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从业30年,我发现赚大钱的公司,都相信这8个字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他是营销界的牛人,1992年大学创业至今,30年里,操刀了上千亿的广告投放,悟出了品牌营销的8字真谛。

他的企业市值800多亿,在投资界素有“独角兽助推器”之称,一批又一批新品牌在这里打响进军市场的第一枪。

他是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经历过两次重大疫情,也遭遇过股价的“纵向”腰斩,创业路上的高山与低谷,让他对危机有着极为不同的理解。

本期正和岛《案例探访》,我们以线上的形式邀请江南春进行了一场深度分享与互动,营销为何越来越难做?产品为何越来越难卖?疫情再度来袭时,增长与突围的机会又在何方?

面对当下这一系列灵魂拷问,江南春直击本质,做出了重磅解读和明确判断,如其所言: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是顺便的,是笃定的;人生以赚钱为目的,破产是顺便的,是注定的。”

以下是本次分享内容精编,其行业经验与创业感悟,一定会给你接下来的选择带来很多启发。

我相信,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可能都比较焦虑,疫情的反弹,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自己最大的体会是,人生道路中总会遇到很多不同且难以预料的变化,但当你回过头去看,它并不足以改变潮水的方向。

以分众为例,2003年刚成立就遭遇了SARS(非典),没过几年又碰到了金融危机,到了2009年,股价纵向腰斩,只留下来了6亿美金,前面的8(80亿)没有了。

所以无论是疫情还是金融风暴我都经历过,但十年之后再回望那段经历,我觉得只要坚持住,往前走,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今天也是一样,在这略显困难的一个月里,很多人心力交瘁,我非常能理解,也很想给大家打打气,因为我始终相信,曙光就在前方,十年之后,当你再回看今天,一定会感慨,只要坚持住,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这里,也分享一些我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和品牌破局的思考,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环境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01

存量博弈时代,

什么才是真红利?

首先,我想谈一谈这些年中国经济发生的几个重大变化。

坦白说,早在2015年,我们的人口红利就消失了,2018年之后,所谓的流量红利也逐渐消退了,可以看到,去年11月,如果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其实已经不再增长了。

这与我们生产供给能力的持续攀升有关,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不断提升,绝大多数行业都已摆脱产能制约,消费领域更是如此,想一想,你去超市里买一瓶水、买一桶油、买一罐奶粉,货架上有多少品牌可以选择。

可以说,2018年之后,我们就已经进入到了存量博弈的时代。

存量博弈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把它称之为“量价齐杀”,即产品价格下降,流量成本上升,不少行业陷入到价格血战的危局当中。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讲没有新生意可做了,钱也变得越来越难赚了,该怎么办呢?

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搞促销,促销有没有效呢?一开始是有效的,但逐渐变成了不促不销,到最后是促了也不销,这个办法很快就到了瓶颈。

紧接着,我们又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流量红利,比如小红书、抖音以及直播电商等等,很多人又一拥而上的去抢这些流量,但没过多久又发现,投资回报率变得越来越低,花钱似乎也买不来有效流量了。

一时间,大家纷纷感慨,卖个货怎么就变得这么难了?可卖货真的变难了吗?不一定,这要看你对商业竞争有怎样的理解了。

过去40年里,我们的商业竞争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生产端为王,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紧缺,谁能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谁就能获胜。

后来是渠道端称霸,谁的渠道面广,渠道胜出率高谁就能赢,为什么宗庆后先生一度成为首富,因为他能把一瓶水卖到250万个网店,这就是渠道的威力。

但到了今天,我们还能靠渠道端获胜吗?很难了,因为你在的地方,你的竞争对手也都在,渠道端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尤其是淘宝、天猫、京东这些平台的出现,消费者没有什么东西是买不到的,快递还能给他们送到家。

第三个阶段是心智端的竞争,当生产端过剩,渠道端同质后,消费者会面临无数种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品牌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其他人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无论是消费品还是服务业,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打造自己的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要在消费者的大脑中赢得他们的青睐,这才是竞争的根本,也是真正的红利所在。

所以,接下来的商业竞争,也不再是现实世界里的你来我往,而是消费者心智中的选择权大战,谁能抢占心智,让消费者指名购买,谁就能走出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的泥潭。

一场抢占心智的战争,已经打响!

