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0日,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天津举办。大会发布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对接重点产业,强化工学结合、更加注重实训、推广模块化教学,职业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总体保持在95%以上。
近年来,上海职业教育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依托成熟的中高、中本贯通教育,新型高等职业学院建设、上海特色“职教高考”制度等,基本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对接新岗位,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上海职教的专业设置“与时俱进”,紧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变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养老护理、学前教育等热门专业层出不穷。
“学校对接松江G60科创建设,进行专业的细化设置、课程的重点设置。”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校长张巨浪介绍,一个典型案例便是:巴斯夫公司在学校设立华东区巴斯夫汽车涂装培训中心,与学校共建共享实训中心,将一流企业的培训标准、评价认证和师资带进校园。通过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学校开出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涂装专业方向,学生通过巴斯夫公司的行业考核认证,获得进入行业的“通行证”。深度融通的模式缩短了学生与职业人的距离,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被奔驰、宝马、保时捷汽车维修公司一抢而空,并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而在刚刚结束的今年上海中职校自主招生中,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设的中本贯通学前教育专业受到追捧。这个今年才设立的新专业,招30名学生,报名学生有960人,录取率达到1:32,最高分甚至达到了比肩“市重点”的696.5分,而最低录取分数线671分,达到了“区重点”中档以上学校的水平。据悉,这一新设的专业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前了三年,为专业化的技能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保证;通过文化课考试+技能水平测试的转段考后,合格的学生将进入上师大上海学前教育学院开始接下来4年的本科学习。
“育训结合、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上海职校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3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把课堂设在生产经营现场、让企业专家担任授课教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术技能。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师生通过与上海建工集团的校企合作,在“上海中心”等重点建筑项目中参与到BIM翻模等工程,现场了解学习建筑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绿瓦大楼修缮项目、宝山寺在建工地、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修缮现场都出现了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的身影;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深度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核心点——“南海1号”重大考古发掘现场修复与保护项目,将校内导师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产教融合零距离对接,学生实训实现了与实际岗位需求无缝衔接。
【“数字化”提升办学能级】
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化试卷、5G+智能实训黑灯工厂……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教学应用在上海职业教育中出现。
“现在的船舶越造越大,即使进入船舱,内部结构‘看不到’,整体布局‘难看到’,军舰涉密‘进不去’,实训消耗‘成本高’……无法满足实船实景实岗的培养要求。”江南技校校长韦方方介绍说,为此,学校围绕船舶制造全产业链搭建六大虚拟仿真工厂。学校通过纵向分解船舶建造流程设计教学项目,模拟各生产阶段的真实工作场景,构建沉浸式教学环境。现在,同学们戴上VR眼镜,就可以“全船漫游”,无论是远望号,还是雪龙号,每一个内部结构都可以一览无遗。
立足职业院校教学实训现状,上海市教委先后立项15个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室项目、18个上海市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1年,上海共5所中职学校、2所高职院校成功入围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培育项目。
不仅实训,连教学模式也引进大数据,分析短板,精准教学。“刚上完课,学生们在课堂的小组讨论情况,课堂操作情况等,在信息化系统中都一目了然。”老师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班级同学的知识短板,有针对性地完成精炼、准确、有效的精准教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坚介绍,有了大数据,不仅老师教学“有的放矢”,同学们使用的也是数字化的电子习题册,能结合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学生可根据之前的错题,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复习。
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马建超表示,未来,上海职业教育将整体推进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应用进校园,探索开展基于5G的应用场景建设。在“十四五”期间,上海职业教育将重点围绕优化校园数字化环境、强化数字化应用、整合职业实训数据、完善素养能力提升、打造优质教育应用场景全方位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贯通:破除升格“天花板”】
在打造“技能社会”这一大背景下,上海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从纵向打通,破除升格“天花板”,满足越来越多学子的晋升需求。
就在前几天,上海市教委发出通知——推动上海中高职贯通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中高职贯通院校和专业布局,全面提升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质量。
“十四五”期间,上海中高职贯通院校进一步紧密协同,逐步形成以专业为纽带,高职强牵引,中职强基础,中高职院校协同联动的紧密型联合体培养模式。围绕上海重点产业发展,主动优化贯通院校之间、贯通专业之间的布局。同时,各职业院校主动研究新型工作岗位与贯通专业的衔接融合,在贯通专业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式等培养模式,灵活动态调整贯通课程,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上海产业发展及时精准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对中高职贯通的进一步优化,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紧密结合。2021年,上海首家“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上海市南湖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初中阶段毕业生招收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2021年底,上海在松江、金山、闵行三个区各新设一所“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
“这和上海的‘十四五’规划、五个新城的产业布局,都有直接的关系。”业内专家解释,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将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G60发展相关的科创企业、数字化企业提供储备人才;设在金山区的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将向周边的现代化工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南湖职业技术学院增设的护理、酒店管理、汽车智能技术三个专业,与虹口区的数字经济、养老产业发展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职业教育也能有“本科学历”了。今年6月6日上午,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首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37名毕业生获得上海首份职业本科学士学位证书。据悉,这所上海首个“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汽车服务工程、土木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数字媒体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护理等6个职业本科专业。
从中职到高职、中高职贯通、新型五年一贯制高职、中本贯通……这些“贯通、多元”的晋升路径,为职业技能人才的“升格”开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