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房间就关门,刺痛了多少父母亲的心?

节前,办公室的几个同事突然讨论到一个话题:青春期的孩子在家里房门是关着的吗?

起因是一个女同事说,本来她觉得孩子在家里关上自己卧室的门是很正常的事,但最近在小x书刷到一个帖子,评论区里孩子和家长的留言让她大跌眼镜:

他们为了让我不能锁门,直接弄坏了门锁。

我是想关门。但是家长总是想进来看。

不敢自己关,关的时间一长就暴躁地开门,并且拿走手机,就算我没玩。

开不开门没有区别,我爸妈时常像FBI那样破门而入(无语)。

从来不允许关门。

不让,说我做贼心虚。

不仅不能关门,我的手机也是天天查聊天记录,查浏览器,直接删人退群。

以上都是孩子的视角,评论区里还有一些家长视角,看起来比上面孩子口中的家长要更通情理些:

做作业时开着门,其他时间爱咋咋地。别太高估孩子的自觉性。

会主动关上,但是一般不允许锁门。

为啥要关,怕被抓到看手机?有啥秘密?

虽然也有不少孩子说想关就关、想开就开、父母进来会敲门等正常的回答,但单从上面的只字片语中,还是让我隐约看到了很多人家中的针锋相对。

之前常爸在微博上也看过一个热门话题:朋友圈为什么要屏蔽爸妈——发个emo就要问我咋了,换个头像他们又嫌不好看……

现在很多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有微信甚至抖X、小X书账号,在此我也想做个小调查:你们知道孩子开抖音账号了吗?知道他在抖音上都发了啥?都刷些啥?

另外,你们都能看孩子的朋友圈吗?

确定吗?

他没将你屏蔽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之前,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说法,说孩子和父母会有三次分离:第一次是上幼儿园,第二次是离家上大学,第三次是结婚成家。

现在看来,可远不止这么少!

其实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走向与父母的分离,只是做父母的或是意识不到,或是不愿承认这一点。而让父母意识到孩子和自己渐行渐远的,往往就是他们回家之后习惯性关上房门、朋友圈下意识屏蔽爸妈这些琐碎细微的小动作,事情不大,却像藤蔓一样细细密密地爬上了父母的心头,想得深了,心就会疼。

分离焦虑,究竟是谁的焦虑?

关于如何帮孩子克服对父母的分离焦虑,已经是育儿界很成熟的课题。有不少专业书籍都在教我们,怎样让孩子适应离开父母,增强独立性,顺利进入幼儿园……却很少有人教我们,父母该如何克服自己对孩子的分离焦虑。大家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需要我们,其实反倒是因为我们离不开他们?

这一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吧,每逢开学,学校围栏墙上都长满了新鲜的家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源:@黑马良驹

一开始是幼儿园,很快就到了小学,到后来孩子小学也毕业了。但是父母还是习惯性担心:

孩子离不开我怎么办?

没了我,她连顿饭都吃不上。

我不监督他,他肯定不会好好写作业。

孩子关门,他肯定又在玩手机!

她在微信上加好友也好,发朋友圈也好,我都必须为她把关。

我不盯着点,孩子在抖X上刷到不良内容怎么办?乱交网友怎么办?

父母还是一直焦虑的父母,但孩子已经不是之前的孩子了。随着身体和认知的成熟,孩子不再视自己为儿童(尤其在进入青春期后),也不再视父母为童年时那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偶像了。

这时,他们开始主动与父母分离,并积极追求个性化的自我意识。面对蠢蠢欲动的孩子,父母意识到,TA变了。与此同时,父母自身开始萌生出巨大的分离焦虑,并试图把孩子牢牢地抓在手里。

父母越不放手,孩子越要逃离

2011年,《临床心理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探讨了父母的分离焦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题就叫“为什么他们要长这么快?”,父母的怨念简直就是呼之欲出。这篇论文中有几个关键的点,我列出来分享给大家。

