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受委屈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安慰孩子,但是有些家长喜欢乱用“没关系”来安慰孩子,这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体验,不但起不到安慰的效果,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结果。
辰辰妈妈带着辰辰到亲戚家串门,期间妈妈和亲戚在屋内聊得热火朝天,而辰辰就出门外出和村里的孩子玩了。
结果,没过一会,辰辰就哭丧着脸回来了,并且告诉妈妈,自己在外面和别人玩的时候,因为小事情产生了一些争执,结果村儿的孩子比较霸气,直接给辰辰揍了。
听到辰辰被揍了,妈妈一开始还有些许担心,但是查看之后才明白,辰辰的“被揍”,其实是小朋友之间的推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就是有点“掉面子”。
孩子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很经常的,所以辰辰妈妈就没有太当回事儿,而是笑着说“没关系”,转头就和亲戚又聊上了。而亲戚也在一边塞给辰辰一把糖果,让辰辰开心地去玩吧。
辰辰被揍,回来之后满心期待的是自己的妈妈能够成为自己的坚实后盾,能够给自己找回公道。但是,妈妈却对自己挨揍这件事无动于衷,这让辰辰内心充满了失望。
在大人的世界里,可能觉得孩子之间的事情自己解决最好,大人不便插手,或是认为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很正常,不需要兴师动众。
但是,如果家长丝毫不给孩子任何帮助,孩子很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心理印象,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成长。
家长的“没关系”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影响孩子的性格
《父母必读》中写道:“教授孩子与同伴相处的技巧以及化解矛盾冲突的方法,逐步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但是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受欺负的时候,却总是会“大度”的说没关系,这会严重的伤害到孩子的内心。
说“没关系”要讲究对象、场合与时机。
一句“没关系”其实很简单,家长对孩子的没关系,本意是让孩子学会大度、礼貌与宽容,让孩子不再为“小事”而耿耿于怀。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说“没关系”,家长在说“没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对象、时机与场合,如果错误的使用“没关系”,将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比如孩子在外面受欺负,回家想要找安慰,结果每次家长都会给孩子说“没关系”。
久而久之,孩子认为找家长根本得不到自己需要的结果,家长根本不会管自己的事情,从而慢慢地就会不再将自己的事情告诉家长。
而这些事情的不断累积,将会让孩子的性格、心理等都受到影响,甚至最终发生抑郁等问题。
滥用“没关系”会破坏孩子正确观念的形成。
“没关系”是一种宽容、大度的表现,但是滥用的话,会让孩子失去正确观念的形成,因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没关系”的,有些事情是必须“有关系”的。
比如孩子在学校遭到了校园霸凌,这样的事情是绝对“有关系”的,在孩子告诉家长之后,家长就需要去干涉,去成为孩子的后盾,去为孩子找回公道。
如果家长不管不顾,孩子则可能会认为校园霸凌是一种正常的事情,从而性格变得极端,要不就是懦弱不起,要么就是变得同那些霸凌自己的人一样,去霸凌他人。
随口“没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家长随时挂在嘴边上的“没关系”,还会让孩子的性格受到很大的影响。
没关系是一种谦让,不是懦弱,但是,万事皆“没关系”的时候,“没关系”就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孩子就会开始变得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变得懦弱、自卑,变得胆小、孤僻,变得与社会格格不入。
当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的时候,孩子的习惯也会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孩子开始喜欢宅在家里,开始喜欢一个人了,开始喜欢沉默寡言了等等,最终,等待孩子的将会是严重的心理问题。
家长的“没关系”会影响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长失去信任
《学前教育研究》中写道:“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如果孩子在受到委屈的时候,家长只会说“没关系”,那么将会严重地 影响到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心中“坚实的后盾”
孩子出生之后,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学会说话的时候,首先叫的就是“爸爸”、“妈妈”。
孩子的整个童年生活,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的,可以说,父母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所以,孩子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找到自己的父母来进行求助,因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自己“坚实的后盾”,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的父母办不到的,没有什么比父母更有安全感,没有什么能够比父母让自己更信任。
如果有一天,“坚盾”不再可靠,那么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印象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亲子关系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随口说“没关系”可能会引起亲子信任危机
孩子对于家长的话是非常重视的,哪怕是家长的一句玩笑话,孩子都可能信以为真。
但是,如果家长经常以“没关系”来敷衍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一种不信任。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认为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真的“没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长无论任何事情都说“没关系”的时候,孩子就会察觉出其中的问题,认识到家长这是在敷衍自己。
这种情况,会严重贬低家长在孩子心中的诚信度,让家长深陷信任危机之中。
※长期说“没关系”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我封闭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任何成长问题都会向家长求助,因为家长是孩子心中唯一能够真正帮助自己的人。
但是,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时,经常说“没关系”,会让孩子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准确答案。
就像之前我们所说的那样,孩子的观念得不到正确树立、性格得不到正确培养、情绪得不到正确疏导等等,孩子就会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从而进行自我封闭,不愿意再去“麻烦”家长。
但与此同时,家长在以后也很难走进孩子的心田了。
孩子被欺负了,家长怎么帮助和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北京教育(普教版)》中写道:“当学生遇到矛盾,问题的时候,家长并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是无奈与无助”。
那么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去做呢?
首先,稳定情绪,包括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
孩子被欺负的时候,虽说有些家长不当回事儿,但是有些家长却过于当回事儿,从而产生过激的情绪。
其实,无论是不当回事儿,还是太当回事儿,都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够以正确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事件。
当家长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稳定孩子的情绪了,将孩子的情绪安抚到位了,孩子才不会被过激的情绪长时间的刺激,才能够更快的恢复常态,避免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其次,详细了解事情的缘由。
当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就需要向孩子详细地问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而进行客观的判断,判断事情的严重性,判断事情的具体责任等。
当然,在进行事件的确认时,家长也需要以客观的态度来听取孩子的描述,因为大多数孩子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事情的描述可能不是那么的详细到位,期间也可能会使用一些容易产生误会的词汇、语句或是语气等。
如果家长没有仔细地辨别孩子的表达状态,就可能会产生误解,从而对事件判断错误。
另外,家长还需要就孩子陈述的事件进行细节的询问,从而将整件事联系起来,这样会让家长产生更加客观的评价,为之后的处理打好基础。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解决。
当家长了解到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家长就需要针对事情的严重程度和责任等因素,采用不同的解决方式了。
如果说这件事本就错在孩子,那么家长要向孩子阐明事件的对错,纠正孩子的是非观,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如果说这件事错在他人,但是严重性非常低,不值得“上门讨说法”,那么家长可以教授给孩子 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孩子大度、宽容,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事不过三”,避免大度变“懦弱”。
如果说事情比较严重,那么家长可以联系对方的家长、老师等,来进行反馈,要求对方做出相应的教育,并且将回馈结果展示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都是守护自己的坚实后盾。
当你家孩子受到欺负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你认为你的做法合适吗?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