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文从考8分一跃到60分,魏老师3个技巧做到,做父母的要反思

大家好,我是酒窝姐~

不知道你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刷到过魏书生老师的视频。没错,就是下面这个长得很普通,教育手段却很高明的人。

看过他的视频的人,相信都会被他幽默地谈吐,接地气的教育方式所吸引,反手来一个关注,我就是这样的人。但光看视频还不够,我又去搜索了一下魏老师的个人简历,

部分荣誉记录

从这么多的荣誉不难看出,在教育战线上,魏老师是做出了很多的成绩的。而在这么多年的教书育人过程中,魏老师也出版了不少的书籍。

作为一个大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个二胎妈妈,孩子的学习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面对成绩差的孩子,比如说我女儿成绩在班级里属中游,本来我是有些不满意的,但看到魏老师把一个差生从考8分,激励到一跃及格,我有些吃惊,但更多的是佩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8分到10分 ,再到20分甚至及格,魏老师的另类正面激励攻不可没

有一个叫张军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8分(满分100分),如果你是他的老师或者家长,你会有什么反应?骂一顿?批评一回?这些都是最控制不住情绪、也最简单、最无能的一种反应。魏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他仅仅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就取得了截然相反的效果。

但今天,我们不分析魏老师沟通方式多么厉害,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习过程中他是怎样一步步被引导着取得进步的。

魏老师拿着8分的卷子耐心地问学生:“听说你从来不听课?”

张军:“老师,我听不明白,所以就不听了。”

魏老师:“听说你从来也不写作业?”

张军:“我作业都是抄的,老师也不给我判,我就不抄了。”

魏老师:“听说你回家连书也不看?”

张军:“老师我看不明白书,所以我也就不看了。”

不听,不写,不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张军是因为习得性无助,才导致语文考了个位数。那么,什么是习得性无助呢?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研究动物时发现,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于是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狗就趴在地上惊恐哀叫,也不狂奔。

后来实验者在给电击前,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倒地呻吟和颤抖。

它本来可以主动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为什么它们会这样,连“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这些本能都没有了呢?因为它们已经知道,那些是无用的,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学生张军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习得性无助”这个地步的。

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里不讨论老师的责任,只是站在家长的角度,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从这种无助的状态中走出来。

魏老师显然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01---正面鼓励

面对张军的“三不”行为,魏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独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鼓励他:“你看你自己,不听课、不写作业、不看书,还能考8分,这不正说明咱们有天赋吗?”

不得不说,没有人不爱听表扬的话。学生张军也不例外,要知道之前可没有老师表扬过他啊~别说表扬了,不批评就算好的了。

那家长呢?面对成绩如此差的孩子,你会怎么办呢?

最近刚看到一则新闻,湖南一妈妈辅导8岁儿子写作业,被气到手脚抽搐送入医院急救。据了解,这位妈妈是被孩子不想学习的态度气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我挺理解这位妈妈的,毕竟,我也是二个孩子的妈妈。也没少给两个孩子生气,但是生气有用吗?除了把自己气出一身病折寿以外,还影响亲子关系。

所以,我现在已经过了生气的那个阶段了,每当因为辅导孩子而忍不住发火时,我就会做心理暗示,不生气不生气,冷静冷静~然后极富耐心的给孩子吧啦吧啦讲一顿。

所以,那些动不动还给孩子生气的父母,因为你们还处在教育孩子的初级阶段,所以,慢慢来吧~

你看魏老师的教育方法,不也是耐着性子,允许孩子一点一点进步,慢慢来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一个星期,专注于写汉字,让孩子反复写必考的118个汉字,其他什么都不用做。”

一个星期之后,张军的分数从8分提高到10分,这不就是一个良性的开始和巨大的进步吗?

第二个星期,专攻文学常识的部分,23个作家,平均每个作家5个知识点,一共115个知识点,记牢之后,孩子的分数从10多分提高到了20分。

再往后,慢慢到默句、作文……把知识拆解成一个个小的板块,并据此制定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去完成,最终张军考到了60分。

看到这个过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诗: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觉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么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台湾 张文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知道屏幕前的你看到这首诗之后有什么感受?对这只“蜗牛”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噢,这只蜗牛不正是我们的小孩子吗?

父母教育孩子,有时候就像牵着蜗牛散步一样,我们会着急孩子为什么一直没有进步,责备孩子一直在原地踏步,有时候更会因为孩子做得不够好而生气!

但是,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孩子成为今天的样子,到底原因是什么?我们除了责备,愤怒,有没有用尽全力想办法去帮助他呢?

我们爱孩子,到底是爱她优异的成绩,还是爱她这个人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心定下来,学习就有了方向

魏老师说:“很多孩子都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只要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来,孩子的成绩一定会逐渐提升。

其实仔细想想,别说孩子,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呢?

我们总奢求有什么涨分秘诀、学习捷径,恨不得让孩子瞬间开窍,成绩飙升,为此到处给孩子找资料、求真题……我们埋怨孩子不够努力,不肯脚踏实地,但静下心来想想,我们给孩子做好榜样了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等孩子的心定下来了,他反倒能发现一个强大的自我。”

魏老师这句总结,在我看来,更像是给广大父母们敲响了警钟。

与其说让孩子的心定下来,不如说这是对父母的考验。

孩子的心定下来之前,先让父母的心定下来吧。

不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了,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耐心帮助孩子一点点进步,陪伴他们如陪同蜗牛一样慢慢成长。

终有一日,孩子这朵花儿会绽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椰壳效应---帮助孩子克服厌学心理

有些孩子为什么成绩不好,或者提起学习就头疼?那是因为父母没有找到孩子学习中的“椰子壳”。《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就将“椰壳效应”说透了。

一个孩子很不喜欢吃饭,家长为此伤透了脑筋。一次,孩子的父亲带回了一个新颖别致的椰子壳。孩子看到椰壳后爱不释手,父亲就把椰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吃饭的碗。结果,孩子爱上了吃饭,问题迎刃而解。

这一现象被称为“椰壳效应”。

椰壳效应说的是只要父母找到正确的方法,孩子的厌烦心理就能迎刃而解。

同样是吃饭,用孩子喜欢的椰子壳当碗,他就能吃得兴高采烈,而用普通的饭碗,孩子就不爱吃饭。它妙就妙在变“要孩子吃饭”为“孩子要吃饭”。

其实,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父母充满耐心,细心地捕捉生活中的“椰子壳”,选择恰当的时机将之做成“碗”,就会让让孩子更容易沉浸在学习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魏老师正是通过他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那一腔对学生的热爱,帮助无数的差生找到了他们学习中的“椰壳”,从一个学渣逆袭成了学霸。能够在魏老师执教的班里学习,成为他的学生,不得不说,这是这些孩子们人生中的幸事。

因为一个好老师,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世上只有一个魏书生,我们不能奢求孩子会遇到“魏书生”式的老师。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到的是向魏老师学习,用一腔爱心、耐心和细心,帮助孩子找到“椰壳”,寻得那颗稳定学习的“心”,然后一步步成为更好地自己。

我是媒体人,是大学老师

更是一个二胎妈妈

科学育儿,做智慧父母。

(图片来源网络,侵必删,谢谢)

标签: 语文 蜗牛 张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