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博士入学到现在,做了好几次的助教,特别是现在的这次,由于已经非常熟悉课件了,再加上原来的主课老师退休了,所以事实上我现在是最熟悉这门课的人,比现在的主课老师还熟悉,因为ta用也是原来老师做的课件。
也正是这样,跟我搭档的老师,基本上每次都把最开始的15-20分钟交给我开始,并且很多的问题也都是我负责解答。
这周五的课上,一共有三类人,基础很差的黑人同学,基础还行的印度同学以及本地学生。
这三类人问的问题很不一样。
黑人同学很喜欢问问题,但是问题都很基础,基本上就是为什么python的set函数可以去掉重复的值。
印度同学也很喜欢问问题,他们问的是azure这个云计算服务提供给他们的免费额度够不够,如果我们用完了应该怎么办。
本地学生很少问,他们基础比较好,基本上都修过python,以及统计学,需要学的就是虚拟机和大数据部分。他们问的往往是一些很细节的问题,比如azure的虚拟机和aws的虚拟机有啥区别等等,我一般都回答不上来,因为我压根没考虑过这些。
然后就有一个本地的同学问我,为什么第二周的那个reading list的链接打不开,这个我更不知道,因为我压根没注意到那里有reading list。
然后ta就给我看了下,好家伙,原来有这么多。
每一本书都挺厚的,是非常厚, 厚到那种我连翻开的想法都产生不了。
我随便在计算机院里的公共空间拍了一本java书。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但是本地老外的习惯可能就是看大部头的书,或者说比起我更喜欢的查网页,直接搜索解决方法,他们更习惯拿大部头书当成检索工具。
按照主课老师的设计,这么大数据课,除了每周俩小时的lecture和俩小时的lab,每个人还应该至少阅读4-6小时的书。
其实你可以这么理解,我们在学一门课的时候,课件就是个索引,更多的内容得查网络或者以前的各种资料。
而老外习惯了看书,也因此他们把书写的越来越详细,也因此越来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