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自述:这位另类儿科医生,“治好了”上万宝妈内耗式焦虑

前段时间二舅的视频爆火,很多人认识了一个新的流行词“精神内耗”,大家都说,精神内耗是现代人的生活现状,今天我想说的是被忽略的那一部分人,她们正在经历更严重的精神内耗,那就是宝妈们。

既是儿科护士长,也是“孩他妈”

我是一名原三甲医院的护士长,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奋战一线护理岗位多年,对于工作日常点滴,我早就驾轻就熟。

就像大家认知中的那样,儿科确实是辛苦而忙碌的。再大的医院仍然面临医疗储备不足和门诊量大的冲突,医院大厅、门诊部、住院部都挤满了“小病号”,对于我们儿科护士而言,上夜班熬长夜,压力大到脱发,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就算很辛苦,我始终爱着这份工作。因为对我来说,能为无数孩子缓解病痛,为无助的家长排忧解难,是我职业生涯最自豪的事情。

直到当上妈妈,生下大宝二宝,尤其是当孩子生病了,也在大半夜抱着孩子急匆匆去看医生的时候,我才仿佛“开了窍”,有了一种没办法在孩子最需要妈妈的时候,没时间陪伴的无力感。

超长待机的工作,无法陪在孩子小床旁边,家庭教育的身份缺失,都让我既愧疚,又自责。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是我的人生梦想,但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呢?那时候的我特别迷茫。

第一次动摇

三甲医院平台大,人流量多,日复一日的工作让我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对于患者而言,三甲儿科值得信赖,无论宝宝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很快得到恰当的处理。

但渐渐我意识到,在这样看似高效的医患模式下,有哪里是不对劲的。来院看诊、急诊输液的,总是身虚体弱、抵抗力差的那一部分孩子,甚至好些孩子都是医院常客,有一个孩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甚至在就诊记录中出现了20多次,而每次都是因为同样的问题输液!

是的,过度医疗、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化验输液“两件套”,是基本上所有公立医院的标配。无论大病小病,孩子去看病,总会开输液单。

诸如此类的过度医疗能快速缓解病情,孩子家长满意度也高,对于忙碌的医院来说是最优选择。但一定是最有利于每一位孩子远期健康的吗?

内耗焦虑下,我们为孩子交了太多“智商税”!

在儿保科里,过度医疗、过度用药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基本所有孩子到公立医院做儿保,医生都会开一大堆检查,甚至很多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是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比如骨密度和微量元素),这种不能根据孩子具体情况灵活评估的检查和治疗方案,在“高效”的外衣下,其实是在贩卖焦虑!

看到那些熟悉面孔的小病号、小药罐,和家长脸上的焦虑、疲惫,我心中升起这样一个疑问:作为医护工作者,缓解当下孩子的不舒服,就是做到最好了吗?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生病的孩子、为无助的家长做些什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当时我以为是正常的,不过是儿科常规医疗手段和解决办法。甚至在有了大宝时,我也带孩子到当时工作的医院做过儿保,当时测了骨密度后开了骨化醇,而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智商税(小年龄孩子只要合理膳食结构,日常补充D3即可,并不需要用到骨化醇)。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公立医院很多“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对的。

和开叔“结缘”

公立医院过于密集的夜班和工作压力,最终让我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两个孩子离不开妈妈。为了陪伴孩子仅有一次的童年,我选择离开了当时所在的医院,开始寻找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突破口”。

也就是这时候,我认识了开叔并有幸加入他的团队,成为开叔儿科的一员。回想起来,这或许是自己职业生涯最正确的选择!

来到开叔儿科,第一次开会开叔就告诉我们,这里跟公立医院的就诊模式是不一样的。在后续的护理工作中,我才意识到,原来孩子突然晚上发热是不需要看夜间急诊的,更不需要输液治疗。

开叔告诉我们,小年龄孩子因为感冒积食,半夜三更发热是再常见不过的生理现象,体温的高低并不应该成为判断孩子病情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而如果检查结果显示是病毒感染,没有合并其他症状,医生也是完全没有必要开输液及抗生素治疗的,引导家长给宝宝勤喂水、多休息、注意观察就可以了,高热不退再就医也不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是在这时,我心中埋下的疑惑终于得到了解答:公立医院这样一种相互拉锯,彼此推诿的医患生态是并不健康的。家长看到医生劝居家观察,不开输液单,往往埋怨医生不作为;而为避免纠纷,临床工作者也在孩子并不需要过度治疗的情况下,选择以此简单粗暴的决策来直接切断矛盾,让家长“安心”。

