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工程师——记“最美水利人”周隆基

32号隧洞

2022年6月18日,在引大济湟工程西干渠32号隧洞胜利贯通欢庆的人群中,一个浓眉大眼、矮胖的中年男人,吃力地脱下了安全帽、雨靴和工服,便急匆匆向领导请假走了。作为引大济湟工程大通建管部负责人的周隆基,因为长期在工地顾不了家,现在‘卡脖子’工程终于贯通,父亲又生病住院,该回家看看了。

刚从斜井中出来的周隆基

引大济湟工程是为青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水生态保障的“一号”水利工程。其中西干渠32号隧洞的贯通,标志着引大济湟工程六大子项目水脉将全部打通,为工程高质量运行,造福青海人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号隧道总长4300多米,地质条件复杂,有8条断层,施工期间共发生塌方、涌水涌渣等突发险情达40多次,是引大济湟工程继调水总干渠之后又一根难啃的“硬骨头”。工程在最后攻坚阶段又逢疫情影响,严重制约了进度,作为建管部经理的周隆基更是压力山大。

一条本应该三年打通的隧洞,怎么用了近5年时间?32号隧道一时间成为全省关注的焦点,没人在意项目经理周隆基身上的层层压力。低调沉稳的他面对工程质量、安全责任,面对防汛、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也会时常从噩梦中惊醒。

“立下了军令状,就得扛起责任。”参建单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工程建设中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隐患层出不穷。尤其在2022年,引大济湟工程“收官”之年,隧洞内渗水严重,排水量最大时,一天能达到10000立方,最大的一次塌方累计涌渣量达到1163立方,光清理涌渣就耗时四个多月。那段日子,每天隧洞掘进几乎为零的记录,就像一把重锤,锤在周隆基的心口。

“工程建设举步维艰,从来没遇到过这么难打的洞子”。周隆基说自己也曾气馁过,但从未认输。也正因为他时刻把工程质量安全放在心上,制定了科学周密的施工方案,并反复推敲演练,才在多次隧洞塌方时及时处置,规避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塌方泥石流突袭机械被埋,十几个施工人员差点没出来,最后一个是从雨靴中拔出脚跑出洞的。”说起这些,他仰头长长的吁了口气。

“让党旗在工地高高飘扬,让党徽在胸前闪闪发光。”面对疫情和工程攻坚,作为共产党员的周隆基没有退路,为协调地方打通工程建设“绿色通道”,他没少吃“闭门羹”,没少做解释工作,也没少受委屈。村口进不去找乡政府,建材和施工人员进不了工地找相关部门,手续不全,抓紧办理,电话打爆了,腿也跑不动了。在厅党组局党委的全力协调支持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施工队伍不稳的难题解决了,建筑材料也陆续进场,实现了人员封闭管理与工程建设不停歇。就这样他与参建各方齐心协力,统筹疫情防控与工程建设“两不误”,在危机中育先机,变危局为新局,在一个月时间里,一鼓作气让隧洞向前掘进了100多米。

通了!通了!隧洞贯通那一刻大家欢呼雀跃,激动的紧紧拥抱在一起;那一刻周隆基感到心口有点疼,疲惫又兴奋。“这些工人已经大半年没回家了,因为疫情管控被封闭在工地上,他们唯一做的就是埋头苦干,赢得最后的胜利”。他知道,32号隧洞贯通是大家拿命换来的,所有的坚守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男儿有泪不轻弹,那一刻,他突然就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

2022年6月18日32号隧洞贯通

“世间安有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搞水利工程的人有家难回。他们没时间辅导孩子的作业,也没时间享受天伦之乐;他们甚至很长时间连面都见不上,经常在艰苦边远的工地,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他们甚至自己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从青涩少年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他们的家在工地,他们和质量安全、设计图纸、技术参数、水泥砂石料、钢筋混凝土为伍,难以割舍。

隧洞工程师周隆基(图中)

2002年7月,刚毕业的周隆基在家等去青海省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的通知,没想到接到的电话是晚上7点出发,搭乘一辆从西宁去都兰运送枕木的大货车去工地报到。就这样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连单位的大门都没进过,就背着行李直接上了“战场”。颠簸了一夜,第二天到达荒凉的都兰县英德尔病险水库工程工地时,年轻的周隆基未免感慨自己好歹是个大学生,怎么就“下放”到这样艰苦的地方?烈日炎炎下汗流浃背的他只能随遇而安住进了5个人挤在一起的工地帐篷。没想到从此以后,工地帐篷就成了他的家,他必须像一粒顽强的种子,扎根发芽。

随后几年,他转战于不同的水利工地,先后参与了门源县仙米水电站低压引水砼管道工程、玉龙滩水电站引水枢纽、大通河朱岔峡水电站首部枢纽、尖扎县当顺水电站引水枢纽、乌兰县下湾水库工程等项目的施工。“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这一“扎”就是7年,他在工地上摸爬滚打,学会了测量放线、工程开挖、钢筋制安、模板安装、砼浇筑、断面图绘制、工程量计算等施工技术。而此时,孩子已经3岁,他已不是那个刚毕业的毛头小伙了,已经是一位略显沧桑的父亲。

