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分娩时在安静的环境下可以激发内源性催产素的分泌;宝宝刚刚出生时身上的羊水延迟一分钟全面、彻底、有力的擦干,就会丢失0.2的温度······”听到这些生育知识,身为人母的你会不会感到有些震撼,然而,更为震撼的还在后面。
海宁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徐鑫芬
让刚出生的宝宝趴在妈妈的身上
近日,记者采访了海宁市妇幼保健院徐鑫芬院长,在采访过程中,她对女人生孩子这件事进行了深度刨析和事实论证,一场访谈下来,对于女人生孩子这件事,刷新了记者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降生,意味着一个新的生命之旅正式开启。
怎样让宝宝更好的迈出生命之旅的第一步,徐鑫芬几乎给出了全面的解答。
她说,在孕35周时,孕妈妈阴道里会繁殖大量的乳酸杆菌,当羊水裹着宝宝穿过阴道时,宝宝那薄薄的粉红色的皮肤会像海绵一样吸收着阴道周围成千上万亿乳酸杆菌,同时宝宝的嘴巴也会经过吞咽这些乳酸杆菌建立起肠道菌群,从而形成免疫保护。
宝宝出生后,助产士应在5秒钟内把宝宝放在妈妈胸口,30秒内全面、彻底、有力将宝宝身上湿漉漉的羊水擦干,并盖上大毛巾保暖。
延迟一分钟就会丢失0.2的温度。丢失体温,有可能引发败血症、硬肿症等病症。
徐鑫芬这样形容宝宝从羊水里出来的感受:“就好比成人从浴室淋浴后到空调房的感觉。所以,我们过去看到传统接生出来的小宝宝浑身发冷发抖,大声的啼哭。”
她问道:“试想一下小宝宝趴在妈妈身上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还没等记者来得及思考,她给出了答案:“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听惯了妈妈的心跳声、血流声、呼吸声、肠蠕动声。出生时经历了长时间分娩的宫缩、阴道的挤压,对宝宝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出生后又突然暴露在产房的大环境里,宝宝会恐慌,更加感到有压力。这时如果再让他/她躺在产床上,就会大哭大叫。”
所以,分娩后宝宝最需要的是趴在妈妈身上进行肌肤接触,自然而然会履行自身的啼哭、放松、唤醒、活动、休息、爬行、熟悉、吸吮、睡觉九个本能反应。
这时宝宝的嗅觉和触觉也最敏感,心跳声在左面,所以他/她最喜欢到左面的乳房去吸吮。妈妈身上的菌群通过宝宝的嘴巴的吸吮在次慢慢进入肠道里面。
吸吮是宝宝的本能反应,乳头、乳晕被宝宝吸吮后,通过妈妈的大脑反馈母乳会越吸越多,而且宝宝对第一次吸吮会产生记忆,尤其是含接的姿势,对接下来母乳喂养成功与否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再这样的情况下,小宝宝的体温、血糖易稳定,又有强烈的安全感,也因为能吃到初乳建立起宝宝的微生态,不容易生病。
据了解,母乳喂养的源头在分娩之初,研究表明宝宝在妈妈身上持续趴30分钟,第一次母乳喂养成功率达32%;趴60分钟,能达到61%。如果趴90分钟,那么母乳喂养成功率可以达到92%。
徐鑫芬继续说道:“我们经常会看到当宝宝趴在妈妈的身上时,很多妈妈会很激动,也很有成就感,和宝宝之间有了很好的情感链接。这时候允许爸爸进来,一家人的依附关系就此建立,未来的家庭将会很幸福。”
她说:“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爸爸激动地会哭。”
相反,如果把爸爸放在远远的走廊尽头,他是体验不到孩子来到世间那一瞬间的喜悦。
母乳喂养
徐鑫芬学的是助产士专业,毕业后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从一位岌岌无名的小护士一直做到了现在的护理部主任,并晋升为博士生导师。这一路走来,与她对助产行业的执着与深耕密不可分。
在2013年时,徐鑫芬曾到美国芝加哥拉什医院参观,她看到医院NICU有75张床位。
至今她都能清晰的忆起当时的情景:“参观时看到NICU里有55个小宝宝,最小的宝宝只有拳头那么大。科室的主任告诉我,他们NICU急救实力在美国排名第二,除了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高超之外,最重要的法宝就是母乳喂养,所有的小宝宝全都是母乳喂养。”
在母乳喂养下,23周的小宝宝救治成功率达到75%,24周的小宝宝救治成功率达到85%,25周的小宝宝救治成功率达到95%。
“那么,23周的小宝宝不会吸吮母乳怎么办,他们就拿着一根试管到妈妈那里采集母乳,然后用棉签沾上挤出来的乳汁,涂到宝宝的口腔黏膜、皮肤黏膜、眼睛粘膜或者鼻腔念粘膜上让宝宝吸收。通过这样的涂抹,小宝宝有了免疫细胞。”
