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事,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作者:一米阳光(爸妈精读作者)

网上有人问:做一个太懂事的人是什么感受?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总想着成全别人,委屈自己,嘴上甜心里苦,表面笑背地哭。

常听说父母要求孩子“懂事”。

仿佛只有“懂事”,才是好孩子的标准,才能撑得起父母的面子。

然而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父母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养育出一个“懂事”的孩子。

懂事,是长大最残忍的方式

看过一个故事:

刺猬妈妈带着三只小刺猬翻越台阶进草丛。

妈妈率先爬过去了,而三只刺猬宝宝因为台阶太高了,怎么都过不去。

于是其中一只小刺猬就甘愿做垫脚石,让另外两只小刺猬踩在它的身上翻过去。

眼看着刺猬妈妈带着另外两只小刺猬已经离开了,可它自己却上不去了,急得吱吱直叫。

台阶下的小刺猬不正是生活中很多懂事孩子的写照吗?

因为懂事,没有人在乎;

因为懂事,没有人关注自己的需求;

因为懂事,没有人觉得自己需要特殊照顾……

越懂事的孩子,越没有人疼,也越让人心疼。

《请回答1988》中,妈妈喜欢姐姐,爸爸喜欢弟弟,而老二德善,就是那个被迫懂事的孩子。

过生日时,永远都是帮姐姐过。

吃饭时,姐姐和弟弟吃鸡腿,她吃腌豆。

就连有一次煤气中毒,妈妈背了姐姐,爸爸背了弟弟,只有她是自己一个人爬出来的。

父母觉得她懂事,不会计较,所以理所应当“忽视”。

然而懂事的人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要,只是因为考虑太多而不敢要。

他们的人生,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亲朋好友聚会,一桌好菜,想挑自己喜欢吃的,因为懂事,不得不让客人先吃;

碰到喜欢的玩具,想要买,因为懂事,不得不体谅父母的不易;

怕麻烦别人,怕看到朋友微皱的眉头,怕看到父母的不悦,更怕被拒绝的失落。

在“懂事”的标签下,大多数孩子就这样被迫长大。

他们在心里打败了叛逆与任性,收起了天真和烂漫。

殊不知,哪有人天生就懂事呢?再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所谓的懂事,不过是过早地剥夺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为别人满意所做的一场戏。

“一夜长大”的懂事,是一场残忍的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懂事,是一种捧杀

知乎上有这样一条追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差不多4000条回答,绝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快乐!

甚至有人说:“懂事太苦了。”

电视剧《爱情发生在三天后》中有一段,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主人公雨涵是一名乖乖女,从小就非常懂事。

读书时,妈妈说成绩好才会有未来,她一直都努力排在前三名;

结婚时,妈妈说婚姻要门当户对,她嫁给了妈妈选择的老公;

婚后,妈妈说女孩要包容,她打两份工供老公读书。

雨涵秉承妈妈的要求,做一个贤惠的妻子,懂事乖巧,听话包容,换来的却是老公的多次家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即便被打得满身伤痕,她也选择了忍气吞声。

她的一生,都在走在懂事的路上,可为什么还是那么不幸福?

懂事,就像藤蔓,扎根在孩子的心底,桎梏他们的心灵,绑架他们的童年甚至人生。

过早懂事,会让孩子扼杀自己成年后的快乐和幸福,成为一个“低自尊者”:

不关心自己所需,一味迎合他人、满足他人,直至失去自我,希望以此避免麻烦或得到爱。

害怕自己不够优秀而不被爱,害怕做错事情而被抛弃,害怕被看不起没有安全感......

忙着取悦父母,讨好世界,却唯独忘了好好爱自己。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懂事的孩子却只有吃“苦”。

过分懂事的孩子,都是带着疤痕长大的。

懂事,与其说是对孩子的表扬,不如说是一种高级的捧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让孩子做自己,比让他懂事更重要

《无声告白》中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那些太过乖顺懂事的孩子,或许会成为父母眼中“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这么做:

1、接纳孩子的个性

《慢养》中黑幼龙和妻子李百龄的 孩子个性十足,我行我素。

别人说他家孩子太“野”,他们却坚持“教养孩子要照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

就算谈恋爱,结婚生子,婚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是自己说了算,也没让父母烦心。

乖巧懂事并不是孩子的唯一标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态度,想要走的路。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做别人眼中的乖孩子,或者成为自己的“心理画像”,而是要让他们去做他们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尊重孩子的意愿

奥运冠军隋文静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可她却敢想敢说,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想学这学那,什么都想学。

父母没有责备她不懂事,也没有怪她不为家里着想,而是鼓励她热情接受生活的一切。

当她走上花滑这条路,即便挑战多多、困难重重,她也能够坚定地为自己负责,享受在冰场上舞蹈的每一个时刻。

好的教育,是父母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包容的环境,允许孩子表达自己。

让他变成自己,远胜变成父母要他成为的那个人。

3、允许孩子说“不”

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懂得拒绝,把“懂事”当成了一种讨好别人的方式。

《家有儿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邻居阿姨过来串门借电熨斗,看到桌上的杂志,很喜欢,就想借去看看。

小雪在房间听到后,马上走了出来。和阿姨简单聊几句后,就问她:“阿姨,把你手上的那本杂志给我,行吗?”

阿姨愣了下,没想到会被拒绝,便开始撒娇:“借阿姨看看嘛。”

小雪说:“对不起,阿姨。这本杂志我不能借给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度要求孩子懂事,却忽视孩子自己的感受,未来会过得很拧巴。

不是那么懂事、偶尔发脾气、时常不讲道理,才是他们应该有的样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写在最后,喜欢这样一段来自母亲对孩子的自白:

你不需要听妈妈的话,你只需要听自己的话。

妈妈希望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希望你做每一件事情,都发自你的内心。

妈妈相信你所有的选择。

相信你会为自己的每个决定负责。

你不需要听妈妈的话,更不需要妈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妈妈相信:听自己的话长大的你,会更加快乐,热情,拥有强大到让人震撼的心理能量。

父母的终极使命,是养出一个健康快乐适应社会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懂事”的提线木偶。

愿你的孩子,也能如此。

不必事事都懂事,不去盲目顺从和迎合,给自己留片小天地,再去撑伞照顾别人。

作者简介:一米阳光,富书专栏作者,二胎宝妈,喜欢文字和写作,希望用文字带给你力量和阳光,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