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名校,是很多学生心中梦想的学习殿堂,能够进入其中也算是“光耀门楣”了,不仅家长脸上有光,日后就业大多走上了“精英人士”的道路。
既然是享誉国内外的名校,不是人人都能进得去的,可以说算是“学霸的聚集地”,其中包括了竞赛保送生和高考状元。
但是同样是在清华读书,通过不同途径入学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在日常学习中这种差距会越来越明显,也难怪导师会有所偏爱。
竞赛保送和高考上清华,入学后差距日渐显现,难怪导师会有所偏爱
每年高考放榜之后,就会上演“抢人大战”,尤其是那些高分选手更是成为了清华北大争抢的对象,足以见得这些学生受到重视的程度。
其实想要上清华不只有高考这一个途径,还有一大批学生通过人才培养计划进入其中,这里面的学生大多都是有着耀眼的竞赛记录,可以算是竞赛保送生。
但是通过高考和竞赛保送上清华的学生,是存在着很明显的区别,在入学之后就会日渐显现出来,相比较而言导师会更加偏爱竞赛保送生,这是为何呢?
高考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才选拔,凡是通过高考进入清华的都是成绩斐然的,基本上属于均衡发展,毕竟高考是看总成绩的,一旦偏科严重就达不到那么高的分数了。
而这一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值得认可的,但是竞赛保送就属于专科人才,是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内有自己的天赋和成就的,这一点高考生就会稍显逊色一些的。
就好像很多高考状元都是各省的佼佼者,但到了清华后才发现自己的成绩也就中等水平,虽然也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取得好成绩,但是在绝对的天赋面前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时候就算努力了也追得很吃力。
另外实导师之所以会更喜欢竞赛保送生,还因为他们更适合考研读博,从而走上专业的科研道路,所以学校和导师就会更加重视,也更愿意去培养他们,这么想就理解了。
不过这并不是说高考上清华的就不如保送生,其实是各有各的优势和能力的,起码在起点上就比很多学生高了好几个档次,能力和智商都是碾压普通学生的,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必然能有自己的建树。
大学如同“小社会”,导师有偏爱很正常,学生要理性正确地看待问题
以前我们总说老师就应该一视同仁,不要有区别对待,但是人非圣贤,总会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而且大学校园也素有“小社会”之称,人际交往的复杂程度也不小。
而且导师不只是老师,还是领导和朋友,更偏爱那些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学生也很正常,其他学生也不要觉得有挫败感,合理去看待这些问题也是一种成长。
虽然导师会给自己偏爱的学生一些优待,但是在教学方面还是比较负责任的,既然得不到老师的偏爱就尽可能地去学习知识,用自己的成绩让导师刮目相看更好。
所以与其抱怨导师的不公平对待,或者是羡慕那些被“另眼相看”的同学,倒不如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孜孜不倦地学习来弥补差距,这样也能让导师看到你的潜能。
差距从来都是存在的,但学生也要找到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生下来就有,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理应保持理性地看待差距,不要因为嫉妒或者是愤懑而扰乱了自己的步伐,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自己不足的地方,从而找到弥补的方向。
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要认真去学习,向优秀者不断靠近,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和能力去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各项能力既节省时间又不会人云亦云。
另外学生要注意职业发展方向,毕竟学业的尽头是就业,想要获得好工作就要打好提前量,有条不紊地完善自身才能在就业的时候占据优势,保持优异成绩的同时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考取一些有“含金量”的证书等等,都能够达到丰富自身的目的。
【笔者寄语】竞赛保送生也好,高考状元也罢,差距从来就摆在那里,但是俗话说得好“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不到最后一刻学生都有翻盘的机会,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抓住机遇了。所以与其在不断比较,倒不如踏踏实实走自己的道路,守住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才是最根本的。
今日话题:你觉得竞赛保送生和高考状元哪个更厉害?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