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院士校长”:面对“双一流”,不仅焦虑而且焦急

编者按:

近年来,一批在科研上卓有成就的两院院士先后走上大学校长岗位,引发了社会对于“科学家治校”的普遍关注。

《中国科学报》近日特别推出了“科学家校长,你好!”系列报道,最新的一期采访的是河北大学校长康乐。

作为河北大学首位“院士校长”,康乐不仅谈到了自己对教育与科学的见解和主张,也坦言遇到的困境与焦虑。

康乐 河北大学供图

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2017年6月,

以生态基因组学研究享誉世界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

放弃从事了30年的科研工作,

开始执掌河北大学,

两个原因促使他作出这个选择。

↓↓↓

从1993年起到现在,他培养了近百位研究生。其间他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小时候都把当科学家作为最高理想,但随着学历的提升,为什么选择以科学家为终身职业的人越来越少?就连获得博士学位、完成博士后训练后,选择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在日趋减少?

大学具备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学历教育,他很想到大学里亲自体验一下,探究其主要原因。

而且,作为一名科学家,他也愿意用自己的经验,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积极投身到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中。

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祖籍在河北,为家乡发展作贡献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治校不容许试错

他坦言,

“治学”和“治校”之间最大的区别

在于治学注重创新,

倡导勇于试错、标新立异,

治校更注重规章制度,

将“人”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不容许试错,强调综合与平衡。

稳定优秀教师、大量引进人才

河北大学的人才数量和水平与一些优秀高校相比还有差距,本校的人才流失问题也很严重,而且流失的不仅有中青年教师,还有年长的资深教授。究其原因,一是学校的薪资水平较低,二是许多理工科教师想要进一步发展,但缺乏合适的科研平台。

为了稳定优秀教师队伍,康乐首先启动了教师年薪制,第一批遴选出100多位工作多年的优秀教师,三年后又遴选了第二批。此外,有关教师的荣誉奖项也都向一线教师倾斜

稳定住本校优秀教师后,康乐开始大量引进人才。五年来,引进了500多位各层次的优秀人才,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基本解决了更新换代问题。

对于新引进的年轻人,将其纳入现有的科研团队,还启动校长基金,让他们能够开展科学研究,逐步习惯教学与科研并举的环境。同时,学校还鼓励他们积极申请国家各类科研项目,学校在研究生名额分配、配套经费和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倾斜,为他们不断创造新知识和做好学问提供支持。

分类培养

让学生具备三个能力

学生是大学的主人。学校提高了研究生的奖助学金,又从研究生导师的经费中抽出一部分,增加到硕博士生的补贴中

对于本科生,河北大学根据学生兴趣对其进行分类培养。比如,学习最好的学生可以被免试推荐读本校研究生或被推荐到其他学校;热衷社会实践的学生,就推荐给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

高校培养的人,最后能坚守在科研阵地的毕竟是少数,因此高校育人不是职业训练,而是用科研项目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只要具备这三个能力,未来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应对自如。

不仅焦虑,而且焦急

2018年,河北大学入选

全国14所部省合建大学行列。

尽管在许多国内外高校排名中,

河北大学的排名都优于一些“双一流”高校,

但康乐深知距离国家

更高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这个距离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

河北大学始建于1921年,初创时就是4年制本科大学,曾经以建筑、交通和商科见长,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院系调整,学校的工科划归天津大学、商科划归南开大学,并在留下的文理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天津师范学院。1960年,天津师范学院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

历史发展的长河给河北大学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藏书、善本、地方志、家谱、古籍和一座收藏丰富的博物馆,支撑了河北大学人文学科和经典生物学的发展。但是,学校在现代化的科研平台、研究队伍和科研传承方面的历史欠账太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问到是否有“高校排名焦虑”或“‘双一流’焦虑”,他直言:“我们不仅焦虑,而且焦急。”

近些年,河北大学在各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和变化,这是一个可喜的改变。但现在仍然处在“拱石上山”阶段,没有退路,如果用的劲儿小一点儿,“石头”便可能要倒回来。同时,其他兄弟院校也在快速进步。因此,发展得慢点儿都是相对退步。

努力提升科研能力

在康乐“挂帅”前,河北大学已经确定了“文科登峰、理科振兴、医学崛起”的长期发展战略。

同时,教育部也给河北大学确定了两大优先发展学科:一是燕赵文化学科群,二是生命科学与绿色发展学科群。这两个发展方向都对标河北省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者与承接中国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密切相关,后者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雄安新区建设等密切相关。这两个学科群的发展将带动河北大学文理以及其他学科的共同发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康乐计划在保持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集中力量补齐三块短板——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国家级重大成果、建设国家级实验平台。同时,组建团队式的科研攻关团队,在若干大的学院里建立几支重要科研团队,每支团队形成合理的年龄和资历层次,在学术领导人的指挥下协同攻关,改变过去各自为政、自由探索式的研究方式。

在高校中,教授必须要有教师和学者的双重角色,才能够当好大学教师。经过五年的努力,河北大学全校争取的纵向科研经费在去年突破了1亿元。

鼓励文科理科融合

虽说河北大学正在努力提升科研能力,

但作为综合性大学,

文理兼修的优势,更适合立德树人。

如何处理文理学科之间的关系,

康校长有自己的理解。

人文社科在学界占据半壁江山,其管理方式和理工科有很大区别——理工科大多以团队形式开展研究,而文科个人研究为主;文科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对松散,更像师徒传承。理工科人才培养更多的是让学生实际参与研究项目,利用实验平台开展工作,培养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必须服从科学真理。

面对这样的区别,在管理中,河北大学设立有社科处和科研处,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来鉴别科研成果。

康乐希望让理工科学生感受文科带来的价值观、人文情怀,以及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让文科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学会用科学方法判断事物;通过艺术知识的普及培养学术的艺术鉴赏力和美学素质。鼓励文科和理科的融合,比如,倡导在逻辑学课程之外开设形式逻辑学,让理科学生选修这门科学方法论的课程。

学校也非常鼓励人文社科类的老师在国际平台上发表论文,要用国际语言把人文社科艺术类的成果推向世界。同时,还启动了交叉科学基金,促进这种文理学科间以及不同自然学科间的交叉研究。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河北大学

在“院士校长”的带领下

未来还会出现哪些改变?

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科学报、河北大学官网、河北大学青年

编辑:杜璐宁

校对:张亚微

责编:贾阳阳

监制:刘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