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暑艳 《放学后》编辑部主任、中学生主编
2012年,《放学后》创刊。回顾10年来的历程,我感觉,正是经常深入校园,经常与学生互动,让我保持活力,始终有一颗年轻的心。
记得那年夏天,我前往常德市鼎城区善卷中学,拍摄中学生版创刊号的封面。夏日的校园没有一丝风,闷热无比,我的模特们——6名中学生,满头大汗地配合我完成了3个小时的拍摄。最后,我们选择了一个帅气男生弹奏电吉他的照片,与我们杂志阳光向上的风格十分契合。
深入学校、走访学生、记录成长是我和同事们的一项重要工作。10年来,我走访了数百所(次)学校,最多时曾一天走访8所学校,采访了大量学生,看过他们写的日记,品尝过他们亲手做的美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回忆。
有一年春天,我去一所中学采访,一名女生激动地对我说:“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你们的封面人物,盼望着,盼望着,没想到你们真的来了,而且真的采访拍摄了我!”那个女生穿着一件普通的黄色毛衣,坐在校园里的迎春花墙下,露出自信的笑容,美得让我移不开眼睛。
有一次,我在一所小学遇到了一名严重烧伤的女生,她给我看她身上狰狞的伤疤,让我给她拍摄在操场上起跑的照片,她说她将来要到长沙,到更远的地方读书,看更大的世界,我永远也忘不了她灿烂的笑容和明亮的眼神。
还有一次,我在宁远的一所山村小学采访,我问一名小学生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他羞涩地笑了,回答语文书。那一刻,我震惊了,这里的孩子,课外读物是多么匮乏!
或许正是这些期盼,这些笑容,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编写最适合孩子们看的刊物,走进他们的世界,讲述他们的故事,不媚俗,不迎合。
2014年,我提出创办《走进实验室》栏目。8年来,我和编辑记者们带领中小学生走进国防科大、湖南农业大学等数十家大专院校、高新企业,让孩子们开阔视野,感受科学的魅力,树立远大的理想。
2018年,我又与湖南省文化厅、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系,合作推出《印象非遗》栏目。通过带领中小学生接触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图文并茂的报道,将平时中小学生接触很少的非遗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更多的中小学生读者。
一名参观了九芝堂的小朋友问我:“陈老师,这个活动太有意思了,下次活动我可不可以继续报名?”在醴陵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看着同学们的体验作品,传承人申彬老师由衷感叹:“年轻人的想法就是奇妙、大胆,总能给我们启发,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些瞬间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是那么有意义。
10年校园刊,不老青春梦。我希望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奋斗,保持初心,青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