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南沙等区属优质高中学位或扩大向外区释放的力度;各区招收随迁子女比例的范围统一,户籍生和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投档录取规则统一;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拓宽升学通道……近日,广州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征求公众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广州市普通高中考试招生工作的总体要求、适用对象、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与管理、保障措施等内容。
广州市是广东省中考改革试点市,2018年12月出台了中考改革试点文件《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穗教规字〔2018〕8号),该文件实施对象是2021年至2023年的初中毕业生,将于2023年12月届满。
那么新的实施意见有何变化?《征求意见稿》中显示,调整内容涉及四方面:考试命题、部分区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比例、随迁子女升学以及加分项目的清理等。
市统一命题逐步向省教育考试院命题过渡
在考试命题方面,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考命题工作、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要求,广州市将推进学业水平考试由市统一命题逐步向省教育考试院命题过渡。《征求意见稿》称,不管是省统一命题还是市统一命题,均要求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科学设置试卷难度,按照“两考合一”“兼顾毕业和升学”的功能定位,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优化部分区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比例
区属普通高中优质学位如何达到更大的辐射?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广州市持续加大普通高中学位建设力度。为推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全市均衡布局,缓解中心城区因用地限制等因素造成的学位建设压力,广州加大外围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力度。目前南沙等区学位供给较充裕,为充分发挥学位建设效益,给予学位供给较充裕、办学条件较好、办学质量较高的区属普通高中面向全市招生的机会,适度提高面向全市招生的比例,有利于促进全市普通高中学位供给进一步均衡;有利于促进外围城区办好初中教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区学位压力,为不能入读中心城区示范高中的学生增加入读示范高中的机会;有利于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供教育支持和人才支撑。
随迁子女升学实现“两统一”
“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新增约3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实施意见》继续优化港澳等随迁子女入学条件,实现“两统一”,即各区招收随迁子女比例的范围统一,户籍生和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投档录取规则统一,有利于各区根据区域人口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位供给等情况确定招收随迁子女比例;有利于维护招生秩序、促进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户籍生与随迁子女升读公办普通高中的需求和权益。
全面清理加分或优待项目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了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同时也要求中考规范执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群体等加分或优待政策。中考加分关乎教育公平和教育形象,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广州市除保留了国家规定的部队、公安警察和消防救援人员加分项目和分值以外,进一步清理了加分或优待项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回应群众关切,提高人才选拔水平,引导每一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此外,在《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到了四个增加。一是增加了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招生办法另行制定,为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拓宽升学渠道;二是增加了高中阶段职普融通试点改革内容,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选择,促进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化发展;三是增加了做好残疾人中考工作的内容,保障特殊群体入学需要;四是增加广州市高中阶段考试招生负面清单,严格招生规范管理。
中考政策四方面拟调整内容:
中考政策六方面保持稳定:
热点Q&A
▲问:广州市什么时间实行省统一命题?
答: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考命题工作、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要求,广州市将推进学业水平考试由市统一命题逐步向省教育考试院命题过渡。广州市将会继续加强和上级部门的沟通,按要求推进,2023年将保持市统一命题不变。
▲问:学业水平考试有变化吗?
答:《实施意见》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计分科目与分值、录取参考科目与分值、考试方式等均保持不变,为和省统一命题保持衔接,在录取计分科目分值表说明中删除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考不合卷、物理和化学笔试合考不合卷的相关内容,具体方式在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确。
▲问:名额分配招生政策会有变化吗?
答:《实施意见》中名额分配招生比例和考生符合报考名额分配计划的条件均保持不变。对于大家关心的“限制性分数线”问题,将根据上级要求,在年度名额分配招生办法中予以明确。
▲问:为什么要增加招生负面清单内容?
答:普通高中招生工作关系千万考生和家庭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稳定。《实施意见》在梳理上级关于高中阶段招生纪律和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负面清单,有利于明确违规招生行为,深化违规招生治理,维护良好招生秩序,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