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发展的道路和机会也越来越多,很多毕业生都带着满腔热血踏上了打拼的征程。
以前大学生毕了业总是抱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外出打拼,前往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的学生不计其数,都希望能在一线城市安家落户,但现实往往很残酷。
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比较“务实”,不再奢求多远大的理想,反而追求安稳性,考公考编成为了主要的方向,和大城市相比,在自己的家乡更容易上岸,所以有很多学生舍弃了背井离乡的想法,选择留在家乡过踏实的日子。
大学毕业生现状:有家底的都留在了家乡,没本事的才去北上广打拼
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既包括就业岗位的选择,也包括就业城市的取舍,以前主张去大城市拼搏,但现在更多的学生选择回归家乡,这与家庭情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名网友就用身边的例子印证了那句“有家底的都留在了家乡,没本事的才去北上广打拼”,据他所说他的身边有两个亲戚家的孩子走向完全不同。
一名女生她毕业于广州的一所三本院校,父亲是当地的领导,就托人找过关系给她在银行安排了个工作,毕业就能进银行也是让很多人羡慕了。
这名女生也在工作中找了个同行做伴侣,婚后生了个儿子,一家三口有房又有车,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的,这样的日子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但是另一个亲戚家就很普通,父亲是个工人,对她的工作是一点都帮不上忙,于是她就选择去深圳打工,自学自考了会计,平时下班还得做些兼职,一个月能挣到1万多。
但这名女生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社交圈子比较小,婚姻大事迟迟没有着落,30多岁了还没结婚,属于除了工作啥都没有的那种。
两种不同的选择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因为家底丰厚才能留在父母身边,过着安稳惬意的日子,典型的“拼爹”,而父母没有本事的学生想要过好日子就得靠自己努力打拼。
笔者认为来两者各有好处,能够靠父母固然可以更轻松,但靠自己打拼更值得尊重,而且能够留在北上广的都是有实力的人,相信未来也会越走越好,毕竟“笑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
为何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愿意外出打拼?说到底就是想为自己“搏一把”
老话常说“父母在不远游”,一般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身边,好歹能相互照顾一些,但是普通家庭的学生反而想要外出打拼,有人觉得是“好高骛远”,其实都是现实所决定的。
谁都知道在家乡好,如果是一线大城市的话还有诸多的工作机会,但要是小城市机会比较少,好的工作还会有各种“裙带关系”,没钱没地位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更难发展。
反而是大城市有很多的大型企业,工作机会也更多,给了那些“小镇做题家”充足的选择权,纵然北上广这种大城市生活压力大,但为了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也只能咬着牙去打拼。
而且城市经济水平越高,开放程度也就越高,对普通学生的包容性也越强,只要学生肯吃苦、熬得住总能挣到钱,比处处都是人情关系网的家乡要更有出路。
而那些家里有钱有势的自然能在家乡混得风生水起,有家长给自己铺路也省心不少,在同样的条件下,普通家庭的学生想搏出路就得走出“舒适圈”,否则大多沦为了“炮灰”。
毕业生的去留应从心出发,大城市和家乡各有利弊,选对了才能有出路
凡事都有两面性,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但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都会让学生倍感不适,只有抗压抗挫折能力强的学生才适合外出打拼,性格柔弱一些的很容易被压垮。
而家乡更适合那些寻求安慰、有考公考编想法的学生,毕竟省考要比国考简单一些,学生上岸的几率也大,而且还免去了离家在外的苦楚,能尽可能地照顾好家人。
所以不管如何去选择,学生都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发展方向,不要盲目跟从他人的想法,选择留在家乡就要做好面对各种人际关系网的准备,选择外出打拼就要做好对抗困难和挑战的心理准备,总之认准自己的道路就坚定地走下去,不要瞻前顾后。
【笔者寄语】“有家底的留在家乡,没本事的去北上广打拼”有一定的道理,但并非绝对的,关于选择去大城市打拼还是留在家乡,就要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对自己的情况有个清晰明确的认知,才能够做出最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今日话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留在家乡还是外出打拼?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