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现在很多家长都会把从自己嘴里抠出来的好东西留给孩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恨不得把自己能找到的所有的好东西都让孩子吃和用。
如今父母养孩子的方式和以前大不相同,在孩子教育方面所花费的成本往往比生活开支还要高。而在教育中家长根本没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赚钱不易,也不知道钱到底是什么东西。孩子又不明白父母在他身上花费了多少,平时接受的又是分享教育,在和别的孩子相处时往往会显得很大方。
自己没喝过一次的昂贵牛奶,被孩子大方分给同学一半,是谁错了?
很多70后80后的朋友小时候过惯了苦日子,有了孩子后往往很重视家庭条件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家长们往往过着省吃俭用的日子,在孩子的教育上却不计代价的投入。
但有一位家长最近经历的一件事,让她开始反思这样的教育有没有必要。事情是这样的:这位母亲家境一般,只有丈夫一个人工作,家里还有两个生病的老人。但她和丈夫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尽量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
家里平时买牛奶也只让孩子一个人喝,还是市面上售价很贵的牛奶,一箱12盒要100元左右,这个价格可是比普通牛奶贵两三倍的。前几天,她和孩子逛超市买了一箱这样的牛奶,路上碰见了几个同学,孩子大方的将包装拆了将牛奶分给了一人一盒。
这位妈妈当时很心疼,自己都没喝过这样的牛奶,孩子这大方一分一下子去了一半。到底是自己太小气了还是孩子不懂得大人的苦呢?
孩子太“大手”, 家长们要找找原因了
说起来这种情况也不少见,也有家长直言碰到过很多这种情况,但不知道如何做。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小孩子没有贵不贵的概念,有些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互相分享的教育,所以才会这么大方。
特别是住校的孩子,家长给孩子买的高昂价格的食品,希望孩子能在学校少受点罪。可是当放假回来,孩子一说,才发现孩子把这些家长自己都不舍得吃的食品分给了全宿舍,甚至全班的同学。
这种观念往往是大人灌输的,时间长了就会认为这是一种社交方式,因此孩子们经常带食物与同学分享是一种普遍现象。孩子小的时候就得稍微教些人情世故,要么不吃别人东西,吃了别人东西自己的东西不和别人分享,时间长了会被人讨厌的,毕竟谁也不喜欢光占便宜不付出的人。
但是分享的本质就是利益交换,成年人往往羞于向孩子解释,孩子自然无法理解。爱分享不一定是好事,而且分享也要看情况,人都是有底线的,孩子也一样,孩子珍贵的不愿意分享出去的一定不能强迫,这就和我们对于自己珍贵的物品也一定不会愿意拿来出来给大家观赏一样。
要让孩子知道分享的代价,不能只一味的分享
有家长对这种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家长要尊重孩子,不能把孩子的东西随便送人,哪怕是棒棒糖;孩子也要尊重家长,家里的东西给别人有事先问一下家长。孩子不懂得这个道理,就要让孩子知道分享的代价。
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东西然后领着孩子去摆摊,告诉孩子所付出的成本要知道赚钱不容易,又比如分享牛奶这件事家长没必要强调价格,只需要告诉孩子这箱牛奶是他多少天的量,他可以随意处置,送几盒给别人或提前喝光都行,反正这一段时间就这么点牛奶,送了、提前喝了后面几天就没了,让他自己决定。
如果孩子只懂得一味分享,不知道交换的原则,长大之后有可能会演变成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一般只愿意付出不求回报,或者需要他人帮忙了不好意思开口。
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要再教导孩子互相分享了,要不要分享由孩子自己决定,因为一旦这样的性格形成,长大以后在社会上会很吃亏的。
您觉得家长是不是应该在教育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多些待人接物的方式呢?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