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徐中玉老师二三事

  见微知著,于细微处可见为人为学与识见。

  今年6月25日,是徐中玉老师逝世三周年纪念日。

  中玉老师为一代名师。他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又曾任上海作协主席,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得主。除了拥有诸多职衔,他还担任过上海市中小学语文教材(H)的主编。

  我作为一名业余作家,又曾为中学语文教材(H)的专职编撰人员,有幸与他多有过往,对他心怀敬重。他的道德文章,尤其是他的风骨、他对后辈的言传身教,永存我心中。谨记下二三事,以寄思念。

  上海第一期的课程教材改革,设两个组,一为编写组,一为审查组,并属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领导。由于种种原因,审查组与编写组之间会产生矛盾。中玉老师常来编写组,与执行主编徐振维老师商议,与我们编写人员交流。他耐心地听完我们的诉求,说:“审查组的意见要尊重,但科学性一定要坚持。”振维老师与我们讨论后决定:一、审查组的正确意见,我们接受并改正;二、审查组的意见基本上是对的,但我们编的教材没有错,区别在于角度不同,我们尽可能地尊重审查组的意见;三、对审查组不正确的意见,我们据理力争,坚持教材的科学性。

  中玉与振维两位主编有个共识:新编的教材,应是我国教材百花园中的一种新品种,应有自己的特色。在编入一些文质兼美、教学效果好的传统课文的同时,要增选相当数量的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好文章,尤其是反映上海重大建设成就的好文章。

  时南浦大桥刚建成通车,我选了《南浦大桥上的全国之最》一文,与振维老师一起修改后,编入教材。在一次碰头会上,审查组一成员提出,这篇文章很“粗糙”,所写的钢索直径数据有误。振维老师听完后看向我,我立刻言明,文章经大桥工程总指挥审核过。考虑到教材关乎千百万学生,振维老师让我马上与工程总指挥联系。拨通电话后,总指挥要我等一等,让他再看看文章。大概十分钟后,他郑重告诉我,文中所有数据都正确无误。电话用的是免提,在场的都能听到,那位质疑的审查组成员无话可说。

  后向中玉老师说及此事,他说,这篇文章他看过,写得不错,可以编入教材,以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作为上海人的自豪感。

  二十世纪末,松江区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让我创编一本内刊《松江文艺》。我确立了一个原则,文章尽可能是松江人写的,或是写松江的。施蛰存为松江籍大家,而中玉老师与他过从甚密,相交很深。由中玉老师写施蛰存,是最佳的。我于是对中玉老师说了我的愿望。他微笑着爽快地答应了,并很快把稿子给了我。其中写到,蛰存“无论创作小说,翻译,教学,编辑,科研,考证……无不有其个性特色,新意迭出,决不随人脚跟 ”。稿子作为特稿刊发于《云间文艺》创刊号。

  我至今还保留着这份题为“云间人文传统好”的手写稿。手写稿尽管只有三页,但我以为弥足珍贵。

  见微知著,于细微处可见中玉老师的为人为学与识见。(吴春荣)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