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高质量教育”挖掘每一个孩子的“内驱力”

每年高一新生入学,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都以此来启迪学生:要在高中阶段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他深知,这是点燃青少年“内驱力”的良方。

日前,“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动”第十一期举行,这一次,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赵国弟作客直播间,与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畅谈高质量教育的热点话题。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从教38载,做过上海6所中学的校长,赵国弟对教育的核心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探索“高质量教育”的过程中,赵国弟分享了如何帮助孩子在高中阶段锚定人生使命从而树立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如何用“放养”的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能力”而非“专长”、如何帮助孩子在经历失败中培养“成长性思维”、如何通过保护孩子的热情“静待花开”。 

高中阶段锚定人生使命

“‘做完’和‘做好’仅一字之差,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会导致人生的巨大差别”。毕业典礼上,赵国弟鼓励同学们要纠正“差不多”心态、在做事中树立个人品牌、对自己和结果负责,字里行间无不是“追求卓越”的建平基因。

赵国弟说,高中阶段的人生,从少年步入青年之际,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之时,是养成“勇于拼搏、敢于拼搏”精神的最佳年龄,“高中阶段不断地追求向上的心态很重要,绝对不是说到此为止、马马虎虎,必须要有‘时不我待’的冲劲,懂得奋斗的价值。”

杜兰认为,高中阶段,应该鼓励同学们“在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她说,“现在社会上普遍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躺平、要摆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斜杠青年’,他们自己其实非常强调个人价值,强调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很有精神追求”,如果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树立起端正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对未来发展会产生很大的推动力。杜兰经常鼓励团队:“年轻人没有基本生存困扰之后,更关键的是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一直认为工作是用来自我增值的,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敬畏心,不能得过且过,不求甚解。”  

基础教育要培养“能力”而非“专长”

赵国弟认为,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关键不是培养孩子的“专长”,而是锤炼出那些以后帮助孩子通往自我成就的能力——强烈的好奇心、百折不挠的韧性、持之以恒的好习惯等等。

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很早就为孩子选择了职业发展方向,花大块时间培养孩子画画、弹琴、做奥数题的“专长”,赵国弟认为,一切都言之过早,他分享了孩子兴趣培养的三大误区:

第一,不要简单把孩子成长中的“共性”特点看成是“个性”天分。

赵国弟说,学习的动机与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学习是人的天性,没有孩子不爱学习,家长要做的是从外驱转向发现孩子的内在需要。3-6岁、6-9岁、9-12岁的不同人生阶段,孩子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看世界、听故事、玩游戏、画图、唱歌,动手做、弹、写、运动,这些都很重要”。有家长反馈,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打算往“画家”方向培养,赵国弟提醒家长,“喜欢画画几乎是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经历的成长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对自己看过客观世界之后的一种表达”。

第二,不要过早让孩子在特定方向“刻意练习”,否则很大概率难以在这门学科上真正有所建树。

赵国弟谈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大脑发展的规律:出生之后,大脑的神经元逐步丰富,在6岁时达到峰值,孩子的发展有着更多兴趣和可能性,只是没有建立起牢固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如果在这个时候过多投入时间在某个专业方向,很可能会让旁边的神经元连接减弱、制约、甚至“打断”消失,这反过来又会制约孩子在专业上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专长”而是锤炼“能力”。

赵国弟说,基础教育是连接学生的个性和国家未来需要的关键桥梁,如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半导体这些创新领域迫切需要优秀人才,背后靠的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基础教育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具备这些“通用”的能力。对于学科学习,不少家长对“多做题”和“拿到好成绩”之间的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这背后其实有一个边界条件的问题,时间不到、练习量不到,效果比较弱;时间和练习量达到一定程度,是正比例函数,效益最高;超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练习量之后,效果可能减弱但仍然是正相关;如果时间和练习量再超过特定比例,效果也可以呈现负相关”,赵国弟说,将100%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厌学,而如果留出10%-15%的时间让孩子参加社团或发展兴趣爱好,反而可以改变他对学习的认知和态度。

“保护热情”胜于“激发兴趣”

“与其去激发孩子的兴趣,还不如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     

赵国弟分享了自己如何帮助朋友“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朋友是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常为儿子不爱学习烦恼,甚至因担忧他考不上自己工作的学校焦虑不安。赵国弟和孩子聊了几次,发现孩子的兴趣是汽车而非父母期望的名校,和朋友反复沟通,终于让他接受并认可孩子的爱好。后来,孩子考入了某著名高校的汽车工程专业,不久前出国留学,继续在汽车领域深造,和以前的拘谨压抑相比,如今他变得阳光、热情、拼搏奋进。

杜兰认为,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个“更好的自我”,甚至是“伟大的自我”,作为家长和老师,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释放出那个“伟大的自我”,“只是帮助,不是替他,因为你替他做了很多事之后,反而把他封在里面了,他自己就出不来了”,杜兰说,教育最高的境界是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内驱力是一种“推”的力量,而奖励和惩罚这样的外驱力是一种“拉”的力量,一个行进的车轮需要有多重驱力,才可以快速前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