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教育家蔡元培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一个孩子的品性好坏,基本源于家庭环境,而家庭环境的好坏,基本取决于父母。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能表现出色,于是就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却忘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刚来到这世上,什么都不懂,他们的所言所行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于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以及性格的形成。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一个参照物,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
所以,不要对孩子一有不满,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殊不知,他的一言一行或许都是跟你学的。
02
李婶从城里的儿子家回来后,就吃饭也没味,睡觉也不香,还整天唉声叹气,只因为她是被儿媳赶回来的。
李婶气她儿媳,更气她儿子,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果然一点都不假。
为娘的挨欺负,儿子不但不帮,还在一旁煽风点火,李婶越想越来气。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不过是想去帮帮他们,他们就这样容不下我,要是等我不能动了,还不知要把我怎样呢!我怎么这么命苦,遇上这两个不孝的东西!”
这话李婶也只能在家说说,要是被外人听到,恐怕要让人笑掉大牙,她是什么样的人,谁人不知。
外人不仅不会同情她,还会说一声活该。于她,不过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来帮我们?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前两年,孩子小,想着她来,她装病;如今孩子上学只需接送,她就不请自来。来了啥也不干,孩子不接,家务不做,成天往那一躺,等吃等喝。合着是来养老,让我们伺候呢!又没到七老八十,我凭啥?”
也难怪儿媳要赶李婶,实在是她不像话,别人的婆婆都是趁着自己还年轻,想着法子帮儿女。她倒好,光顾着享福,给儿子家拖后腿来了。
可是李婶才不管这些,理直气壮的很。
“我就你这一个儿子,你们凭什么不养我,不孝顺我,把我惹急了,我去告你们,到时可别怪我狠心!”
笑话,自己都不是一个好婆婆,还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儿媳!
她儿媳也硬气,不吃她这一套,心想,你爱咋咋地,反正我没这义务,是你先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不服,找自个儿子去,看他如何为你出气。
婆媳俩在这吵得起劲,儿子却带着孩子在屋里看动画片呢,跟个局外人似的。
李婶气不过,只能去骂她儿子。
“你媳妇要赶我走,你为何不吭声,你还是我儿子吗?我幸幸苦苦把你拉扯大,供你上大学,你就这样看着妈被人欺负,无动于衷,你还有良心吗?”
良心?这两个字,李婶还真没脸在儿子面前说,她是如何对自己婆婆的,都忘了吗?而且当着儿子的面。
李婶儿子本想当鸵鸟,不想插手,他虽清楚他妈的为人,可也不想她太难堪。
原以为她能识相点早点回去,结果还是闹成这样,他不得不表态。
“妈,你也这样对我奶奶,不记得了吗?我媳妇跟你比起来,逊色多了,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爸当时也一声不吭呀。你还是先回去吧,不要逼我把你以前的事都抖出来。”
一听儿子这样说,李婶立马收拾东西,心不甘情不愿地离开。
早年,李婶的婆婆身体还硬朗,给她做家务,干农活,照看孩子,那时李婶对她婆婆还能客气点。
等到李婶婆婆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时,李婶便翻脸无情,把婆婆赶到二十几平的小屋里。
那屋里没水没电,李婶除了给口饭吃,其它什么都不管,还经常对婆婆恶语相向。
李婶儿子可怜他奶奶,求父母把奶奶接回来,却遭来他们的痛骂。有一次,儿子给奶奶送吃的,被李婶直接打翻在地。
后来奶奶被她女儿接回家,临终了都没再回一次家门。因此,亲戚、邻居常在背后骂李婶。
看吧,自己做儿媳时,都不像话,如今当了婆婆,还想摆婆婆的谱,谁会服她!
所以李婶就算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得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何况是她自作自受。
03
孔子有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父母者,首先是别人的子女,其次才是别人的父母。
若为人子女时,都做得不称职,忤逆长辈,又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子女又如何听从于你、孝顺于你。
为人父母,不是生来就会做人父母,也要学习,学习做合格的父母。只有合格的父母才有资格去教育子女,才会把子女教育好。
而合格的父母才会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把好的品质传递给子女,子女再把好的品质传递给下一代。
从而形成一个家族的优良传统,然后代代相传、代代影响、代代受益。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所以,想要子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要努力让自己也成为什么样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