相互信任、推行适度医疗的医患关系可遇不可求,而这就是开叔放弃三甲医院儿科医生职务,出来单打独斗开办诊所的初衷,看似“剑走偏锋”,固执得有点傻,实则他却是平衡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的“逆行者”,为国内小儿临床工作迈出了更加健康的一步,也为广大迷茫的新手宝妈打造了一个心灵庇护所。

国内医疗系统需要这样“并不和谐”的声音。而这样的理念,也让既身为宝妈,也是一线护士长的我感到由衷敬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一样的医患关系,是看诊更是谈心

在开叔儿科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亲眼见到太多手足无措的宝爸宝妈,在公立医院开了一大堆无用的检查,拿了一大堆并不需要用上的药,仍然缓解不了满心焦虑,赶来这里找开叔看看。而开叔“谈心”式的就诊过程,从来不用三甲医院惯用的过度医疗方式,有问题解决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也会尽所能给出帮助。

“作为一名医生,应该解决焦虑,而不是制造焦虑。”开叔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而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跟大家分享两个发生在门诊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前段时间有一个小朋友,妈妈得了乳腺炎,担心母乳亲喂会对孩子不利,不得不喂奶粉,但却查出孩子奶粉过敏。在三甲医院里开了一堆检查,最终也没有给到家长对应的解决措施,妈妈陷入非常严重的自责和焦虑,在煎熬下最后选择来到开叔儿科。

面对这对母子的问题,开叔的一句话马上就舒缓了妈妈紧张的情绪:“哺乳期乳腺炎也是可以喂奶的,妈妈不用担心害怕。”随后开叔不仅讲解了正确的哺乳方式和母乳亲喂的好处,还告诉家长在面对可能发生的喂养困难和疾病等相关问题时,可以怎么正确应对不走弯路,还鼓励妈妈建立积极治疗和母乳喂养的信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开叔告诉她,妈妈的身体是照顾孩子的基础,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最重要的是保证好心态,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

临走前,这位妈妈非常感动:从来没有一位医生,除了看病外,竟然是关注我的心理状态的,就连家人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吃什么的问题上。开叔他完全不一样,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朋友。

第二个故事

同样的妈妈坚持母乳亲喂,可是随着宝宝月份渐长,母乳已经不够吃了,夜奶也让妈妈身心俱疲,决心帮宝宝转辅食,这时候宝宝却出现了严重的拒吃辅食问题。

到三甲医院,还是开了一大堆常规检查,最后医生告诉宝妈:孩子没问题,家长努力下。除此之外,并没有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和焦虑情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到了开叔儿科,面对满脸憔悴的宝妈,开叔一针见血地说:这些检查都没有必要,孩子并不是生长发育和营养需求问题,只是单纯的恋奶。戒奶也是一个过程,妈妈和家人都不用太着急,保持好心情,慢慢断就好。随后,开叔细致地讲授了戒奶的办法,并贴心叮嘱妈妈调节心态的小技巧。

很快我们收到这位妈妈的反馈,孩子已经成功吃上辅食了。和第一位妈妈相似,她说,开叔是一位细致用心的好医生,不仅解决了孩子面临的问题,更“治好”了她在哺乳期难以自控的坏情绪。这是孩子成长中迈过的里程碑,也是当妈的一次修行和成长。

开叔印象:呵护孩子健康,更关注妈妈情绪

针对如何对症治疗,所有的三甲医院都不缺解决办法,但在繁忙的医患节奏下,总是会忽视一点:在面对这些意外到来时,大人的亚健康心态和心理压力,实际是更重的一座大山,足以压垮一个手足无措的新手妈妈。

在开叔这里,他所坚持的是“做您的专属家庭医生”这件事。在一切为了孩子健康的不变原则下,孩子的病情、体质等问题得到个性化处理,日常起居也被细心咨询和记录,更重要的是,妈妈们被忽略的情绪被放大重视起来。同样的,我们也是在这样大大小小的临床真实故事里,收获了孩子们越来越好的反馈和家长的信任,这些真挚的互动和回馈,让身为一位妈妈的我特别触动。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他自己面对各种疾病、意外、挫折时勇敢“升级打怪”的冒险旅程,同样也是每一位新手宝爸、宝妈共同成长,和宝贝一起进步的难忘经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不同月龄的宝宝检查和治疗方案是没有固定模版的,并不能武断地凭着同一套方案“一刀切”。根据宝宝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给宝宝建立免疫系统抵抗力屏障的充足空间,这才是儿科医护工作者需要有的职业素养。

而帮助每一位用心养娃的妈妈化解焦虑,陪伴每一个初次迎接小小新成员的家庭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这或许是开叔和他的团队努力前行的意义。很高兴,现在我也加入这个有温度的大家庭啦!

希望这个故事你不会嫌长,也希望我的亲身经历,能帮到更多处在焦虑中的宝妈。养娃这件事,我们一起加油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