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难管?答案也许和你想得不一样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前几天,群里一位妈妈大吐苦水。

她说自从儿子上网课以来,家里没有一天不是鸡飞狗跳的。

早上要晨读,刚催了一句,孩子就开始发脾气;

上网课时,她叮嘱孩子集中注意力,结果孩子发火说她在监视自己;

好不容易忍到上完课,才提了一句让早点完成作业,孩子直接把门一摔。

原本想着只要熬到回学校就好了,不曾想最近孩子班里很多同学陆续生病,这开课也遥遥无期了。

她无奈地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和变了个人一样,什么都不听你的了,一天不和你对着干,就好像浑身不舒服一样。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完?”

记得曾在网上看过一句很有趣的吐槽:

“青春期的孩子,不到100斤的体重,90斤都是‘反骨’。”

《与青春期和解》中有句话说:“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但并非注定是一个困难的时期。”

与其说青春期麻烦,不如说这只是我们对青春期的刻板印象。

当你对青春期的的定义越片面时,你对青春期的误解就越深。

青春期≠麻烦期

女儿刚到青春期时,我俩也曾经历过一段和前面那位母子一样鸡飞狗跳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也特别困惑,明明之前一直乖巧贴心的女儿,怎么一到青春期完全就变样了。

当时查阅资料时,被一本书中的一句话点醒:

“为了录制一段视频,站在镜子前打扮自己的13岁女孩,和6年前为了学自行车而擦坏衣服、磕破膝盖的女孩是同一个人。”

孩子的个性从来就没有变过,变的只是我们对他们的态度和想法。

想明白这一点后,我也开始反思:

女儿小的时候,只要有一点点“不听话”的苗头,我总是利用母亲的身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教育她要听话。

小时候的她自我意识觉醒不足,又没有能力反抗我,只能选择暂时压抑自己。

可到了青春期这个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的阶段,她之前被压抑的自我开始想要尝试释放。

就像开头的那个妈妈,她儿子的叛逆也是早有苗头。

在我印象中,这个孩子很有主见,而且他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也很强。可是孩子的妈妈却不这样认为,他总觉得孩子还不够成熟,什么都要插手,什么都需要被盯着催着。

孩子的个性一直没变,还是之前的孩子,只是因为之前被催得太多,管得太多,所以在青春期的反抗才会越激烈。

孩子并不是突然变叛逆的,而是成长阶段积累的情绪,在青春期开始爆发了。

父母在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发现孩子出现了一点叛逆的苗头,就直接断言孩子到了青春期开始叛逆了,却忽视了这些问题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直存在的。

先入为主的想法,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误解,也让孩子在这个阶段,无形中感受到了父母的“敌意”,而他们又处理不好这种状况,只能用最原始的笨拙姿态去反抗,最终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恶化。

不要过分异化青春期,青春期只是一个特别的阶段。

你认为青春期是麻烦,他就是个麻烦。

你越排斥青春期,青春期就越折磨你的亲子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比想象中的更需要你

电视剧《陪读妈妈》中,梅婷饰演的妈妈李娜,跑到国外做起了陪读妈妈。

原本觉得应该会很温馨的陪读生活,却每天都在各种争吵中度过。

语言沟通,文化和教育理念的冲突都没有打倒她,唯独被正值青春期儿子的不理解和不体谅伤透了心。

有次她和儿子一起吃饭,看着对面低头扒饭的儿子,她不禁想起儿子四五岁的时候,够着手喂她吃东西的贴心时刻。

越回忆越难过,她想不通当初那么贴心的儿子,怎么到了青春期变得这么乖张叛逆,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直在事业上雷厉风行的她,之前很少关心儿子的心理状态,几乎从来没有耐心地进行过亲子沟通,而且因为工作忙,经常缺席孩子的重要活动。

儿子早已对她一腔怨言,只能通过叛逆的外在行为去表达他内心的不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理学研究发现,青春期的孩子,甚至比年幼的孩子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关注和爱。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没有安全感的。