02

私域、公域不如品牌的“心域”

也有人问,那在这场心智战争中,还要不要抓流量了?还要不要研究各个流量平台了?

我的回答是,流量要抓,一个新平台出现后也要研究它的玩法,但大家要明白,流量终究是“术”的层面,你会的招数,别人早晚也能学会,更要清楚,现在的流量到底是你自己的,还是平台的,大多数情况下,流量都是要被平台收割的,它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

我认为,真正的流量是品牌赢得人心的结果,流量不是生意的因,而是生意的果。

举几个例子,为什么淘宝有流量?因为消费者认为它是万能的,上淘宝啥都有;为什么天猫有流量?因为这里有品牌旗舰店,买大牌上天猫;为什么京东有流量?因为物流快,上午买下午到。

很明显,即使是这些大平台,他们的流量也来自于消费者的心智,赢得人心,这才是生意增长的“道”。

这两年,我发现一些人特别喜欢讲一些新词,热词,像公域流量,私域流量等等,但说实话,这其中又有多少概念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呢?

今天的真实情况是私域的活跃度越来越低,公域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所以我讲,无论是公域还是私域,最终赢得消费者其实是“心域”,心域流量才是最根本的流量。

还有很多人在研究算法,你会抖音的算法,他会小红书的算法,但扪心自问,算来算去,你的生意真的增长了吗?你的算法再高级也算不过平台的。

反观一些大牌,像雅诗兰黛、欧莱雅,没见他们把精力放在算法的研究上,但销量却碾压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这背后就是品牌的力量。

什么是品牌的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信任、降低成本、创造转化,我们可分为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他们的品牌自带可持续的流量,消费者信任他,而且还会主动去找他;

其次,你们以相同的预算打广告,这些大牌的转化率要比你高三倍以上,因为他们知名度和认可度更大;

第三,即便你们卖的是同一类产品,他也可以卖得更贵,因为他有溢价能力,消费者也愿意花更多钱去购买,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所以,这些大牌能赚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他们研究透了算法,而是他们算准了人心,人心的算法才是最高级的算法。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我们的生意基本上都是“七三开”的,70%来自消费者的指名购买,也就是品牌效应,剩下的30%才来自短期的促销和流量转化。

为什么今天的新品牌总感觉这么累,不就是因为太多人把这个道理弄反了吗?甚至把90%的精力都放在了搞促销和流量上了。

诚然,促销和流量可能会让你达成下周或者下个月的增长目标,但长期来看,如果你的品牌不能走进消费者的心智,不能让消费者指名购买,那最终获得的只能是一个工厂利润,也就是那一点点辛苦费。

更何况现在的一些新消费品牌连工厂都没有,完全靠代工,前端价格战愈演愈烈,后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在促销陷入瓶颈和流量逐渐见顶的当下,没有品牌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不亏损呢?

03

赚大钱的公司

都相信这8个字

今年正好是我在品牌营销行业的第30年,这30年里,我见到过太多的营销理论和概念,像精准分发、情感共鸣、用户种草等等,很多时候,这些频出的词汇会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

但如果放在30年的大周期来看,我发现,那些能赚大钱的公司无非是相信八个字——深度分销,抢占心智。

深度分销,就是通过线上精准广告、电商渠道、线下导购、直播带货等深度分销手段把产品销售出去,抢占心智前面已经谈到了,就是一定要在消费者心智中拥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

这也是两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我常说,会玩流量的人往往不是今天真正赚钱的人。

举几个例子,娃哈哈500亿营业额,净利100亿;农夫山泉290亿的营业额,净利70亿;旺旺210亿的营业额,净利40多亿,这些做得好的消费品都达到了20%的净利,但他们是靠研究算法和流量做起来的吗?