早有研究表明,初乳中有100多万的白血球、有五十多种的免疫因子和无数的还没有被发现的免疫细胞。
“医院还建有大规模的母乳库,积攒了来自全国各地运送过来的母乳。”此次参观给徐鑫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拍了大量的照片,回国后遂向浙江省妇产科医院分管院长详细汇报了那里的情况。
在院领导的推动下,浙大妇产科医院NICU科主任、护士长积极规划母乳库的建立,制定母乳的采集、运送、储存、解冻等制度、流程,并于2016年,建立了浙江省首家母乳库。
母乳库的建立为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吃不到母乳的宝宝带来最甘甜的饮品。
徐鑫芬继续介绍:“能够吃到母乳,早产小儿的坏死性肠炎以及败血症的发生率会大大下降,大脑发育会大大的改善。”
为此,她专门带着博士生做了“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当小宝宝的母乳喂养的剂量达到70%时,大脑结构、功能与神经学指标的就有差异,被测量到的是有剂量效应,剂量越高,差异越大。
SDR感觉式产房
研究表明,安静的环境会让孕妇的大脑皮层放松,容易激发内源性催产素分泌。相反分娩时精神紧张,会使子宫收缩节奏改变,可能会产生子宫收缩乏力或不协调,产程进展缓慢,而且还会影响到宝宝的氧气供给。
2018年,徐鑫芬来到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健院担任院长,引进了一套丹麦软件安装在产房,打造一种叫SDR感觉式产房(Sensory Delivery Room)。
这种新式的产房,通过独特的光线、音乐以及图像的多种运用,营造出适宜产妇分娩的定制化氛围。从而帮助产妇创造良好的生理条件,缓解孕妈妈紧张心情,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有效地减少女性分娩痛苦及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
“我们除了提供SDR感觉式产房外,还从产妇的舒适度角度开展了各种特色服务,比如引入导乐分娩、自由体位分娩、非药物镇痛分娩、音乐镇痛分娩、产后早接触早吸吮等,为产妇提供专业、温馨、舒适的分娩服务。”
徐鑫芬介绍道:“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母亲将宝宝温柔地带到人间,这样生下来的宝宝不会受到伤害。相反,太多的人为干预,会影响宝宝近期和远期的健康。”
出生时宝宝受到的伤害会在大脑中留有记忆,影响到后面的生长发育,包括情感的发育。
“为什么现在的小宝宝那么的难养,出现那么多的过敏、哮喘、多动、语言障碍等症状,回过头来看,分娩需要回归自然。”
她说:“过去传统的教科书上,对于分娩接生都是传统的做法,我国助产士边缘化了,对外交流很少,产妇也认为生孩子就是这样生,在生孩子时把自己让渡给医生。”
其实宝宝是分娩的主体,妈妈是配合宝宝;助产士实则是观察者、守护者、风险评估者,预防异常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她举了一个例子:美国有两个部落,一个部落的产妇笑逐颜开的生下小孩。一个部落的产妇生孩子时大喊大叫。
有人问笑逐颜开的产妇,为什么会觉得生孩子不痛,她们说我们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是这样生孩子的,从来没人说过疼痛,为什么生孩子要痛呢。
另一个部落则说,如果不大喊大叫,家人以为会有生命危险。
“当然这个是在读者文摘上看到,我们也没有办法证实,但至少也说明分娩的文化环境很重要,这会影响到母亲生孩子时的信心与痛阈。”
她说:“我们国家,无论是媒体、电视还是小说,都在宣说着生孩子的痛苦。这无形中给人以暗示,生孩子就会很痛、很痛。”
大脑在得到这种暗示后,当产妇亲身经历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紧张的情绪会影响产程的进展。
前不久,徐鑫芬在线上得到了日本教授分享的胎内记忆新观点:从受孕开始,让妈妈对宝宝极其的尊重、接纳和信任,进行胎内记忆教学。
胎内记忆告诉我们:这将会影响到他/她在30岁时的人格特点与对世界的创造性。
徐鑫芬说:“胎内记忆教学下出生的宝宝心理状态和分娩有过创伤宝宝的心理状态完全不一样。”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经有受过培训的分娩室的护士长已经把胎内记忆方法用到临床上,效果极其的神奇。
看到这里,我们不由得会想,生孩子的这些事如果普及到每个孕期、产时、产后的妈妈,那么宝宝来到人间又会是怎样一种景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