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栗子
爸妈研究所(ID:mama_cn)原创首发
01
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让我们看一段对话:
王俊凯的女朋友:tsg?唯爱祖师:ydk王俊凯的女朋友:nnsa唯爱祖师:ojbk
嗯?看懂没?
不懂没关系,小编第一次看也没懂。
开谜底了,兄弟姐妹们:
王俊凯的女朋友:图书馆?唯爱祖师:有点困王俊凯的女朋友:那你睡啊唯爱祖师:ojbk
没想到我只看懂了“ojbk”,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了极大的自我怀疑。
但这不就是老母亲的日常吗:孩子捧着短视频一坐就是一下午,嘴里口口声声都是“芭比Q、栓Q、YYDS、老六”...
坐在旁边的老母亲表示真的“有听没有懂”。
这估计是00后的家长们共同面对的难题。
对于00后来说,电子产品,早就牢牢地长在孩子的心里了。
只要不强行终止,他们能够看平板看一天;耳濡目染之下,说起话来也是满口最新网络用语,一不小心在学校写作文的时候用上一个“栓Q”,就足以让老师两眼一黑了。
之前有一个“班主任读孩子作文崩溃”的视频走红网络。
“我的班主任胖胖肥肥,腿像鲁班7号一样。”“我的班主任人虽年轻,头发却像蒲公英一样风起头秃。”“我的班主任长得有点像网上的高质量男性。”
这真不是网上的恶搞段子,是实实在在孩子写出来的作文...
想到群里之前也有妈妈说起来过孩子“名人名言记不住,网络用语学得飞快”。
因此不少妈妈崩溃:网络用语带偏孩子,写个像样的作文太难了....
但是,网络用语是不是正在毁掉孩子的文学修养呢?
对于网络,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和网络打仗一样较劲,为了为数不多的注意力,争得你死我活呢?
02现在的孩子满口黑话?你是忘了当年亲手写下的“火星文”了吗?
想象一下,如果面前这个满嘴“芭比Q”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你会不会觉得他有点可爱、有点搞笑呢?
甚至,你突然就有同理心来了:这是他们这个年代的烙印啊。
具有年代性、独特性的“网络行话”,搁在我们的青春时期,也是一样存在的啊。
90后看00后的“黑话”,无异于80后看到90后QQ空间的火星文——不知所云。
就如十几年前的火星文一般,缩写、谐音梗也表示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些特性,比如喜欢段子、喜欢精简的东西、喜欢创造、喜欢改写。
彰显独特性,是每个人天生就带有的需求。
当孩子在网络世界中创造出了一套通用的“黑话”的时候,已经在无形之中,把这一波使用同样语言的人,圈成了“自己人”了。
说着自己人才懂的话,说着心照不宣的话,无需多言的默契感让他们找到了归属感。
而这正如我们这群80后会为了一口气去给周杰伦打榜一样,属于一种独特的氛围。
当我们在抱怨听不懂孩子说“黑话”的时候,是否就有一丝能够理解当年我们老爸老妈看我们写火星文的心情呢?
如果不去了解,不客气地说,当你想偷看他们手机的时候,也很有可能是“有看没有懂”。
可能这正是学生使用这些奇怪的符号和字母进行聊天的的原因,就是为了让家长和老师看不懂。
可新的网络语言环境并不能全盘定义我们的孩子。
如果试着全面地了解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也是一群优秀的人。
正如b站上一个百万粉丝的up主拉宏桑,之前因为一个“当上上海楼主”的视频播放量超千万,甚至还登上了央视新闻。
前段时间,她刚刚上了脱口秀大会,意外地以超级可爱的表现直接晋级。
BBQ了!哪里有烧烤?
