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能考出优异的成绩,确实在很多父母的心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位置,但实际上,光让孩子埋头读书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活自理等等。
这是因为,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他们必须学会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独立完成事情,才能从容应对未来。
案例1:慧慧已经3岁了,可她的动手能力却比较差,每天早上起床想要自己穿衣服,可因为妈妈嫌女儿动作慢,每次都替她把衣服穿好。
在吃早餐的时候,慧慧拿起奶瓶想自己给碗里倒奶,可妈妈害怕女儿把牛奶洒落到餐桌上,就阻止了慧慧要想自己倒奶的念头,还是由妈妈替她倒好奶。
早上准备出门上幼儿园时,妈妈看着女儿笨手笨脚地系鞋带,由于害怕迟到,就着急着帮她把鞋带系好。到现在孩子始终都没有学会自己系鞋带。
到了幼儿园,慧慧因为很多事情都不会做,就连鞋带松了都还要老师帮她系鞋带,为此,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经常笑话慧慧。
案例2:军军是一个快4岁的小男孩,他很喜欢自己吃饭,可妈妈在以前因为怕他掉饭粒及弄脏衣服,就总是喂他吃饭。军军刚开始很不愿意,后来慢慢习惯了,到现在都已经上幼儿园了,还不肯自己吃饭了,妈妈不得已,每天总要追着喂他吃。
军军还特别喜欢玩玩具,他玩完玩具之后,总是喜欢把玩具装进一个大纸箱里。妈妈害怕军军整理不好玩具,干脆就自己帮他整理玩具,可军军却不开心了。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老母亲在抱怨:“我家孩子真是笨手笨脚的,今天又帮倒忙了!洗碗的时候,打碎了碗;拖地的时候把花瓶碰倒了;洗一双自己的袜子,也弄得地上到处都是水……我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帮孩子收拾残局。”
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像案例中的慧慧一样,做事情笨手笨脚,不是这件事没做好,就是那件事没做好,要不就是做事情拖泥带水的,让人等得着急,有时还会因为毛手毛脚磕伤了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大都是忍不住要上前帮忙或收拾残局,帮孩子做本应是他们自己要做好的事情。
但长此以往,弊端就逐渐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了,生活自理能力变得越来越差了。
这导致不少父母感到很纳闷:怎么别人家的孩子手脚就那么利落,而自己家的孩子做事就笨手笨脚呢!
01 孩子变得笨手笨脚,和妈妈的这一举动有关
孩子之所以变得笨手笨脚的,归根到底,还是父母尤其是妈妈的这一举动——“太勤快”造成的。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凡事都要自己来,因为他们想尝试,想用行动来向父母表达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同时也渴望帮助他人并得到肯定。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的表现,正是他们学习新事物、熟悉周围环境、掌握新技能的开始。
但我们还要看到另外一点,和成年人相比,孩子思维发育还不成熟,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不足,他们难以预见一些可能存在的危险;再加上孩子尚在生长发育阶段,又缺乏相应的训练,所以有时确实会把事情“搞砸了”,这在父母的眼里,很自然会被视为“闯祸”。
此外,出于对孩子的各种舔犊之情,比如担心孩子做事出差错而打击了孩子,或担心造成事后收拾“残局”的更大麻烦,不少父母宁愿包办代替,却没有从培养孩子能力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长期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孩子从此丧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02 “懒爸爸”“懒妈妈”更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上,父母过于“勤快”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有时当一回“懒爸爸”“懒妈妈”,反而更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这种所谓的“懒”字,核心要素在于“放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相信和鼓励孩子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看到孩子笨手笨脚地整理内务时,我们要管住自己的手和嘴,不轻易出手帮助,不轻易对孩子唠叨,但可以教给孩子一些做事技巧和方法,帮孩子提高做事的能力。
“懒爸爸”“懒妈妈”们的不插手、不唠叨,往往能给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促使他们主动去探索,去尝试。
结语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家长尽可能地不要帮助和干扰孩子,可以在一旁观察。
如果发现仅凭孩子自己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这时候适当地帮助一下。
总的原则是:孩子越是笨手笨脚地做事,我们就越是要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地尝试中培养自信心,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