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内卷的当下,父母们最为关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业表现。在初升高的五五分流的竞争压力下,没有什么是比孩子是“学霸”,更加能够让家长们安心的了。
不过想要让孩子成为学霸并不容易,而且有不少父母认为学霸的养成根本是超高的智商,所以智商低的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即便父母想要分离托举也收效甚微。
哈佛商学院的柯伟林(W.C.Kirby)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孩子身上超强的学习力是促使其成为学霸的基本。如果孩子们身上拥有学习力潜能,那么他们就具备成为学霸的基本可能性。
邻居张姐家的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可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如此优秀的孩子却在上了高中以后选择了退学。为了能够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张姐不惜辞职在家,一门心思地想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其实,我儿子一直都挺乖巧听话的,只要是我给他定的学习目标,他都能很好地完成,我家孩子的高智商是有目共睹的!”在带儿子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张姐忍不住向医生倾诉自己的无奈和不解,“我不明白明明一直都是学霸的孩子为什么会和学渣一样不爱上学?”
在心理医生和张姐的儿子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孩子才第一次真正地袒露自己的心声。“我从来都不爱上学,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妈妈生气!我不知道我在为啥而学,看到别人都很有学习的劲头儿,这样让我觉得很迷茫和焦虑。”
对于儿子的说辞,张姐不能理解,“你是在给你自己学,怎么反倒成了为我而学!你不学习以后怎么找工作,还想不想混得有出息了?”听到妈妈这样说后,张姐的儿子反应很平淡,显然这些话他已经听过很多次了,“我觉得躺平就挺好的,我不想在学习上浪费时间。”
经过更多的交流分析,心理医生认为,张姐儿子身上的厌学情绪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父母在其学习上的过度干预,进而致使其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热情,学习倦怠感明显。
具备这些特征的多半是潜在学霸
在多年的研究中,柯伟林教授认为,真正的学霸并非都拥有超强的智商,与此同时智商高的孩子也并不都能够在学业上拥有好的表现。而真正拥有学霸潜力的孩子,他们大多在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这三方面表现出众。
学习动力足的孩子在学习上更容易表现出积极主动性,相较于被父母逼着学习的孩子而言,学习动力足的孩子更容易实现自我突破,在学习效率上更加有优势。尤其是在当下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拥有较高学习效率的孩子自然更容易脱颖而出。
学习能力的高低与智商水平的高低并没有完全的决定关系。专注力、逻辑分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学习能力让孩子们在学习这件事上更加擅长,同时也使得他们更加能够学之有道,避免不得其法的时间浪费。拥有学习能力远比拥有高智商更容易在孩子学习上表现出众。
家长的“误操作”反倒使得孩子错失了成为学霸的可能
“只要孩子智商高,稍微用点心就能成绩好!”这是很多家长对于“学霸”娃的定义。于是坚信自家孩子智商没问题的父母们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要求孩子不断“努力”上,一丝不苟地按着“鸡娃”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只要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父母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觉得是孩子在“偷懒”。
父母只看重孩子一时的成绩分数却忽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探索,这种极其短视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学习能力的提升上走弯路。另外,类似机械性记忆的学习方法虽然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一时的高分,但是却不足支撑孩子更好地完成之后更为复杂的学习任务要求。
在孩子的学霸之路上,家长们如何才能做好“助攻”?
孩子们天生就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如果家长们可以让他们的这种求知欲在学习上有所保持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当孩子更加自律于学习时,他们才不会被学习压力牵着鼻子走,才会拥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孩子们总是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更加有积极性,同时也更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其上。所以家长们应该让孩子在学习上尝到甜头,让他们感受到自我突破以及目标实现的成就感。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不轻易拿孩子作比较,这样更容易使得孩子获得学习方面的自我正向激励。
学霸并非是天生的,聪明的父母会相信学霸是可以后天养成的,对于具备成为学霸潜力的孩子,父母们要在教育上更加用心。注重孩子身上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远比把孩子教育成“做题机器”更加有意义。
枕边育儿寄语:
被父母“推”出来的学霸不是真学霸,自己“走”出来的学霸才是实打实的真学霸。父母们不要在孩子的学习上喧宾夺主,注重孩子身上的学习潜能激发才是养出学霸的捷径。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