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岁前的记忆会清空,父母的陪伴就不重要了?答案没那么简单

执笔:彩蛋爸爸

邻居是一对年轻的夫妇,他们前些时候刚把孩子从乡下老家接过来,以后,就是市区上幼儿园。3岁前,孩子都是老人带的,这对年轻夫妇说:“孩子3岁后才开始记事,我们陪孩子还不如多赚钱呢。现在3岁多了,开始记事了,接来身边刚刚好。”

对于双职工又都在外工作的小夫妻来说,孩子小些的时候放在老家让老人带,似乎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寻常之中,却又有很多不寻常。

比如,孩子习惯了和奶奶生活,不想和爸爸妈妈睡,晚上总是大哭大闹;

比如,孩子平时都是奶奶喂,但是父母让他自己吃,于是孩子就不吃,父母就开骂;

比如,孩子将家里翻得乱七八糟,还不肯收拾,父母便男女混合双打……

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回老家,奶奶看着孙子直哭:“我的孙子啊,都瘦了!”然后孩子和奶奶在家,一片和谐。

邻居夫妻却依旧认为:他们和孩子需要的只是磨合,这孩子不记事的前3年不重要。

只是,真的如此吗?

01 孩子3岁前的记忆,为什么会清空?

你记忆中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是在你几岁的时候?

3岁前的记忆模式

人在出生的一刹那,学习就开始了。

光进入你的眼睛,声音传入你的耳朵,空气吸进你的鼻子,母乳润湿你的舌尖,妈妈的抚触滑过你的皮肤,这无数的感觉,都转化成神经电信号,到达你的大脑中。

只是,新生儿的大脑处理能力低下,如此多的事物,会让宝宝的感官超载。因此,宝宝大脑几乎在每时每刻,都在记录各种新的信息,建立属于宝宝自己专属的神经网络。

或许只是短暂的1秒钟,宝宝的大脑便可以产生上百万个突触连接。而大脑需要至少100万亿的突触连接,那点记忆才会被存储起来。

因此,新生儿的记忆就如同“鱼的记忆”,一开始只有5-15秒的短时间记忆。

想要延长记忆,那么宝宝就需要接收到相同的信号刺激,突触的连接才能加强。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宝宝感知觉要不断刺激的原因。

随着宝宝的长大,相关神经网络的加强,就开始形成长期记忆。

一般来说,2个月大的婴儿就开始有1、2天的记忆,6个月多大,能记1个月左右,1岁的时候,“记忆力”又好了许多。

记忆有加载,那么又如何消失的呢?

大脑记忆其实就如硬盘一般,其存储空间是根据神经元个数、树突连接情况等自适应的。在孩子2、3岁之前,对于一些记忆信息,孩子都来者不拒全盘接受,神经网络就比较乱,注意力也不集中,这些记忆自然不会太长久。

因此,孩子3岁前的记忆,只会短暂停留,孩子大了,就忘记了。

3岁后大脑的记忆模式

3岁是一个节点,因为3岁是孩子人格稳定的开始,这时候孩子的大脑开始“突触修剪”。对于长期不用的记忆,神经连接就会减弱,最后被删除。

最终大脑里留下的,就是主要的神经网络,那些杂乱的便没有了。

其实不只是3岁前的记忆,我们长大后,包括不少童年记忆,也在逐渐消失。

比如,孩子5岁的时候,或许还能记得3岁前80%左右重要的事情,但是7岁的时候,就只剩下40%,然后这份记忆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少,直到再也回忆不起来。

其实不只是3岁前的记忆,在我们成年后,5岁之前能记得的事情,也不是特别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3岁前,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重要性

从孩子的记忆模式可以看出,他们随着自身的成长、见识,很多事情也会慢慢遗忘。但是,孩子遗忘的只是记忆,身体、大脑、性格等各方面的“潜在记忆”却没有被遗忘。

从早教来说

早教不是去早教中心就可以的,陪宝宝说话、读绘本、玩游戏等,都属于早教。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一般只有父母会有这个觉悟,去改变、学习,给孩子更合适的早教。

就比如孩子要玩泥巴,老人只觉得脏,不许玩。这个过程,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的机会,逐渐的,孩子探索的欲望、能力,都会丧失。

但父母陪伴孩子,愿意去陪孩子玩泥巴、探索,那么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手眼脑、探索欲等都得到了挖掘提升。

孩子虽然记忆会遗忘,但是,能力却不会遗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心理发育、性格来说

一股脑就将孩子扔给老人带,隔辈亲之下,大多都是溺爱,又或者错误的爱。

我们之前去游乐场玩,有个奶奶想让小男孩回家,小男孩不愿意。然后,奶奶开启了各种威胁:你不走我走、再不走回去不给你做饭吃、造了什么孽我要养你……最终,奶奶骂骂咧咧地将小男孩拖走了。

虽然老人带娃,内心肯定是疼娃的,但是他们带娃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娃得听自己的,才算听话,否则就是不好带、不听话。

3岁看老,3岁之前如果只在意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不在意孩子的心理、性格发育,那么机会就此错过,这也是孩子的心理“潜在记忆”,影响着孩子的一辈子。

类似的点点滴滴细节还有很多,因此,家长不要觉得孩子3岁之前没有记忆,就可以随便带,真的不是这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老人主力军帮带娃,父母该如何“高效率”参与

父母不是等到孩子开始记事时再去参与,就可以的,但是,宝宝还没有上学的那几年,父母一定要留一个全职陪孩子吗?

并非如此,但老人是带娃的主力军时,父母要做的,就是“高效率”参与。这样,自己既能工作,又能给到孩子最好的心理、物质等各方面的照顾。

而这时候父母要做的,其实就是两点:一个是查漏补缺,一个是有效陪伴。

查漏补缺

老人带娃,有老人带娃的好,自然也有老人带娃的弊。作为父母,要相信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远比老人来得大,因此,家长要做的就是查漏补缺。

比如有一次在电梯里,彩蛋怪叫搞乱,然后爷爷对彩蛋说:“你看,别人都在笑话你呢!

这样的话其实就是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别人会笑话你,你要在意别人的眼光。

老人说话的习惯,不是一时能改的,但是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再告诉孩子:“电梯里还有其他人,我们不可以大声喧哗,这样的行为不太礼貌。

孩子就知道了,公众场合,喧哗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物质上,家长重在查漏补缺,和老人配合好带娃,让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长,都尽量平衡、健康。

有效陪伴

曾经有位父亲聊天的时候说:“好羡慕我表哥啊,不用带孩子,都是老人帮带。”而这位父亲在平日的生活里,也是能不带孩子,就不带,喜欢“躲懒”。

算一算,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其实也就那么几年,0-3岁的时候最多,4-7岁的时候少了许多,7岁-12岁上小学,更少,13-18岁叛逆,18岁以上开始独立。

所以,我们多花几年的时间,给孩子有效陪伴,是非常必要的。

有效陪伴,便是家长是全身心陪孩子玩,用心去教育孩子。而不是抱个手机在一旁,让孩子自己玩。

寄语

孩子3岁前的记忆是否还存在,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长大后的回忆,是快乐的还是忧郁的,是满是父母陪伴,还是父母的指责,又或者孤独。

幸运的童年,能够治愈孩子的一生,愿所有父母,都能给孩子一个幸运的童年!

标签: 孩子 父母 宝宝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