我觉得这也给今天新一代创业者提了个醒,这些年轻人在发现新需求、把握新潮流、抓住新流量上的能力特别强,对消费者和市场有着和老一辈们不同的理解,这是他们的优势。

但他们还是应该向这些老品牌补三门课,一是补供应链的课、二是补线下渠道的课、三是补消费者心智的课,为什么这些老牌能长盛不衰,答案就在这几门课里。

如果只会玩流量,那无论你是公域流量也好,私域流量也罢,没有心域流量,最后都是不长久的流量。

另外,现在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上的生意更好做一些,觉得流量大,容易被人看到,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线上的生意其实更难做,这方面,我用“货架理论”来和大家做个解释。

我们可以把线上和线下看做是两个货架,一个是有限货架,也就是现实中的货架,你的产品有没有上架,占据了多少网点,和你一同摆在架子上的竞品有多少,看一眼便一目了然。

而互联网则是一个无限货架,你既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你竞争,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在网上拥有一席之地,所以看起来你可能会拥有更多的流量,但实际上你的潜在对手也被无限放大了。

所以,在中国市场里,有限货架其实更容易赚到钱,无限货架反而不容易赚钱,而且更容易“内卷”。

当然,无论是哪个货架,消费者最终都会向更稳妥、更具确定性、更值得信赖的品牌聚集,头部品牌会变得越来越值钱,某种意义上,品牌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太效应。

比如,疫情以来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消费品龙头开始崛起,为什么?因为他们把这视为一个机会,相较于缩减预算的品牌,他们会加大在品牌营销上的投入来提升品牌的话语权,从而开拓更大的市场,增强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聚集度。

所以,越是行业低迷时期,越是拉开差距,扩大份额的好时机,原来是万马奔腾,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可能是一马当先。

04

好广告,

都做到了“三点合一”

有人说,市场环境不好,头部品牌又这么厉害,那我们这些新品牌是不是就没机会了?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有!新品牌崛起的机会就在于你是否具备独特的差异化价值。

其实还是一直强调的那句话,一定要给消费者一个选择选择你的理由,千万不要说你的品质好,价格实惠,有人会说自己的品质差,性价比低吗?这句话是没有意义的。

那该怎么突出差异化价值,抢占消费者心智呢?我把它总结为四种商业战争模型:

老大打的是防御战,守住自己山头;老二打的是进攻战,进攻老大的山头;老三打的是游击战,守住自己的小山头;老四打的是侧翼战,在无人地带降落,开创自己的新品类。

什么意思?我讲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以招聘行业为例,51job(前程无忧)是行业的老大哥,要招人就上51job,连续十年招人量遥遥领先,这叫封杀品类。

后来又出现了猎聘,找猎头上猎聘,将网络招聘从原来的信息平台转向交易平台,瞄准了猎头招聘这个新的突破点。

还有拉勾网,专业的互联网招聘平台,为互联网人量身定制,做垂直聚焦,也谋得了一条生路。

最后是Boss直聘,行业里已经有这么多对手了,怎么办?开创新品牌,找工作和老板聊,直接从原来的地界中杀了出来,成了一个新的领导品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很多人相信战略决定战术,但在品牌营销里,其实是战术决定战略。

战术就是你的竞争性切入点,你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有利位置,战略就是要调动公司所有资源,让战术优势得以最大化实现,最终实现力出一孔。

竞争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叫“攻其不可守”,你要把所有资源压在对手还没有占领且短时间内也无法占领的地方,然后饱和攻击,最终打入消费者心智。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我觉得创业中的很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方面,毛主席理解的就特别透彻,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就把战场中的兵力优势改变了。

从人数上来看,两万红军可能打不过百万国军,但百万国军一定打不过四亿农民,当四亿农民都跟着红军去“打土豪,分田地”了,一定会取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

这其实也涉及到广告语的问题,在我看来,一句好的广告语必须是“三点合一”的,它要包含你的产品优势,你与竞争对手的差异点以及你能为消费者解决的痛点。

再简单点来说,就是客户认,销售用,对手恨,像“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

喝凉茶防上火,顾客认不认?认!天气这么干燥,喝罐凉茶去去火吧,销售用不用?用!对手恨不恨?恨死了!