2009年,周隆基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进了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行局,成为北干渠一期工程互助建管部项目主管,主要负责当时工程建设中掘进条件最艰难的14#隧洞建管工作。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施工现场的第一手信息,他在到达互助建管部的第三天就住在14#隧洞进口施工现场项目部。每天早上7点之前穿着笨重的长筒雨鞋,在淤泥中艰难前行,在隧洞掌子面和施工人员一起频频研究塌方处理及淤泥层掘进方案,期间近3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老人生病了,也只是给他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也根本没指望过他能有时间回家探望。这一年,孩子刚上幼儿园。

在互助建管部的一年时间里,周隆基处理工程变更签证达到100多份,只有搞过水利工程的人知道,这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足以让人一夜间白头。就这样,他白天跑现场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关键和重要隐蔽工程验收等工作,晚上自己用CAD制图及excel软件等核算工程量,没有因为工作忙、变更多出现过审核失误的问题。他满脑子只知道和参建各方全力攻坚,努力克服岩石破碎、渗水量大、淤泥塌方等不利因素,早日打通隧洞,为全面工程建设赢得时间。

答卷

2012年10月,周隆基又从互助建管部转战至大通建管部,成为西干渠建前工程的项目主管,2013年成为高级工程师。

在实施西干渠建前工程时,他和大家一道及时解决了现场设计与实际不符的诸多问题。在冰天雪地的田间地头不厌其烦地给农户宣讲征地政策、丈量征地面积,为了加快征地速度,利用中午时间去完成当天的征地任务,饿着肚子,往往到了太阳落山、村民回家、甚至天黑时候才能完成工作,回去吃顿热饭。就这样一边征地一边开建,每天焦头烂额不说,没想到一开始就让他遇到了长隧洞加斜井的挑战,斜井终于打通了,每周至少两次还要从斜井人行通道的踏步台阶下到100多米以下的隧道工作面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进出一趟斜井下去上来,相当于上下一趟40层楼。“现在每次想起来,两条腿都会不由自主地打颤。”就这样像地鼠一样,周隆基这一钻就是四年,因为斜井设计,隧洞增加了两个作业面,原本需要六年贯通浇筑的两个隧道,提前两年完成。

2017年成为西干渠工程大通建管部经理的周隆基越发忙碌,在工期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他带领建管部人员完成了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跨度最长、技术工艺最复杂、安全风险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下沉式空腹桁架拱结构4#渡槽工程。现在,全长1331米的大渡槽横跨美丽的村庄,成为大通县青林乡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引大济湟工程又一个地标性民生水利建筑。

西干渠4号渡槽

由于水利工作性质特殊,周隆基工作20年来,一直坚守在工程一线。妻子也是干水利的,也要经常下工地,为了全身心照顾孩子、老人和家庭,主动辞了职。“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没有顾上孩子,孩子越来越叛逆,差点退学,自己又长年累月驻守在工地,全靠妻子一个人撑着。”周隆基说着,低下了头沉默良久。

周隆基先后5次被省引大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全省水利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先进个人、“最美水利人”,被青海省人民政府评为“青海省先进工作者”;他负责的西干渠大通建管部被引大局评为优胜班组,被省水利厅评为“文明处室”,被青海省总工会授予青海省“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2号隧洞攻坚“会诊”

引大济湟工程就像青海人民的孩子,这个孩子的诞生备受呵护也历经磨难。从黑泉水库建设到调水总干渠贯通,再到西干渠32号隧洞及田建配套“最后一公里”,一路攻坚克难,历经艰难险阻。“一代接着一代干,工程建了二十多年,很多同志像周隆基一样从青年熬到了白头,现在到了‘交卷’的时候,确保引大济湟工程圆满收官,全面发挥效益,是我们这代‘引大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决不能松劲歇脚、疲劳厌战,一定要以共产党员优良的作风,将这幅蓝图绘到底。”2022年7月1日,在引大局党员“政治生日”上,局长张伟峰动了真情。

“当青丝变了白发,每一滴水都闪闪发光,只为心中的绿水青山,高天流水的美丽家园。”截至目前,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全面建成、石头峡水库工程已下闸蓄水、黑泉水库建成运行、北干一期工程加快验收、北干渠二期及西干渠工程将于年底全面建成,届时将有效发挥工程整体效益,为青海省湟水北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可靠的水利支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引大济湟北干一期班组转战西干渠获2019“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谈林明 摄)

回望引大济湟工程建设历程,像周隆基一样,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的人有很多。他们同样有“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舍“小家”为“大家”,有着鲜为人知而感人的故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他们心怀着绿水青山的家国梦,日以继夜,攻坚克难;他们破岩丹心、匠心筑梦,水润万物而无声。(青海省引大济湟工程建设运行局供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