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教育部关于人教社“毒教材”事件的处理意见终于出炉,看过网上刊载的全文后确实感到非常失望。教育部认为人教社“毒教材”存在多种问题,第一,使用的图片不够美观向上,与立德树人的要求存在差距;第二,不严谨规范,制作粗制滥造;第三,不细致准确,容易引发歧义。
第一,这就是教育部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从这一角度而言,确实只能一笑置之。今年5月,上海一名家长在疫情封控期间偶然发现,自己孩子使用的教材突然出现问题,随后在抖音等其他社交媒体上立即形成全民讨论的公共议题。由此“毒教材”事件开始形成,并被国家相关机构立案侦察,但花了两个月时间,最终得出网友在一天之内便能够发现的问题,不得不感慨相关部门的效率确实“很高”。所谓的“不美观向上”“不严谨规范”“不细致准确”绝对是问题,但如果处理及分析问题仅仅就事论事,说明不了此次“毒教材”事件为何变成一场“全民启蒙运动”。
外界并不要求相关执法部门将这一事件无限放大,也不要求上纲上线,而是告诉相关部门,处理问题时要基于基本常识。如果只因为某本或几本教材,某一出版社在其出版的教材中存在不美观向上、不细致准确、不严谨规范的问题,各界都可以理解,毕竟目前许多出版业务都是交由外包完成,自然而然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网友反映线索并调查出的内容显示,这三大问题并不只是存在了一两天,也不是某一出版社或某一本教材,而具有非常大的广泛性,甚至在小学教材及辅导教材中,在整个出版界已经成为燎原之势。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显然无法服众,而教育部调查“毒教材”存在的三大问题也令外界感到不满。
第二,网友反映出了“毒教材”的两大问题。
一方面,要查清人民教育出版社到底是干什么的,是否背离了为人民教育服务的初心,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是,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内部自我纠察制度缺失,没有认真倾听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导致发生这一问题。这无疑是板子举得高高的,但最终轻轻落下,即使人民教育出版社不负主要责任,广大中小学生的教材出版工作,本身就具有比较高的专业水平。绝大多数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如果以健全人的思维及常识,以正常的审美观点看待教材中的插图,都会觉得这并不是偶发事件或专业审美问题。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内部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毒教材”事件发生,这一调查结果也令外界不满。
另一方面,网友举报称,“毒教材”的出版与插画人吴勇及其艺术总监吕敬人之间可能存在利益输送问题,教育部给出的调查结果是,经查没有利益输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确实愿意相信教育部的调查结果,但复杂的社会生活表明,事情绝对不会如此简单。看过了太多反腐片,也看到太多中央纪委和地方纪委对腐败分子的一些同胞后,便能够发现,腐败的手法千千万,腐败方式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干不出来。所谓的利益输送并不是简简单单地通过行贿、送钱等方式,这只是利益链条中的一种,如果看过《国画》这本书,就能理解雅慧的含义,对于教育部的调查结果,外界同样感到不满。
第三,对于教育部所作出的惩罚措施,只能说到底是自家人,惩戒不够关爱有加,基本上均属于党内问责,口头警告写写检查罢了。教育部的调查结果公布后也一定会在网络上掀起滔天巨浪,教育部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千万不要以为人民群众的眼睛是瞎的。
众所周知的是,教材是事关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推动教材的健康发展,应该做出适当改变。
第一,国家教材委员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要真正负起责任。对于近年来群众反映出的一些教材问题要进行统一的清查与复查,凡是出问题的一定要深究到底。如果部队已经出版甚至已经在教育中广泛流行的教材进行复盘,类似人教社“毒教材”事件,必然存在漏网之鱼,国家教材委员会作为国务院下属的跨部门协调机构,应该负起责任。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教材用得不好,未来将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尚未可知,因此教育是百年大计,国家教材委员会真的应该负起责任。
第二,关于教材内容建设,更应该广开民智,征求各方面意见。此次“毒教材”事件之所以引发外界愤怒,正是因为教材文章的选取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物手中,他们将自己的好恶感情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私心大于公心,私德有害功德,最终导致许多人认为非常好的文章都已从教材中消失。《狼牙山五壮士》、朱自清的《背影》等文章从教材中被删除,实际上是由于某些人私心作祟。教育既然是国家提供给公民的公共产品,教材自然也应该是公共产品,既然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理应接受社会公众的意见,也应该接受社会公众的意见。因此,对于教材内容的审定及文章的选编,一定要经过社会的公共讨论,有了社会公论后,才能够维护社会的基本道德感,否则置大众于不顾,教材只会变成某几个人或某一小圈子的玩物。
第三,关于教材插画,尤其是面向小学生的教材插画,更应该慎之又慎。小朋友还处于生长阶段,对于教材中所使用的图画,具有非常高的模仿能力,“毒教材”之所以引发外界热议与抨击,原因在于“毒教材”公然违背了社会审美观,以一种审丑的方式扭曲小学生的正常审美观,谁也无法容忍这一点。因此,对于教材插画选图,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人、某一工作室或某一学校,而应广泛征求社会意见,通过公开竞争方式让全社会选出既符合小学生成长心理需求的文章,同时也选择符合社会大众道德规范,更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美德的图片。
希望教育部关于人教社“毒教材”事件的处理意见公布后,能够引起舆论的巨大反弹,也希望相关只能机构能够敞开心扉,以为人民教育负责任的态度,以百年树人的胸襟格局,容纳各方的批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