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其俊: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教科院及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知名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等职,是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和公立教科院院长,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始终发扬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和一面旗帜。
“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些都成为了深圳精神文化的鲜明的注脚。
改革是根,创新是魂,深圳精神文化最好体现就是改革、开放、创新、融合。
作为深派文化的一部分,深派教育也传承了深派文化的精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先行先试”成为了深派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要改革创新,就少不了躬耕前行的“领头羊”,而说起深圳基础教育改革开放创新的引领者,就不得不提到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党委书记、院长郭其俊。
郭其俊不仅是著名的特级教师,全国首批正高级教师,还是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本可以“躺平”,却选择了走向“深派教育”的人生。
本文就从7个“第一”,介绍这位用多个创新之举走向“深派教育”的人物。
1.深圳第一个面向全国公开选聘的"百万年薪"高中校长
2005年,郭其俊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以及“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2006年,他成为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并且是南京市唯一参评即获评的数学教师。此后郭其俊还历任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等职务……
2012年,深圳市福田区提出在全市率先从全国公选学校校长,开出“百万”年薪招揽全国优秀人才。虽然现在百万年薪校长在深圳屡见不鲜,但早在10年前,还是体现了一定的气魄。于是,深圳市首位全国公选的“百万年薪”高中校长——郭其俊,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随即,深圳市福田中学迎来了新校长——郭其俊,这所以深圳市中心区福田区命名的学校备受关注。郭其俊一上任,经过调研和分析,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当时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双班班主任”改革,即尝试让一名老师承担两个班的班主任工作。郭其俊表示,教育的本质在于立德树人,班主任更是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领航人。面对优秀班主任资源稀缺这一现状,通过双班班主任制度,能够让最优资源、最佳配置产生“1+1>2”的效果。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双班班主任挺不可思议,但实际操作中,双班班主任管理的两个班会有一个良性的竞争,是互相影响、推动进步的关系。另外,学生们会觉得班主任管理两个班级很辛苦,也会更好地做好自我管理。”可以说,双班班主任确实起到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挖掘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作用。
有目共睹的是,实行双班班主任改革后,学生的能力和成绩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每逢开学、分班,学生都争着进双班班主任的班级。
2.深圳第一个确立"党建立院"的区教科院院长
2016年,郭其俊因其工作能力突出,调任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至此,郭其俊完成了从名校长到教科院院长的又一次转身,但这并没有让郭其俊有所松懈,他明白“当好教科院院长和当好校长不同,当好教科院院长要明确如何提升研究品质和服务品位,最终形成指导品牌”。6年来,他凭借多年在教育一线的积累、用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清晰的教研思路和规划,使得福田教研近年来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闯出一席之地。
建院之初,郭其俊就把“党建立院”作为教科院发展的根本。他带领的福田区教科院也一直将“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作为指导方针。
“党员微党课”“教师书院”“‘双培养’机制”……在郭其俊的引领下,福田区教科院把党建工作渗透进了教研员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把党建工作与教研员的专业结合、活动结合、日常结合,把“党建立院”深植在每个教研员的心中。
2021年,在不断的摸索中,郭其俊总结了出了福田区教科院以党建引领为龙头的“1+X+1”高质量发展体系。
3.深圳第一个办好教科院附属学校的区教科院党委书记
福田区教科院自2016年成立之后,陆续在2016年和2017年,将原本的竹林小学、竹园小学和竹林中学更名为教科院附属小学、第二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作为全市首个区级教科院,通过辐射教科院智库力量,锻造出三所附属学校,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教科院附小的前身叫做竹林小学,曾是福田区最薄弱的学校之一。由于综合原因,教学质量严重下滑,学校生源不断流失,截止2015年,学校学生不足八百人,每年转出学生有六七十人,学校一度陷入了发展的困境。2016年,福田区教科院进驻竹林小学,学校更名为教科院附小。由此,学校确立以科研为导向,以“课程变革”为核心的改革思路。在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基本课程目标、内容、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教科院附小对教材进行重组和优化,将十几门国家、地方课程统整为“四大课程”,即品性养成课程、学科素养课程、七彩节日课程、多元智能课程。4年间,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通过课程的变革撬动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学校的教育质量水平。仅用了3年时间,教科院附小创造了从招不满学生到现如今生源爆满的奇迹,彻底改变了学校薄弱的境况,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高水平、高品质的新型优质学校。
近5年来,福田区教科院相继成立教科院附小、二附小、附中,随即教科院和3所附属学校之间形成聚拢效应,实现了教育提质升级、从“点”辐射到“面”的转变,专注存量薄弱学校的全面整体提质升级,强调适才、普惠。在此过程中,郭其俊多次带领教研员们下沉到学校、课堂,通过教科研高度衔接,促进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基础教育活力,在福田这块教育的沃土上,培育着优质教育新生态。他始终用自己的方式力推深圳教育综合改革,引领区域教育发展。
