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打造“零距离”“冒热气”“永动机”式的创新综合体 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成立

图说:活动现场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近4年来,依托医工交叉研究生院,上海理工大学培养了1089名研究生,填补了我国医疗行业中高层次医工复合人才约65%的需求缺口。5年来,80%的毕业生在医疗相关企业就业,这些医工复合人才的输入降低了企业约45%的员工培训成本,”12月16日,在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成立大会上,上理工校长丁晓东回顾学校构建医工交叉创新体系的阶段性成果时说。

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有力整合大学、科研院所、医院、行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创新主体资源要素优势,先后牵头成立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医工交叉创新研究生院、上海市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极大促进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产出了包括胶囊内镜裸眼3D、骨骼损伤及愈合定量研究、乏氧肿瘤检测技术、3D打印骨骼等在内的近300个医工交叉立项项目,已有10项经专家论证具备产业化价值。

在此基础上,上海理工大学联合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东方脑血管创新俱乐部,依托心血管领域葛均波院士团队和脑血管领域刘建民教授团队成立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旨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着力培育泛血管领域的高质量医工交叉项目,形成研究生教育改革“特区”,构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医工交叉创新新格局。

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成立仪式上,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受聘为学院荣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受聘为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

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坚勇在致辞中谈道,上海理工大学近年来紧密以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为导向,以自身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基础,不断探索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发展。学校将持续加大对国产医疗器械创新的支持,联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建上海理工大学泛血管器械创新研究院,通过构建“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夯实基础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泛血管领域医疗器械的创新,助力上海市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东方泛血管及医疗器械创新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国家药监局原国合司司长毛振宾分别以“泛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方向”“构建医工交叉创新的新格局 探索卓越医工创新研究的新路径”“新时代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创新发展的一些思考”为题做主旨报告,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技术成果转化等方向,共同就泛血管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面向未来,丁晓东表示,希望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系统布局,打造“零距离”“冒热气”“永动机”式的创新综合体:医生、教授、企业家能够“零距离”沟通交流,在国家战略的必争领域、在医院临床一线和企业的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协同开展科技创新,探索卓越工程师创新培养新路径,引领各方合作持续“冒热气”;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探索理事会会员制等模式,建立校企医等多方“永动机式”的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格局,把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打造成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特约通讯员 董真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