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一段北京朝阳实验二小老师霸凌学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不少网友看完表示气得睡不着觉。
这名老师指着一名7、8岁的小女孩大声吼道:“让你妈看看你这德行,人家家长看见你都烦,去滚,起来,上后头去,站那!”
女孩呆愣愣地坐在那里不知所措,小手紧紧抓住桌沿,无助的样子,让人格外心疼。
为什么老师会这么愤怒?难道小女孩犯下什么严重的错误吗?
起因是班里一名男生表演节目时,小女孩坐在第一排觉得声音太大,捂住了耳朵,结果却瞬间点燃了老师的怒火,当众对小女孩进行言语上的羞辱。
身为家长,最担心的无疑就是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尤其如今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不少家长都害怕孩子被人欺负,成为人见人捏的“软柿子”。
而那些容易被人欺负的孩子,大多都有着共同的性格特征,我们身为家长,一定要多上心。
容易被欺负的孩子,大多有这种性格特征
《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中提到;“被虐者儿童身上的气质,似乎是一种烙印,会吸引捕食者。”
在绝大多数的校园霸凌事件中,施暴者在选择欺凌对象时,往往是有迹可循的。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CEPS),曾先后对全国20个省级单位的112所学校的10279名初一学生,全国21个省级单位的200所小学的36389名小学4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6年和33年的追踪调查。
结果显示,那些性格内向的男孩子遭受校园霸凌的比例明显更高,如果孩子长期缺乏父母关爱,性格软弱的话,会更容易被霸凌者挑选为欺凌对象,也更不容易选择反抗。
对于霸凌者而言,挑选性格软弱、内向的孩子欺负,得到报复的可能性更小,承担惩罚性后果的概率更低,所以做出这种选择几乎是必然的。
校园欺凌,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欺软怕硬”的表现,霸凌者通过恃强凌弱来获得快感,间接证明自身的“强大”,所以自然会挑“软柿子”捏。
而我们作为家长,要想让孩子在学校不被人欺负,关键就在于培养孩子“不好惹”的气质,性格适当“硬”起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怎样判断孩子受到了欺负?
很多家长除了害怕孩子受欺负之外,还担心孩子受欺负后被恐吓,不敢向父母求助,使欺凌者变本加厉。
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我们有这种担心的话,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社交状态,来进行判断,当孩子突然发生某些巨大转变时,则可能代表其遭遇了校园暴力。
比如孩子出现了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缺乏安全感,经常独来独往,没有能玩到一起的好朋友,或者是身上出现了淤青、伤口、抓痕,又无法解释受伤的来源,不愿意透露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要多留心。
如何保护孩子不在学校受欺负?
1.让孩子性格“硬”起来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从小强调的都是“不要和小朋友打架,打架是不对的”,虽然这样教育孩子无可厚非,但无形中却会让孩子性格变得过于温和,甚至是柔弱,即便是受到欺负也不敢还手。
孩子性格软弱不是好事,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尽量让孩子性格“硬起来”,既能真诚待人,与小朋友和平相处,万一受到欺负,也能勇敢抗争,保护好自己。
2.对孩子进行反霸凌教育
即便我们曾经告诉孩子,突然面对他人的欺负,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反击,但等孩子真被欺负时,往往会下意识地逃避,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反霸凌教育,比如借助绘本,让孩子更容易接纳和理解,或者是在家里进行演习,由家长扮演施暴者,孩子扮演欺凌对象来进行反击,使孩子更适应这种突发情况,更好地保护自己。
3.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如果孩子富有安全感,明白任何时候爸爸妈妈都站在自己身边,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不好惹”的气质,远离校园暴力。
我们平时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注意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明白即便是遇到问题,也可以向父母求助,有勇气对欺凌者说“不”,面对任何事情都不慌。
结语:
孩子之所以在学校受欺负,性格软弱内向是“罪魁祸首”。
最后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对校园欺凌问题重视起来,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成为孩子最可靠的“避风港”。
今日话题:你见过哪些发生在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