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学校分下来两个晋升职称的“指标”,一个高级和一个中级,学校申报晋升高级职称的老师只有一位老师,没有人竞争,这位老师就直接获得了晋升高级职称的“指标”。学校没有人申请晋升中级职称,结果晋升中级职称的“指标”被生生浪费掉了。
对很多学校来说,晋升职称的“指标”少,竞争老师多是常态,这是一所什么学校,为什么晋升职称如此容易?教师晋升职称“指标”被浪费的背后,又凸显了什么问题?
哪个学校的晋升职称“指标”被浪费?
这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有学生1300多名,老师70多人,其中60%以上的老师为年轻教师,以特岗教师和当地近几年招聘的人事代理老师为主,剩余的老师多为当地土生土长的老师,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并且没有进城的意愿。
乡村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晋升中级和高级职称,一些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部分老师由于业绩突出,早早地晋升了中级或高级职称,而一些成绩不是很突出的老师,可以通过“绿色通道”晋升中级或高级职称。等于说乡村老师晋升职称有两条通道,一条是正常晋升通道,另一条是“绿色通道”。相对城市老师来说,乡村老师晋升职称更容易,这是客观事实。
该晋升职称的早就晋升成功了,即将够条件走“绿色通道”的老师,更情愿走“绿色通道”来晋升职称。因为走“绿色通道”晋升职称讲课答辩相对更容易,并且晋升成功后,可不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被聘用,如果单位高级职称或中级职称老师已经满岗,走正常晋升途径的话,晋升成功后还得待岗,只有等到空出岗位,才能被聘用。
近些年,每一年暑假教育局都会组织农村教师进城选调考试,年轻教师更愿意选调进城,在乡村学校工作五年,马上符合晋升中级职称的年限要求了,被选调进城了。下一年开学,学校又会迎来一批新的年轻教师。
乡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现在留在农村学校的教师,或者早就已经晋升了职称,或者刚刚上班几年,不够晋升职称的年限要求,或者是因为对晋升职称没有概念,平时没有创造晋升职称的业绩条件,几个原因叠加到一起,就造成了无人申报晋升中级职称的局面,结果是晋升中级职称的“指标”生生被浪费。
晋升职称“指标”被浪费背后!
乡村学校晋升职称“指标”被浪费背后,暴露了哪些问题?
1、县城教师的尴尬
与乡村学校教师相比,县城教师的地位相当尴尬。县城教师有城市教师的身份,却没有城市教师的命。同一个县内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标准是一样的,并且乡村教师每个月领取的工资更多,乡村生活补贴和乡镇工作补助加起来一个月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
近年来,由于学生不断涌进县城,县城中小学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较为突出,相对乡村教师,县城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县城教师在晋升职称时是按城市教师来创造业绩条件的,不管是优质课,还是单项优秀证书,各种要求都高一个等级标准,晋升职称的业绩条件更不好创造。
乡村教师不断涌进县城,但是由于县城学校没有晋升职称的“绿色通道”,大家只能走正常通道晋升职称,结果就造成晋升职称的通道拥堵现象非常严重。在县城学校,40多岁还没有晋升中级职称的老师并非少数。
2、乡村学校的尴尬
乡村学校晋升职称“指标”被浪费,实际上也暴露了乡村学校的尴尬。
国家一方面提出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另一方面,教育局又不断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教师,这样操作下去,谈何均衡发展?
年轻教师刚上班时没有教学经验,工作五年以后,上得了台面了,被县城学校选调走了,农村学生只能被拿来“练手”,如此循环往复,只能造成城乡教育的更大不均衡。你看看你身边的乡村学校,这些年有哪些学校的教学成绩能干过县城学校?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写在最后
乡村学校晋升职称“指标”被浪费背后,有县城教师的尴尬,也有乡村学校的无奈。要想振兴乡村教育,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我是教而育之,感谢您的阅读,也感谢您的转发、关注、评论、收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