中国新消费创业里,有两个品类基本没人去做,一个是可乐,另一个就是凉茶,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心智已经被牢牢占领了,其他人根本攻不进去。

有人可能会说,那耐克怎么就能用“just do it”呢?听起来对手也不恨啊。

这其实是另一个维度的问题,耐克早就过了创业阶段,他已经是领导品牌了,耐克不是因为说了“just do it”而成功的,他是因为成功了才说“just do it”,这属于成功者的特权。

就像一个特别有钱的人可以说他对钱没兴趣,但如果你本身没那么有钱,还说自己对钱没兴趣,那在别人看来,就多少有些矫情了。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产品的本质还是人品,这是数字前面的1,营销是后面的0,如果没有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

我之前写过一段话,人生以服务为目的,赚钱是顺便的,是笃定的;人生以赚钱为目的,破产是顺便的,是注定的。

也可以把这视为一个因果问题,你种了正确的因,才会结正确的果,你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好的产品,一旦因果倒置,那再好的营销也无济于事。

05

结语:相信专注,敬畏因果

最后,再和大家分享下创业这30年来的一些感悟。

很多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从大学创业到成立分众再到一步步走到今天,你都做对了什么?

回想下来,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相信专注,二是敬畏因果。

1992年我进入广告业,到今天正好30年,可以说,这30年里我基本没碰过其他行业,不是说没看到过其他行业的机会,恰恰相反,因为常常与资本和企业家接触,我看到的机会可能比其他人还要多一些。

所以内心里其实总会与各种各样的诱惑相抗衡,但为什么我没偏离品牌营销这个主业呢?因为我相信人还是要专注下来,做一些自己真正擅长的事,或者说,别忘了初心是什么。

大学里我学的是文学专业,也看了很多心理学和广告学方面的内容,对人的研究是我擅长的事情,我相信,在我擅长和专业的领域一直走下去,最终会收获时间的复利。

一个人之所以能累积价值,大多时候,不是因为他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他能抵住诱惑,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一个领域,然后在这个领域内持续突破,这是我比较深刻的一个体会。

再就是敬畏因果,早些年比较多的研究了儒释道以及佛学方面的内容,我发现这些文化都讲了一些非常朴素的内容,就是事出有因,有因必有果。

佛教里讲“菩萨为因,凡夫为果”,对于菩萨而言,首先不会去考虑结果,知道因才是根本,菩萨怕种下不好的因,而凡夫则只注重结果,对于已成事实的结果,往往又无力改变。

所以我常说,管理不是管理结果,而是管理因果。

做事前先种下一个好的因,然后别强求,耐心等待结果到来,因为结果往往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尽人事,听天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所以,在当前这样一个形势下,如果要我给大家一些建议,我也只讲两点,一是雄心,二是定力。

雄心不是说要一定做到几十亿或者上百亿的市值,而是你对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期待,那些我钦佩的企业家,他们的雄心都是超过个人利益的,想的是如何推动行业的变革,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而这样一种雄心也在激发着他们身上的能量,让他们有动力去克服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我觉得有这种雄心的人比较容易成功。

第二是定力,定力就是在面对困局时一定要有足够的乐观精神,我们一路上遇到大大小小的坎是必然事件,终日焦虑,唉声叹气就更没有能量去处理问题了,维持住内心的定力,困难都会过去的。

我相信一句话,所有人的灾难不是灾难,所有人的机会也不是机会,危中一定会有机的。

以我为例,2003年那场大疫,5个月里我烧光了前10年攒下的5000万,但我今天依然感谢那段经历,如果不是SARS,我可能还在做着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生意,也不会接触资本去做融资了,上市可能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只要我们把心安定下来,从抱怨和焦虑中走出来,把精力放在沙盘推演上,一步步走下去,寻找最优解,若干年后回头看,你一定会发现,这些你经过的坎,都是你人生路上的重大突破口。

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我们转危为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