他们既渴望独立成长,摆脱父母的束缚和控制,又害怕父母对他们心理上的“抛弃”。

这一点,我也是深有感触。

女儿小的时候,和她一起看婴儿时的照片,说起那时候的她有多可爱时,女儿总会不服气地说:“我现在也可爱。”

但等她到了青春期,再说起小时候的她有多乖巧可爱时,女儿每次都会发脾气。

如今想想,我当时的行为就是在拿她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只是这个别的孩子是童年时期的她而已。

表面看起来,我是在夸她的小时候,其实潜台词是:“你现在没有小时候好”。

不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变了,是他们感受不到以前那种无条件的爱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少年时期会发展出“自我中心主义”,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是别人注意的焦点。

这种“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让他们时刻对父母充满了批判精神,不想,也不愿意接受任何质疑和批评。

而青春期又是最敏感的时期,当他们从父母的言行中发现自己被忽视、指责后,会产生强烈的逆反情绪。

青春期只代表孩子有了接近成人的外貌特征,但不代表他们的心理成熟度已经和成人一样。

正如发展心理学中所说的,青春期也是迷茫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看似强大,但内心又有着很多的迷茫无助,此时的他们,最需要的反而是父母比之前更多的关注和关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动画《脐带》中,孩子出生时,妈妈不让医生剪断脐带,她用脐带束缚住了孩子的一生。

但现实中,更多的是孩子一到青春期,父母就想瞬间剪断孩子的脐带。

孩子一到了青春期,父母突然就把他当成了一个成人来看待,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但实际上,无论成长还是分离,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曾说:“永远不要从情感上脱离你的孩子。”

分离是成长的课题,分离的基础是孩子先要成长为一个安全感充盈的人,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和父母健康分离。

不要把青春期的孩子想得太强大,也不要在青春期,把孩子放在你的对立面。

请永远记得: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青春期的三个阶段,父母应该扮演的三种角色

根据年龄,一般把青春期划分为三个阶段:

青春期早期:10-14岁;

青春期中期:14-18岁;

青春期后期及成年过渡期:18-25岁。

不同的阶段,父母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1、青春期早期的孩子,身体的变化会非常迅速剧烈。

这个阶段,父母可以先做解题者。比如提前用读物或者视频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

当孩子能接受和适应身体的变化后,意识到青春期不是奇怪、羞涩和痛苦的,只是一个成长的标志,之后才能更从容地应对青春期心理变化。

2、青春中期的孩子,身份认同是这个阶段要面临的核心问题。

他们一方面想要特殊,一方面又想要归属感,矛盾而无助。

此时父母可以做为支持者。

鼓励孩子多探索,多尝试。比如鼓励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多发展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掌控自我。

3、到了青春期后期,他们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即将迈入成年。

这个阶段的父母,要调整角色,用协商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成长中。

可以适当提供帮助,但不要用过多的帮助阻碍他们的成长。

总之,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

处于青春期早期的孩子,他们不仅身体方面在飞速成长,心理也有很大的变化,那么怎么利用好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当他们释放出一些危险的心理问题信号时,比如有些孩子长期沉默寡言;有些孩子不追求独立,看起来也不叛逆;有些孩子突然成绩下降;或者出现焦虑、抑郁情况时,具体该怎么应对?

还有像青春期中期的孩子,当他们在寻求身份认同时,父母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提供帮助?帮助的侧重点应该在哪块?哪些时候需要适当进行干预?

再比如青春期后期,孩子上大学了,父母怎么调整在青少年大学教育中的角色?怎么帮助孩子独立?

这些问题,都不是简简单单一篇文章、一个视频可以解决的。

有人说,看家庭教育的文章,是不断后悔的过程,因为读得越多,越发现之前出现的错误越多。

其实不是,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的过程。

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为了孩子,不放弃自我成长,努力变更好的父母。

孩子的长大,就在一眨眼间。如果已经错过了孩子的童年期,就不要再错过孩子的青春期。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能真正给孩子带来改变的,也只有无论何时,都在学习、成长的父母。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标签: 孩子 青春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