01

孩子与父母的分离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而当父母发现自己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明显被孩子需要,发现孩子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比如跟同学)、与父母的接触越来越少时可能会有失落感,继而产生分离反应。

02

这种分离反应可能包括与孩子分离的焦虑,即将失去或已经失去的悲伤,以及无法保持亲密关系的愤怒或沮丧。高度焦虑的父母会使用压力和侵入式的策略

03

高度焦虑的父母将孩子日益增长的独立性视为对亲子关系的威胁。他们会使用压力和侵入式的育儿策略,以保持孩子在情感和身体上的亲密。他们不允许孩子有个性的空间——而这会干扰孩子个性化的发展。

04

父母对孩子独立化的干扰,或许会转化为孩子对独立的过度渴望。父母越控制,孩子越要逃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理论可能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在青春期时不被父母允许关房门的孩子,长大后都选择了逃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放过孩子,多关心自己吧

与此同时,论文还指出,父母和孩子健康的分离,就是在相互的连接和独立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曾经看过一个心理学家跟家长戏谑道:大多数孩子最甜蜜的记忆,接近80%都是在远离你的地方发生的。

即便我们再爱孩子,也阻止不了我们要从他们生命中的C位逐渐边缘和远离,他的大部分喜怒哀乐不再和我们有关系。学会放手,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如果你一直都在试图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的人生,你可能需要停下来想一下,我这么做其实并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而只是因为我对“孩子要远离自己”这件事感到焦虑。这时候,问题的核心就不再是“孩子一回家就关门,ta想干什么?”,而变成了——

我应该怎么应对自己的分离焦虑?”

当你能够直面这个问题时,你就打开了解决它的大门。这时,你的注意力就从“紧盯孩子的一举一动”转移到了自我关注上,而这正是缓解分离焦虑的关键要素。

那怎么能给自己更多的关注?除了多爱自己,多给时间跟自己在一起之外,文章结束前,常爸也简单给出一些心理学家们的建议:

1给自己的感受正名 

下次当你感到“孩子没你不行”的时候,试着对自己说:“我感觉真的很焦虑。我知道自己是个好家长,我只是有种强烈的感觉,我是现在唯一能照顾他的人,对,这就是我的感受。”

然后问自己:“我究竟害怕的是什么?”是孩子不学习?孩子玩游戏?孩子乱聊天?还是孩子不需要我了?把这些事项写下来,或者和理解你的朋友聊聊。

如果真的需要难过,那就允许自己难过吧,不要去否认自己的情绪,毕竟只有先直面情绪,才能有后一步的接纳。

2演练你和孩子分开的后果 

如果你是一个不允许孩子关门的家长,那么可以在孩子在家的时候,来试试这个“脱敏法”,缓解自己的分离焦虑。

比如,先把孩子的房门关上,坚持十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

先花点时间想象一下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演练一下你离开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后果,以及你打算怎么应对它们。如果十分钟内,孩子并没有像你担心的那样在作妖,那也许第二天,你可以尝试让他关门20分钟,30分钟……

当然,也不能排除打开房门,发现孩子确实在作妖这个可能。这其实是另一个话题,要是展开来说,也就说来话长了。但是常爸今天更想说的是家长自身的分离焦虑——只要孩子关上门,父母本能就觉得自己和孩子有隔阂了。关上的岂止又是一扇门?分明是一记重锤在心。

说回到脱敏法,如果孩子关上门后,家长在门外的时间确实有点难熬,也可以下楼跑两圈或者去趟商店,想办法让自己忙起来,转移一下注意力。

这样坚持个三五天,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对于孩子关门这件事好像也没那么介意了。

3保持忙碌 

让孩子忙他的,你忙你的。专注于你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去上舞蹈课、和朋友约会、加入一个读书俱乐部,或参加一个课程。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天,让自己感到有盼头,这样你就能逐渐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和父母的分离是孩子对自我的重新定义,是父母知道自己该停下,孩子知道自己该出发的时刻。既然分离不可避免,如果你是快乐、健康的父母,你的孩子会更自由地离开。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