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逼得紧,五六年级就厌学?教育孩子要懂1个心理效应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每位现代家长都很焦虑。

前天看到有宝妈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她的女儿是重点小学的优等生,每天除了基本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学习很多特长。

作为传统的“中国式家长”,这位宝妈和爱人都对女儿的教育非常重视,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夫妻俩连说话都细声细语,也从来不看电视,生怕发出声音。

至于各种家务,宝妈更是从不让女儿插手,她对孩子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什么都不用管,只专心把学习搞好就行”。

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女儿自小表现得就十分优异,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三名,宝妈也一直以此为傲。

然而,等到五年级时,女儿却开始对学习异常反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每天上课时不是走神就是发呆,女儿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被老师叫了好几次家长,可每当宝妈跟女儿谈论起学习问题时,女儿就会变得情绪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眼看孩子身上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宝妈根本想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原本表现优秀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副模样?

一二年级管得太严,五六年级可能会厌学

事实上,很多家长可能都犯过和这位宝妈类似错误,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但结果却偏偏事与愿违。

“高压管理”之下,一二年级时,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各个方面表现也十分优异,可等到五六年级,乃至是三年级时,学习成绩就开始呈直线下降,无论家长管教再严苛,对孩子的教育再重视,仍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在一二年级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只要家长从外部给予孩子一定的压力,孩子就可以取得很优秀的成绩。

但等到五六年级时,知识难度大幅度增加,如果孩子仍需要家长的不停监督,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会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逐渐厌烦学习,学习成绩难免受到影响。

就像杰西卡·莱西在《“不管教”是更好的管教》中所提到的,“我愿意”的力量远远大于“我服从”,家长对孩子一二年级管得太严,忽视了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五六年级变得厌学。

教育孩子,要警惕“过度理由效应”

所谓“过度理由效应”,是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行为从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就拿我们教育孩子来说,很多家长会反复对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一所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而这种强烈的外在理由,反而会降低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消磨其对于学习的兴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另外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会非常严苛,给孩子制定十分详细的学习计划,孩子本身对于学习计划是没有决定权的,只需要按照家长的安排执行即可。

而对孩子自身来说,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会使其产生“学习只是为了家长”的错误观念,取代孩子本身原有对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行为的支持力量。

于是当孩子升入高年级,面对骤然增加的学习难度时,因为缺少学习的内在理由,就会对学习望而生畏,家长管得越严,孩子对学习越反感,再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顺其自然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本身有其固有的成长规律,家长重视教育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尊重孩子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尽量做到“顺其自然”。

孩子在低年级时,我们应该更侧重于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变得会学习、爱学习,发自内心地对学习感兴趣,而非让孩子处在“高压教育”之下,一板一眼地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填鸭式的学习。

根据“过度理由效应”,只有孩子拥有足够的内在理由,把“我服从”变为“我愿意”,才可以发挥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学习兴趣,等到高年级时,才能勇于向前、直面困难,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语:

我们教育孩子,切忌“用力过猛”,管教过于严苛。

当孩子上一二年级时,我们不妨把紧绷的神经松一松,多重视对孩子学习内驱力的培养,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今日话题:你平时教育孩子会不会非常严格?

标签: 二年级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