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记者宋凌燕 发自北京 9月15日,教育部举行“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12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在会上介绍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进展情况。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孙海波。
孙海波指出,这十年来,高考命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铸魂育人的有效途径和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风向标;从能力立意走向素养导向、从单一评价走向多维评价,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范式;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同向同行,实现了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他介绍,这十年来,高考命题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评价理论和实践体系,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凸显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研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孙海波表示,这十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突破性进展,落实立德树人,实现高考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比如加强考试内容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科学服务选才,实现高考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通过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
孙海波谈到,高考从材料信息的丰富性、试题要素的灵活性、解题路径的多样性等方面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强调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主动思考、深入探究。比如新高考英语推出读后续写的题型,将“阅读”与“写作”深度结合,深入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学反映:高考命题反套路、反对背素材,材料来源于生活,接地气,死记硬背、机械刷题、题海战术难以发挥作用。”他说。
第三,有效引导教学,实现高考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高考改革与高中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招-考-教-学”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
孙海波认为,高考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可以引导教学把精力放在讲透课程重点内容上;强调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不考死记硬背、不出偏题怪题,可以引导中学把教学重点从总结解题技巧转向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果和作业的效率。
孙海波介绍,教师们认为,考试与教学的衔接越紧密、越一致,教师、学生的负担就越轻;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就是对“双减”的最好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