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光明日报》整版聚焦华中大!

12月16日

《光明日报》“红船初心”专刊

整版聚焦华中科技大学

报道师生以多种形式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校党委书记李元元、校长尤政

刊发署名文章

《在坚持自信自立中

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在坚持自信自立中

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李元元 尤政

党的二十大总结了第一个百年,同时又是新的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振奋人心、鼓舞士气。我们身处教育战线,对于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更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一重要论断,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战略地位、历史使命和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重视。把握好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各类要素活力,努力打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是坚持党旗领航,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作为培养党和人民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回答好这一根本问题,就必须把立德树人摆在首要位置。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德为先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将爱党报国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建立的高校,具有“党旗领航”红色基因,建校70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和人民事业输送了70余万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我们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完善“大思政课”工作体系,将条件保障和资源分配围绕立德树人配置,突破“上热下冷”困局,激发育人活力。开创性地实施“卓越研究生培养行动计划”,完善分类培养、分类评价体系,加强“专精特缺”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着力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立德树人体系,深化“新时代党旗领航工程”,把最好的资源、最多的温暖、最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青年学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不仅是新时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积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着力攻破“卡脖子”难题,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家队”,华中科技大学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科技为立足点,发布《华中科技大学“十四五”科技创新白皮书》,重点实施“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行动计划”,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保持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走在高校前列。深度实施“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有组织攻关行动计划”,着力破解“任务需求哪里来”“组织模式如何设置”“攻关队伍怎么组建”“激励与资源如何保障”四个关键问题,推进有组织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广泛实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推动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和高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深入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质量的科研,着力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发展、承担国家使命的战略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三是坚持人才强校,打造一流人才培养创新高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关键作用,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是新时代、新格局、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各类人才聚集的重要高地,要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的时代感、使命感、紧迫感,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将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力量,深入实施“人才引育提升计划”,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倾心引才,以“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定力悉心育才,以“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方精心用才,形成了“华科大成就人才、人才成就华科大”的生动景象。我们以建设未来技术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为契机,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为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华科大方案。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持续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加强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优秀人才的发现培养引进工作,不断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努力将华科大打造成为新时代创新人才聚集的高地,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走在前列。

矢志一流担重任 奋楫扬帆新征程

——华中科技大学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生社区的讨论间、整洁有序的实验室、气氛热烈的报告厅……连日来,华中科技大学师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热议的内容都聚焦一个共同的主题——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华科大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培训、立体式宣传引导、全覆盖宣讲普及、深层次研究阐释,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当前,我们正站在党的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和学校建校70周年新的发展起点,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党的二十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元元在学校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上这样强调。

以真学引深思

全面系统传达 入耳入脑入行

“我们要通过授课教师分工协作、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带领学生课外实践等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我们计划将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概括新论断与经典理论有机相融,为经典理论注入时代内涵……”11月初,一场热烈的“三进”备课会在华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如火如荼展开,青年教师李扬、唐丽敏等纷纷分享着所在教研室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

创新授课方式,更新授课内容,学校牢牢把握“第一课堂”主阵地,以思政课教学为载体,着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同11门思政必修课有机结合,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课堂充满热气,第二课堂则充满着人气。

一句句饱含深情的话语,一件件用心挑选的校庆文创,通过一个个精心打包的“爱心盲盒”寄往襄阳市保康县过渡湾镇中心学校51名七年级学生手中……近日,在公共管理学院开展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活动中,学院创新思路,以物寄情、以信传情,让学子在实际帮扶中体悟青年担当。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师生则用音话情景剧、街头光影秀等形式,表达新时代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学校团委聚焦团支部书记,举办专题学习班,着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

浓厚的学习氛围背后是学校党委的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华科大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列为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校领导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二级单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于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始终,真真切切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向深入,扎扎实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耳入脑入行。

以宣讲促笃行

深入浅出讲解 用心贴心走心

“张教授的宣讲从‘身边事’切入,让我深刻体会到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未来,我将在实践中锻炼淬炼,加快攻关‘中国芯’难题,在奋斗中奉献青春力量。”11月25日,听完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华科大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的宣讲后,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林磊磊同学坚定地说道。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学校第一时间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团长,校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专家为成员的宣讲团。校领导带头宣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发挥优势,将基层宣讲作为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不断拓展宣讲的广度深度。

