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家家安宁
来源 / 家家安宁(readingv)
在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想说2个真实的案例:
从小在北京出生,并生活了13年的薇薇,2022年9月因为考虑未来不能在京参加高考,便将北京学籍转到了户籍所在地广东。刚上完第一个学期,她就开始嚷嚷着回北京,因为她说,完全不适应“家乡”学校的生活。
父母苦口婆心的引导劝说,无奈之下换来的是薇薇更加激烈的反抗,且以“人身安全”作为威胁手段,让父母不得不妥协。帮她寻找一年学费十万元以上的各种私立中学……
同样,面临类似问题的还有来自河北的瑞瑞父母。瑞瑞从小也是北京长大,高中的时候转入户籍地河北一所重点高中。结果刚读一学期就不想在自己户籍所在地上学,非要回北京。父母引导不通,瑞瑞也是激烈抗衡,最后获胜。代价是:休学一年,仍旧没有调整好继续在河北读初中的心态。瑞瑞父母只好继续在北京寻找高中,让孩子读书,等高三再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类似的事情,你身边肯定有;但可能并非多数,大部分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或者调整状态下,还能适应户籍所在地的学习生活;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让父母感觉:真的好无力,怎么就这么难呢?
我想,你也一定在思考:到底是制度问题?学生问题?家长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综合问题。每个环节都存在问题。
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他们的家乡到底在哪里?
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他们大部分生于一线城市,但是户口却在小县城和农村。他们从小在北京生活,对户口所在地几乎没有一丁点的认识。
所以,当他们长大了,“名义上的家乡”的归属感几乎是没有。因为他们对从小长大的地方的熟悉感比他们户口所在地的家乡更让他们有所牵挂,谁都不例外。
于是乎,他们这一代孩子,有着“名义上的家乡”和“真正意义的家乡”。他们对家乡的理解是割裂的。
他们会认为:为什么我明明在北京出生、长大,这里是生我、养我、育我的地方,可是我们却依然不属于这个城市?
他们也会认为:为什么我明明没有在那个地方生活过,但是那里却能够包容我,让我回去?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咱们大家都想不明白。
任何事情都别割裂的太久远,否则很容易造成让孩子不知道何为“回家”,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有些孩子,为什么敢威胁家长?
说实话,1980年代出生的人,是相对来说幸福感较高的一代人。但是,2000年以后的这些孩子,他们是幸福感就比较低,若非一般的事物不容易打动他们的内心。因为优渥的物质条件和科技发展的琳琅满目的商品,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我们1980年代出生的人,深深的知道,我们有父母,有兄弟姊妹,有未完成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可敬之处;
而现在年轻的(10-18岁)孩子们,不在乎父母,也不在乎是否有责任和使命,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这是他们这代人的可悲之处。
再加上,1990年--2010年这20年时间,中国是独生子女时代。他们不容易理解兄弟姊妹之间的感情,更不理解父母的艰辛和努力。父母对孩子更加关注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孩子更自私,对父母更冷漠……
在中国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的模式是:父慈子孝、父父子子、父子恩……意思就是:父亲就需要有父亲的样子,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样子。父亲该严厉的时候必须严厉,该慈爱的时候必须慈爱。
举个例子,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请读can),也就是曾子,是当时著名的大孝子,但同时,也是非常好的父亲。
他对待自己的父亲曾点,吃喝拉撒睡都照顾的井井有条,并且还帮助父亲完成志向,将剩下的饭菜分给更需要的人;他对待自己的儿子也做到了父亲的慈爱。有一次去赶集,曾子的夫人承诺孩子要杀猪吃。回到家中,曾子持刀杀猪,惹得曾子的夫人很是不开心的说,我那句话原本就是哄小孩子的,你何必真的要杀猪呢?
曾子说了下面这段话: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白话文的意思是: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家长,错就错在,该严厉批评教育的时候却大肆的溺爱孩子;该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的时候却毫无耐心……
最终结果就是:孩子叛逆、盲目自大、小错大错不断……甚至与父母大打出手,以生命安全威胁父母,丝毫不懂感恩,也不想承担任何责任,更不懂孝道文化。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家长?
教育孩子,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吃点苦头,多干活,做家务,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都要做;但是,在精神层面一定要以真诚的内心,多支持、多沟通、多理解、信任。这就是穷养身体和富养心志。
作为家长,自己要先成长,先学习,以身作则,再去促进孩子的成长。
还是那句话:强烈建议家长们开始读《四书五经》,先读懂,然后去践行,照着做…
只读,肯定不行,一定要照着经典书籍中的原则去践行自己的人生,才能参透“道”这条人生大路。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我:你知不知道,你总是劝人读四书五经,这种“好为人师”的行为,是最让人讨厌的了?我当然知道,于是后来,便不再推荐别人读书。
直到前两天,有个网友说,如果你推荐的书是被公认的经典,别人还嫌弃你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愚人了,不可在乎他的话了。
所以,我还是不遗余力的推荐大家读四书五经。
最后借用钱穆教授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本文完-
* 文章来源:家家安宁(ID:readingv)。作者:老阿姨娜娜,写字,致力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愿您向阳而生,不惧沟壑!欢迎关注,探讨。启发智慧,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