都好。”而这个男孩,也正是老师心目中,关于班长的最佳人选。
分数固然很重要,那是不断进阶的“敲门砖”。 但比分数更重要的是人品,一个会做人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混得开。”
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怎能让人不爱?
越是到了高年级,越是发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靠的并不是对分数的崇拜和夏目,而是发展内心对人品的敬重。
乐观、积极、公正、善良,当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多地用这些作为尺子和标杆时,说明他们开始变得理智和成熟。
同样,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成长,更加追求学习过程中是否尽心尽力,不再一味盯着最后的分数;更加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活习惯的养成,而不再只盯着学习这一件事。
点燃孩子心中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未来的向往,才能从根本上,撬动他内在的学习力,才能一往无前。
03
即便是“弯路”,走过的也算数,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才能避免揠苗助长。
不同的高中考成绩,将成为人生第一道分水岭,上普高的人,大概率就是考大学;上职高的人,大概率就是从事流水线或其他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的工作,人生的分层也由此展开。
如果一次次跌倒,都能一次次站起来,在逆境中找到希望,那么,不管是读哪个学校,从事什么职业,都能逆风飞翔,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们能吃得了这份苦吗?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尝试这样苦苦出吗?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许,母亲的一句“早点睡吧,明天再来。”父亲的一句:“爸爸相信你!”都能成为孩子在成绩很糟糕时,想要放弃时的一根救命稻草。
不妨告诉孩子,他面临的选择有很多,第一选项不行,还有第二选项、第三选项,也许那些路,还要付出更多努力,但一切皆有可能。
04
结束语:
这个夏天,愿你善待那个中考的孩子,考得好,当然要不吝啬赞美和鼓励,那是对他们过往的肯定和认可。考得不好,也不要羞辱孩子,或是传递灰心丧气和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情绪。
作为父母,一定要“稳如泰山”,自己不乱阵脚,才能引导他,以后还将创造奇迹。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你的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