李诞直言:这个网络用语吧,别人说总觉得有点膈应,但她说你就觉得,他就只能这样说话。
就特别的合适。
新语言成为骨子里的表达,勿论父母是否接受,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样子。
这一代孩子跟拉宏桑一样,早就跟网络分不开了。
她从高中就开始记录自己的生活,她经常录制翻拍、仿妆、整活等幽默视频,每一个视频就像是当代00后的生活缩影,碎片又完整,搞笑又现实,和每一个人都那么像。
拉宏桑向我们展现了00后真实的一面,他们对责任与担当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付诸行动。
同时,00后热爱的“黑话”“梗文化”流行,也跟他们的社交需求大有关系。
梗就类似于一些搞笑的小段子,一个有梗的人总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作为时代的符号,这些新语言反而成为了他们身上独一无二的勋章。
割裂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与圈子,把他们这一带的独特性完全彰显了出来。
不说别的,个性化这个标签,他们都快玩出花儿来了。
03用魔法打败魔法
此前一档采访类的节目,就曾经问询了小学生们对网络用语的看法。
大多数的小学生表示,自己非常喜欢使用网络用语,这样会显得比较“潮”。
当记者问到你们最讨厌的网络用语是什么时,一位小男孩回答,最讨厌别人回复“哈哈哈哈”,这样显得既没有内涵,也没有什么文化。
也有小朋友是很不喜欢网络流行语的,比如说下面这位小姑娘,在记者问到现代人要懂流行语吗的问题时,她左手背在身后表示,学习网络流行语,不如了解唐诗宋词。
这样遇到开心的事情,可以不用只回复“哈哈哈哈”,可以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高人”。
对于家长们而言,焦虑的是被网络行话挤走的传统文学修养的空间,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个人修养。
例如“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就分别被“高富帅”“白富美”“蓝瘦香菇”所取代。
再者,某些网络词成了万能词,好处当然是方便,例如“YYDS”“绝绝子”等。
这同时也意味着许许多多赞美的词被忘却脑后。
“剪了个新发型,拍照绝绝子啊!”“明天周末啦,绝绝子!”
这种“万物皆可绝绝子,yyds成了无上荣誉”的文字世界,某方面来讲,确实是贫乏得可以。
一方面,我们用这些语言将情绪值拉满,可是另一方面,“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而这问题并不仅仅体现在孩子身上。
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我们既想要保留文化积累,也想要接纳新的文化输入,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它们贯通起来。
例如,面对网络用语,用文言文对招,与孩子增进感情之余,还顺带丰富孩子的词汇库(还有自己的!)。
例如:YYDS——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芭比Q——雷叹一声响,雨泪忽成行。绝绝子——叹为观止nbcs——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秀恩爱,死得快——爱而不藏,自取其亡。认真你就输了——石火光中争何事,蜗牛角上莫认真。重要的事说三遍——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能靠长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陌上公子颜如玉,偏向红尘费思绪。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吾心已溃,如崩如坠。有钱,任性——家有千金,行止由心。这是人干的事吗?——此乃人为也?......
文化从来都不该是固化的。
我们尊重孩子的新文化,孩子自然更愿意接纳我们想要传达的文化累积。
对于孩子们的网络用语,家长们首先得学会理解,然后卸下主观上的抗拒,尝试了解他们的文化,毕竟“存在即合理”。
如果当年自己的火星文没有被理解,那么自己就尝试一下理解他们的梗文化、缩写文化、网络黑语......
这些新旧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不仅仅是孩子的课题,同样也是大人的课题。
放下的态度,主动的接触,是一个接纳的讯号,让孩子感觉到了父母真的开始愿意了解自己的信号。
我们要做的,不是带着孩子抵制属于他们年代的印记,而是更多的尝试丰富他们的词汇库,融合新旧语言。
别让主观与偏见,破坏孩子的信任与探索的可能;
在本就丰满的语言文化的基础上,锦上添花。
-END-
作者:栗子。爸妈研究所(ID:mama_cn),研究1-6岁家庭教育新知识,是妈妈的教育笔记,是爸爸的带娃攻略,是孩子的成长能量站。转载请联系爸妈研究所。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期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