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白”到熟稔,这些福州大学生在暑期实践中成长

海都全媒体记者 马俊杰

实习生 陈弘旭 文/图

2022年暑期伊始,作为“好年华,聚福州”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由共青团福州市委、福州市人社局牵头实施的驻点式社会实践在福州市如期开展。

记者从共青团福州市委员会了解到,截至8月10日,“好年华,聚福州”引才活动线上平台注册人数28857人,浏览量超155万人次,吸引2286所院校的12901名学子报名参与社会实践,已录用6149人。

近日,记者来到福州鼓西街道,近距离接触正在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了解他们的实践过程和感悟。

“怕出错”的姐妹俩 不再是社工“小白”

福建工程学院2021级学生黄苇和陈欣怡是同班同学,也是一对好姐妹。她们通过“好年华,聚福州”平台,7月12日来到鼓西街道后县社区参与社会实践。

黄苇所接触的工作中,有时要一个个电话联系辖区居民,还要准确录入信息。重复性的工作略显单调乏味,但能锻炼和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黄苇也感到很高兴。

聊起实践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时,两个女生几乎同时说到“怕出错”。面对面地与社区居民打交道,一开始让两个女生找不着北,状况不少。不过,在“师傅姐姐”的带领下立马调整好了状态。近一个月以来,当初的“小白”已经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手上的工作。

“师傅姐姐”后县社区工作人员陈家惠说:“两个小姑娘悟性很高,听一遍看一会,基本能上手。她们也很有责任心,一定要把交办的事情做完才下班离开。我很满意!”

“实践的感受不仅如此,有一次,‘师傅姐姐’接待前来办事的居民,这位居民家中有急事,对政策和流程不是很了解,沟通的过程中着急上火,‘师傅姐姐’不急不躁,先端上一杯水安抚对方的情绪,细致讲解哪些流程必须要先办理,哪一些后续可以补充。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受到办事居民的认可。”黄苇摇着头感叹道,“社区工作真是不容易,需要非常耐心与细致。”

陈欣怡告诉记者,实践过程中,许多事情都是她头一次经历,比如自己在社区举办的夏令营中当上了“孩子王”。“也许是我在夏令营中比其他工作人员和老师年纪小,这些孩子愿意和我多亲近,没几天时间,就围着我转了。有的小朋友喊我‘姐姐’,有无数个有趣的问题围绕着我,有的小朋友还带了零食悄悄塞给我。”陈欣怡觉得,与其说是当了“孩子王”,更像是“忘年交”。

他在书写里学习 实践中成长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2019届学生叶兰清,7月4日一放假就来到鼓西街道办事处,跟随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参与宣传工作。在这期间,他不仅用一篇篇推文宣传“创城”,还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写成实践日志,记录下了他眼中的街道工作人员。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街道的工作人员,我会用‘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二姐(街道工作人员黄翊)在高温天气,化身‘大白’值守核酸采样点,胡乱分叉的发梢从帽檐露了出来,不断有汗珠滑落,本来也不算多有气色的脸,在高温的蒸煮中越发惨白,仿佛营养不良。大姐(街道工作人员陈亦馨),键盘和相机是她的伙伴,写文章是她的主业。不过,每周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出现在不同的小区‘挥舞’扫把。正是许多像她们这样的女子和街道社区的男同志们共同为‘创城’出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篇日志中叶兰清写道:“过去,我总以为街道工作清闲而有趣,直到我看到姐姐们的‘黑色眼影’时,我明白了。都说靠近群众才能听得到他们的呼声,以前我不懂,现在懂了。街道和社区工作者们在人群中修行,在烈日下行走。他们是防控疫情的逆行者,也是炎炎夏日的逆行者。”

鼓西街道相关工作人员陈云告诉记者,从6月底开始,陆续有13位在校大学生进入街道办事处和多个社区,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社会实践。从大家的反馈来看,这些学生的表现很优秀。

本文为海峡都市报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

编辑:江荷

实习生:赖姝文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