4.深圳第一个每年正月初一评点深圳教育新年工作思路的知名专家
好的工作思路应该由思路本身、思路实施和思路评论几部分组成,大家常常关注的是思路本身和实施,而忽视对思路的评论。好的思路评论,无疑有利于人们更清晰地理解思路本身,进而更好的实施思路。从2019年到2021年,每年的正月初一,郭其俊都会对深圳教育新年工作思路深进行点评,引发国内教育界极大地关注,也获得数十家媒体平台的先后转发。
专业的眼光、精辟的分析是郭其俊评论的特点,与此同时,他还有精准的语言表达。
“把‘势不可挡’改成‘肆不可挡’,最能体现深圳教育2022年工作思路的新表达和新呈现。”这是2022年1月20日,深圳市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后,针对会议内容,郭其俊对2022年深圳教育的点评。在点评中,他总结出5个“四”,即“四大高中园”由“四大名校”同时领办、“四大体系”迅速建立、“四个专家委员会”及时成立、“四大攻坚战”志在必得。这也正好呼应了他开头提到的把“势不可挡”改成“肆不可挡”。
5.深圳第一个在全市校(园)长学习会上代表市教育局主持著名校长李希贵报告会的金牌主持人
2019年8月20日,深圳市教育系统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校(园)长暑期学习会,郭其俊应邀担任当代教育家、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报告会的主持。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希贵校长。”在学习会上,作为主持人的郭其俊用一句灵动且接地气的开场白,瞬间吸引与会者的目光。就是在这场学习会上,担任主持人的郭其俊却颠覆了大家对主持人的惯有认知,他的主持,既有自己多年来对教育的见解,也有及时、准确地对专家讲课内容的总结和回顾,令在场的观众印象深刻。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是郭其俊提前准备好的“台词”时,才得知他并不喜欢预先准备主持词,而更青睐即兴发挥带来的意外惊喜。
会后,有个平台发表了他的主持词,从此校长们一致公认:“好的报告会应由好的报告和好的主持词两部分组成。大咖的报告,也必须有同样出色的主持词映衬和点缀,好的主持词,能让报告会变得更为丰满而深刻。”有的校长还特意在博客上分享他的主持稿,成为一时美谈。
6.深圳第一个评传著名校长刘彭芝等国内顶级校长的著名评传人
主持李希贵报告会的极大成功,也激发了郭其俊观察校长、点评校长的热情。
《他是中国现实主义校长的理想最高度——郭其俊评衡水现象缔造者、著名校长李金池》《全国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郭其俊评著名校长罗滨》……当李金池、刘彭芝、李希贵、王殿军、罗滨、窦桂梅、刘希娅、刘长铭、陆云泉、刘可钦这10个在中国教育届响当当的名字映入眼帘时,仿佛他们身上不仅仅是有着一个校长的名头,更是一所中国顶尖品牌学校的代名词。
2020年下半年,郭其俊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撰写了10余篇中国名校长的评论文章,被教育圈称为“前无古人,后也很难有来者。” 因为要细写这些教育大拿的成长故事不是简单的事,要写好、得到校长们认可,更是难上加难,如果不是有着高远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交往经历,恐怕很难完成,但是郭其俊做到了。究其原因,这一是因郭其俊有清晰的文字逻辑,二是因多年的校长履职经历让他懂教育更懂校长,三是归功于郭其俊平时留心生活,把校长们的成长经历熟记于心的功力,四是得益于郭其俊娴熟地写作手法和细腻自然的语言风格。当然,巧妙地运用新新词汇、网络语言,也为文章的可读性加分不少。
他的10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全文转载,获得超高点击,文章不仅被广大网友认可,而且也获得校长们的认可。细读郭其俊笔下的全国名校长们,不仅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反而迅速拉近了读者与这些名校长的距离。
“我写校长们,真的是因为心中有感慨,出于对校长们的尊敬。”郭其俊表示,不少文章,他只花了一两个晚上就快速成稿。
2021年,郭其俊又评论了刘京海、程红兵、夏青峰、叶翠微、唐江澎、彭娅、朱华伟、张云鹰、李一诺等9名国内著名的校长,同样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7.深圳第一个建立横跨大湾区多个名校长工作室的明星主持人
从2013年至今,郭其俊还一直坚持了一件事,就是先后创立了深圳市福田区郭其俊名校长工作室、深圳市大鹏新区郭其俊名校长工作室、珠海市金湾区郭其俊全国名校长工作室和肇庆市端州区郭其俊名校长工作室等多个横跨粤港澳大湾区的名校长工作室,搭建了优秀“未来校长”摇篮,多举措推动教育从外延向内涵发展,从均衡向优质升级,实现区域教育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与此同时,郭其俊也再一次完成自己了从校长到校长引领者的华丽蜕变。
“新时代教育家型校(园)长的实践与追求”“课程转型与教师发展”“如何拍摄学校‘宣传片’”……以大鹏新区郭其俊名校长工作室为例,在工作室运行的其中一年时间里,工作室密集开展了12次活动,呈现出活动次数多、专题性强、形式新颖、突出专家引领等特点。在郭其俊的引领下,工作室不仅组织成员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和名班主任展示活动,帮助学员开拓思路、提高认识;还通过不定期拜访教育专家、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汲取办学经验。工作室结束时,成员们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新理念、新知识,感觉自己的提升很快。
在工作室建设过程中郭其俊始终注重抓住校长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确保“学习”和“体验”真实发生,引导校长扣好发展期的“第一粒扣子”。在郭其俊看来,实现区域教育协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校长是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只有校长改变,学校才能改变。要提升校长们发现并直面学校发展中真实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教育改革培育人才。
从当校长,到带校长,再到写、研校长,郭其俊的成长之路始于南通、成熟于南京,最终成就于深圳。注重积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让他在深圳这座改革创新之城,扬帆于教育改革的浪尖,走出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独行快、众行远”,其实在深圳教育改革创新的这条路上,郭其俊并不孤单,以朱清时、金式如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字同样在深圳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留下了改革创新的烫金烙印,这群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中,虽然有些人暂时离开了深圳,有的还离开了人间,但更多的选择留在深圳做一名“孤勇者”,在深圳教育改革的发展史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走向“深派教育”之人物。
文:名思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