“93%的师生认为党的二十大规划的蓝图与个人学习生活十分密切;采用微党课、新媒体等互动方式的宣讲更受欢迎……”在宣讲筹备阶段,一份以问题为导向的调查问卷在师生中展开。这份集合了2457名教师和4216名学生真实需要的问卷结果,也为开展贴近师生、贴近热点、贴近实际的宣讲提供了新思路。

深入了解师生需求后,学校还集结师生力量,组织辅导员理论宣讲团、青年讲师团、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和本科生党史故事分享团深入学生社区、支部、班级开展菜单式走心宣讲。

“疫情暴发初期,作为身处武汉的高校,华科大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是全国抗疫战场中投入力量最多、作出贡献最大的高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展现了‘与人民同舟、与祖国共济’的使命担当。”研究生红色理论学讲团讲师汪建辉结合学校战疫实践,生动阐释“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在宣讲中,他还带领同学们学习了由学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推出的“弘扬抗疫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专栏。

如何真正发挥学生社区思想引领作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华科大用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拉近党的二十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走进紫菘学生社区,仿佛沉浸式徜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非凡成就、伟大变革”板块展示新时代十年的辉煌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振奋人心的话”提醒学子勿忘吾辈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100题”则用问答形式让学生牢记报告精髓。重点突出的设计、创新互动的答题、生动活泼的解读,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以创新致卓越

心怀国之大者 见言见行见效

在华科大信号处理实验室里,实验器械的运转声和科研人员匆忙的脚步声合奏出别样的“奋进曲”。马洪教授团队正在这里埋首开展毫赫兹频段高精度多自由度电容位移传感基础问题和瓶颈技术攻关,他们所承担的项目是科技部“引力波探测”重点专项之一。目前,学校已形成一支由物理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和电信学院等10个院系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联合研究大团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未来,我们将瞄准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高峰,努力攻克‘卡脖子’难题,为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马洪教授的话语中,满是时不我待的冲劲。

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华科大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胸怀“国之大者”,深入开展有规划、有组织、有质量的科研,科学梳理和安排“人无我有”的新赛道新领域、“人有我强”的战略必争任务、“人强我优”的战略制胜任务,精准发力,牢牢掌握主动权。

目前,学校已建成了以“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研创新平台,一项项国之重器、一次次原始创新、一个个重大突破,彰显出学校争做科技强国排头兵的魄力与实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构建有组织的科研创新体系,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出新的贡献。”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如是说。

近日,华科大发布了《“十四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白皮书(自然科学)》,白皮书围绕基础研究、交叉研究和重大科技创新等三大支持计划,擘画了学校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未来发展蓝图。

建校70年来,华科大始终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把为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平台作为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棋”,把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作为面向科技创新前沿的“核心棋”,有力支撑了国家科技创新整体布局。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学校将坚守服务国家使命,注重战略前瞻布局,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华科大智慧。

用实干服务健康中国

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院长 潘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这些内容在我院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和讨论,大家都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公共卫生领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之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15年,我从海外留学回国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这些年,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对科研工作的重视,让我们有了用武之地。

回国后,我迅速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牵头建立多个人群队列,围绕肥胖、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开展了系列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这些工作,我在留学期间想做却很难有机会去实现。这都离不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对我们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和信任。当前,我们课题组在围绕妊娠期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深入开展系统流行病学研究,以期发现可以早期预测和干预的靶点,为这些疾病的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院的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科是教育部“A+”和“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将以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为契机,加强与疾控、医院等卫生行业部门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和实践机制,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专业卓越”品格的领军研究型人才,具有“胜任岗位、奉献基层、一锤定音”能力的优秀实战型人才,以及具有“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同时,我也将带领全院师生以“四个面向”为指引,特别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仅要把论文写在国际一流期刊上,更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服务健康中国的伟大事业中。

目前,我们正在加强重大疫情监测预警研究,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积极参与我校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建设工作。此外,基于学院在环境与健康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领先优势,我们将努力解决我国慢性病防控政策本土证据缺乏的“卡脖子”问题,力争攻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些关键难题,通过科技创新让老百姓实现晚发病、少生病,甚至不发病,为切实改善公众健康水平而不懈努力,为实现健康中国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高翔、李芊芊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